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24 12:30赵静
文理导航 2017年17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

赵静

【摘 要】目的:探討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校大二年级抽取两个班参与研究,实验组45人,对照组4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同伴教学法开展课堂学习,比较2组护生的实践考试成绩和期末教学方法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比对照组高P<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教学评价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教学可以提高护生的实践考试成绩和教学评价满意度。

【关键词】同伴教育;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一门操作性强的核心课程,是衔接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在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开展系统化的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意义重大。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让部分人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同伴,使更多人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同伴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部分学生参与示教,发挥优秀学生在教学中的模范作用,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一种方法。我校于2016年将同伴教育应用于护生实习前的《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强化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校大二年级抽取两个班参与研究,一个班作为实验组,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班45人,对照组43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示范操作一次,学生再3-5人一组进行练习。实验组采用同伴教学法开展课堂学习,具体过程介绍如下。

1.2.1课前准备。学习委员在班级群发布选取同伴教育者的通知,并公示将由同学进行示范操作的10项操作名称,教师将规范操作视频、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上传到个人教学主页,同学们自愿报名并选择将进行示范的操作项目,汇总后交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拿到名单后,第一步:要求同学根据上学期的教师规范示教、网络规范视频进行强化练习。第二步:在开展某项操作强化训练的前一周,组织报名该项目的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选取打分最高的一名同学作为该操作项目的同伴育者,教师对其进行个体化指导,指导内容涵盖规范的操作示范、沟通技巧等。第三步:被选中的这名同伴教育者,在课前15分钟到达实训室做好操作前各项准备。

1.2.2课堂实施。(1)示教环节:同伴教育者根据操作考核标准进行规范的示教。(2)评价环节:操作者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再邀请班级5-10名同学进行评价,指出操作中的优缺点及建议等;(3)总结环节:在自评和他评完成后,指导老师对该项操作进行总体评价,对同伴教育者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肯定同学们细微的观察和中肯的评价,对于不足之处,指导老师进行难点的慢动作及多方位展示,强化学生的视觉效果。(4)分组练习环节:同学们3-5人一组开展分组练习,指导老师和同伴教育者进行指导。

1.3评价方法

1.3.1实践考核。在所有操作项目强化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均参与课程实践考核,考核项目和评价标准一致,总分100分,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分。

1.3.2期末教学评价。选取学校期末评价中教学方法评价得分进行比较,总分为10分,计算两组的平均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对照组为79±8.53分,实验组为88.90±4.86分,t=2.996,p<0.01。

2.2两组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教学评价得分比较,对照组为90.80±4.34分,实验组95.20±3.88分,t=2.389,p<0.05。

3.讨论

3.1同伴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结果2.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说明同伴教育可以提升学生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同伴教育法,是让与自己有着相似年龄和教育经历的同学进行示范教学,示范过程中同伴教育者展示的娴熟操作极大地鼓励了同学,让他们树立了“孰能生巧”的信心。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评价的过程,既让同学们意识了自己操作中的共性错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同学们归纳分析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同伴者教育者而言,这也是对自我的历练和提升,示范带教既是对自我临场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是对操作者语言表达、心理素质及沟通等能力的考验。

3.2同伴教育可以提升教学评价满意度

从结果2.2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期末教学方法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 说明同伴教育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评价满意度。同伴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示教方法,它是由自己的同龄人进行示教,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群体的共同语言更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 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同伴教育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艳胜,玄英哲.基于同伴互助的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7

[2]肖华,黄炎炎,方定志.谈艾滋病同伴教育及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5.4(5):348-350

[3]高敏,常红娟,张瑞芹.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7):310-312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节中职《护理学基础》优质课的生成
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异性交往教育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