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设与生成助力课堂教学

2017-05-25 18:02王永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预设教学活动师生

王永

一、科学预设

预设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展开;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

第一,科学的预设来自对文本的深透理解,教师可以参考各种相关教学资料,但是要能跳出资料的圈子,有自己的理解。我更主张教师备课时什么资料也不看,自己先认真地读三遍,勾画圈点出自己理解的重难点,这样才容易明白阅读的障碍所在,然后尽可能地多查阅资料。另外,还要了解文学界的新动态,收集丰富的文章解读材料和视野开阔的分析评论,这样才能更深透地理解文本,避免由于教师对文本的误读导致教学目标设置的偏差,甚至对学生产生表面化、片面化和概念化的误导,或者脱离文本去拓展等。

第二,科学的预设来自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我们倡导的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教学,因此结合文本对学情进行分析是预设的首要依据。多设想一下,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体验一下学生的心理、学识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知识需要,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需要补充?哪里需要引導?这节课想让学生学到什么?这样才可能预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案。

二、艺术生成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首先,艺术的生成来自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学过程的真情投入,尊重才会产生精彩的生成,其次,要实现艺术生成还应该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

1.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学生的质疑中捕捉生成点。

2.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对文本进行多元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的不同见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反复碰撞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3.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筻

(摘自《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预设教学活动师生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