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

2017-05-25 08:41
祝你幸福·知心 2017年4期
关键词:圆周率鼻孔神童

@ Karakush 16岁妹子PK掉北大博士获得全国诗词冠军,的确是顶头条的胜利方式。但这个主旨就是比一比谁能多背几首诗的比赛,本以为诗友们内部自high一下就完了,竟然毫无防备地神展开变成了全民的狂欢,简直莫名其妙。我们来冷静地思考一下比赛考察的核心“背诵”技能,早先还不流行背诗,流行背圆周率,出过不少圆周率“神童”。现在,在一个人工智能呼之欲出、可以代替人类驾驶、甚至写作的时代,却调头沿袭十几年前初等教育体系的思维,为能多背几首诗欣喜若狂,热捧“知识英雄”,简直就像又看到那个圆周率神童似的,不知意义何在?

@侯虹斌 没有监管,全靠每个人自觉的单车“共享经济”,不啻于把小鱼干摆在猫的面前,却禁止它吃。不要考验人性。凡是考验人性的产品,很快都会笑不出来了。

@来都 红包是钱,但也不仅仅是钱,尤其在各种工作群里。它也许会让你惊喜一番,也许会让你在发不发、抢不抢之间左右为难。

@Dan Gilbert 你刚开始想和一个男人“发展发展”,他抠抠鼻孔,你下次就和他拜拜了;如果你们结婚了,他抠抠鼻孔,你会说:嗯,但他有颗干净的心呀。虽然你会阻止他用那根手指碰你的蛋糕,可你会自我开导,安于现状。

@马克琦 加缪说,艺术有腼腆的本能,它就是没办法直接把事情说出来。文学、音乐、绘画都是如此,它们更抽象,意味更深刻。今天,日常交流被表情包重重包围,语言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单调乏味。如果像《1984》所言,人类的语言逐渐被精简,我们的精神生活將会越来越萎缩,最后只剩下表情包在抖着小机灵,遥遥地呼应着原始粗鄙的象形符号时代。

@崔永元 失眠的人不知为什么爱撒同一种谎,即睡不着的时候,脑子里并没有想什么或者心里没想什么事。其实,睡不着的时候就是一脑子事。

@肖遥 微信朋友圈有其暗黑的一面,比如说满足偷窥、暗恋、自恋、妄想、呓语等多元化癖好。但它之所以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也是因为它有诗意的一面,比如朋友圈里的互相走访,大多数没有目的没有理由,乘兴而去,未至而归,就像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一样,“想他/她了”这个理由,单纯得就像雪夜的月光。

@飙车 名人的小秘密被扒,国人要震惊,坑人商品被曝光,国人要震惊,就连北大学霸演个讲,国人还是要震惊。网上的标题也动不动就先以“震惊!”“惊呆了!”开场,先从气势上压倒你,结尾大力抒发“吓死宝宝了”的中心思想,据不完全统计,国人可能每天得平均震惊个180次吧。啊,好心疼每天被一惊一乍的自己。

猜你喜欢
圆周率鼻孔神童
鼻孔也是轮班制!约2小时切换一次
Know Yourself你的秘密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说说圆周率
神童特工拯救世界
关于圆周率,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都是神童
刘晏七岁为官
喜欢抠鼻孔的人更聪明?
一个鼻孔呼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