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的周期性研究

2017-05-26 17:28张佩雯
关键词:周期性体裁

张佩雯

〔摘要〕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元功能的组成部分和体现语篇意义的语言资源,周期性由主位/新信息、超级主位/新信息和宏观主位/新信息构成。对语篇的周期性研究发现叙述和阐述体裁都利用周期性等语篇意义资源将语篇组织成连贯的体裁结构。研究发现语篇中有标记主位标示体裁阶段或语阶的作用,同时验证了超级主位和宏观主位预示语篇内容,超级新信息和宏观新信息概括和提炼语篇内容的功能。

〔关键词〕语篇元功能;周期性;体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2-0008-05

引 言

在系統功能语言学中,周期性属于语篇元功能,是实现语篇意义的语言资源[1]。周期性关注的是信息流动——便于读者理解内容的意义组织方式。主位和新信息描述小句层级的信息流动;超级主位/新信息描述段落层级的信息流动;而宏观主位/新信息描述语篇层级的信息流动。主位/新信息、超级主位/新信息、宏观主位/新信息构建了语篇的周期性层级体系[2][3][4]。

Halliday创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理论和分析框架[5][6]。Halliday[1]认为不基于语法的语篇分析根本算不上分析,不过是对语篇流水帐般的评论(running commentary)。Martin[7]认为仅仅限于语法的语篇分析也不是完整的分析,因为还要考虑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语篇分析应以语法为出发点,扩展到语篇结构和语境。文章以叙述和阐述体裁为例,以EFL学生写作文本为语料,从小句、段落和语篇等各个语篇层级分析语篇的周期性资源,探讨语篇的语篇意义构建。

一、 理论概述

周期性关心的是语篇的韵律,属于语篇元功能,是语篇语义学语篇系统(discourse system)的重要组成部分。Halliday是这样解释周期性概念的[8]:

语篇意义通常显示语篇各个层级特有的周期性变化;从最小的波浪到最大的波浪。换言之,语篇元功能存在周期性层级体系。

信息流动(information flow)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意义的重要概念[1]。从语篇意义角度看,小句被看作是信息波。主位指小句句首的“最高点”。新信息指随着语篇的推进而产生的信息的扩展,是小句句末的“最高点”。Martin及其同事[2][3][9]发展了Halliday的周期性层级观点,提出周期性可以超越小句,反映在诸如段落和语篇等语篇阶段更高层级[3]。周期性作为语言资源,用来“捕捉信息流动规律:波峰形成有规则模式,而波浪层级形成可预测韵律的趋势”[3]。相对应于小句中的主位和新信息,引入了语篇层面的超级主位(hyperTheme)、超级新信息(hyperNew)、宏观主位(macroTheme)和宏观新信息(macroNew)等概念[3][4][9]。

超级主位近似于段落的主题句,是在段落层面的主位,对语篇的进展有预期性。超级主位预期了语篇各个阶段的内容,而新信息随着阶段的展开而不断积累[3]。通常段落的最后一句话提炼和积累了新信息,是超级新信息。它概括了语篇阶段的主要信息,帮助读者理解语篇。因而,超级主位告诉读者语篇阶段的走向,是预期性的;而超级新信息告诉我们语篇阶段所涵盖的内容,是回顾性的[3]。在小句和段落层面之上,还有更高层级的主位预期超级主位,更高层级的新信息概括超级新信息。它们分别被称为宏观主位和宏观新信息,描述的是语篇层次的信息流动,是语篇中更高层面的周期性层级体系[10]。下图显示了语篇的周期性层级体系:

图1显示,不同层级的主位预示了语篇内容,另一方面,不同层级的新信息发展和概括了语篇内容,扩展了语篇的概念意义。语篇中各层次的预测为读者标示了下文,而各层次的整合则积累了表达的意义。周期性关注的是犹如信息脉动(pulses of information)的语篇组织[3]。

二、 讨 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英语叙述和阐述体裁的周期性语篇意义资源。采用的语料是中山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叙述和阐述体裁的英语写作文本。筛选高分文本个案,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义学理论框架内,探讨体裁的语篇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体裁的定义是“一项有步骤的、以目标为取向的社会过程”[3][9][10] 。叙述是“按时间顺序描述一段经历的体裁”[3][11]。阐述是运用语言解释和说明社会上重要的一些观点的体裁[12]。特定的体裁要求特定的语篇结构,每个体裁都特有一系列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称体裁阶段(generic stages)。叙述的体裁阶段通常包括定向(Orientation),事件记录(Record of Events)和回应(Reorientation)。阐述的体裁阶段通常包括论点(Thesis),论据(supporting Arguments)和论点重申(Reiteration of the Thesis)[3][12]。体裁阶段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语阶(generic steps)构成的。例如,叙述体裁语阶包括场景、描述、事件、片段、结果、反应、问题、解决办法、评论和反思等[10]。阐述体裁的语阶包括理由(grounds)、论据、立场、描述、证据、示例、反应、评述、反思和结论等。

(一) 叙述体裁的周期性

叙述体裁文本的主位选择包括人物(如I,they,the doctors等)、地点(如the whole campus,the lakes等)、时间(如in the afternoon等)和思想(如some of the tips等)。主位主要由名词(如some of the tips,the doctors,the whole campus,the lakes,my first day in college等)、代词(如I,it,they等)以及状语(如at the front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in the afternoon等)实现的。除了上述经验主位,文本中还使用了语篇主位(Then,and等)。

文本中的主位大多是无标记的。有的是有标记主位。一般来说,有标记主位包括地点或时间环境成分。“有标记主位通常用来标记语篇的新阶段:新的时间场景,或者主要参与者的改变,也就是说它们的作用是标示不连续性”[3]。在文本中,正如其他的叙述一样,有标记主位在标示故事的发展阶段中起了重要作用。表1显示,文本的第14,17和25小句使用了时间副词充当有标记主位。有标记时间主位帮助我们从故事的一段情节过渡到另一段情节。它们显示了当天活动之间的不连续性,标示了叙述的体裁阶段。

如前文所述,周期性层级体系指的是将主位分析拓展到语篇结构的各个层次。主位和新信息的选择可以反映在更高层级的语篇阶段——超级主位/新信息和宏观主位/新信息。作为高级别叙述,文本显示了叙述体裁中周期性层级体系的一些特性。文中有五个超级主位用来组织写作者对他/她第一天入学经历的叙述。这种关系被Halliday[1]称为详述(elaboration)。

超级主位和段落的关系如同主位和小句的关系一样。也就是说,超级主位为语篇的展开建立了预期。在叙述文本中,超级主位预示了各个阶段的事件。例如,在片段3,超级主位预告了下午的活动(physical examination)。另外一点与评价有关。根据Martin & Rose[2][3],“超级主位通常包含评价,这样下文可以证明评价是有道理的,同时还通常会涉及关于超级主位语场细节‘话题”[3]。在片段1中,超级主位是“I was shocked”,属于评价态度的情感(affect)。这一语步中的其他小句佐证了这一评价,同时告知读者关于语场(teaching building)的更多信息。片段4和片段5都呈现相似模式。表1显示了文本中周期性层级的详细分析。

文本中的超级新信息提炼了写作的经历和描述。事件记录中情节片段2和片段4呈现“三明治”结构,超级主位预示了语步内容,而超级新信息则提炼了语步的主要信息。语篇的超级新信息提炼了语步中积累的信息,犹如对某一特定语步信息的概括。同超级主位相似,文本中的超级新信息也具有评价功能。例如,片段2中超级新信息表达了写作者对二年级学生的赞扬(I really appreciate them)。片段1的超级新信息评价了教学大楼(Its beautiful),而片段4的超级新信息评价了校园(What a beautiful campus!),呈现了相似模式。

宏观主位是指预期超级主位的更高层级主位,而宏观新信息则在更高层级对超级新信息的提炼。文本分析显示,语篇的第一句话(It was September 6, 2003, when I first came to my university, the Sun Yatsen University)是语篇的宏观主位。它预示了语篇的内容。语篇的最后一句话(My first day in university was a busy but wonderful day in my memory)是语篇的宏观新信息。它提炼了语篇的信息,概括了事件和写作者的情感。主位、超级主位和宏观主位在不同层级构建了语篇的推进方式(method of development)。同时也显示了语篇的推进方式和体裁阶段是密切相关的[3]。在另一方面,新信息、超级新信息和宏观新信息在不同层级展现了语篇的内容,“尤其是围绕语篇的语场扩展了概念意义”(同上),并对语篇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提炼。

然而,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中一点是关于宏观主位/新信息的。通常来说,宏观主位/新信息应分别放在单独的段落中。但在语料文本中,宏观主位位于文首,和事件记录体裁阶段的片段1在同一段。同样,文本宏观新信息位于最后一段,和片段5位于同一段。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第一节。“I arrived in Zhuhai in the morning”作为上午活动的宏观主位,跨越了片段1和片段2的活动。宏观主位/新信息放置位置的不恰当显示了学生写作者不能有效操控叙述的体裁结构。

从对叙述体裁写作文本语料的分析来看,可以看出叙述文本通过各个层级的主位/新信息组织语篇。除了每个体裁阶段的超级主位/新信息,故事的定向通常是语篇的宏观主位,而回应通常是语篇的宏观新信息。它们作为更高层级的主位/新信息预示和概括了当天的经历。叙述通过组织不同层级的主位和新信息得以扩展。

(二) 阐述体裁的周期性

就阐述体裁而言,主位的有标记性是其主位选择的重要特性。例如,文本中有从句做主位(例如:Since the terrorists attacked the World Trade Center and the Pentagon on Sept. 11th 2001...;Standing firmly together等),状语做主位(例如:And for revenge;In my view等)。语篇句1的有标记主位将读者导入新的体裁阶段。而句6的有标记主位导入了文章的新论据。句16的有标记主位引导读者从论据到论点的概括和扩展。阐述体裁的有标记主位显示了意义的转折和進展,在标示语篇的体裁阶段和语阶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有标记主位都具有标示体裁阶段或语阶的作用[13]。

语篇的周期性关注的是信息流动——便于读者理解信息的意义组织方式[4]。小句层级的信息流动称为主位和新信息。超级主位/新信息描述段落层级的信息流动,而宏观主位/新信息描述的是语篇层级的信息流动。主位/新信息、超级主位/新信息及宏观主位/新信息构建了语篇的层级体系。表2详细描述了阐述体裁文本中的周期性资源。

和叙述体裁相同,超级主位在段落中的作用如同小句中主位的作用。超级主位预告了段落下文内容,从而是非常有预期性的。在阐述语料文本中,超级主位的作用相当于各个论据的主题句,在段落中得以详细阐述和重申,并且以这种方式标示了语篇的体裁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其他高级别阐述文本中存在超级新信息,甚至“三明治”结构,当前的语料文本中并没有发现使用超级新信息提炼和概括段落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将段落内容进一步推进和扩展。例如在论据一中,超级主位是“In my view,military action is not the only viable option”,写作者通过寻求其他反恐途径(例如: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建议挖掘恐怖主义的深层原因,提倡新的更有效的打击恐怖主义方式(mobilizing world opinions and global efforts against terrorism)。尽管语料文本中没有使用超级新信息,段落在申述和论证其观点的同时,内容步步递进,论点得到了推进和扩展。

阐述文本中宏观主位预示了论据的内容。它介绍了问题的背景,并且表达了写作者在使用武力反恐这一议题上的意见。在下文的论证中,写作者提出自己辩论的根据或理由,并且在现有根据或理由的基础上步步为营,在每个体裁阶段进行扩展。宏观新信息概括和提炼了作者的观点,并且呼吁解决问题(appeal)。通过各个层级的主位/新信息、超级主位/新信息和宏观主位/新信息构建了语篇的推进方式。

三、 结 语

概而述之,我们从周期性分析了表达语篇意义的语言资源。分析显示,叙述和阐述体裁都利用语篇资源将语篇组织成连贯的体裁结构。对主位的分析发现,叙述和阐述体裁的有标记主位都具有标示体裁阶段或语阶的作用。总的模式是,“有标记主位不时打断语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而无标记主位则在此之间保持我们的语场方向”[7]。研究验证了超级主位和宏观主位预示语篇内容的功能,而另一方面,超级新信息和宏观新信息发展和提炼了语篇内容,扩展了语篇的概念意义。除此之外,研究还验证了超级主位/新信息和宏观主位/新信息的评价功能。语篇中各层次的预测为读者标示了下文,而各层次的整合则积累了表达的意义。在叙述和阐述体裁中,主位/新信息、超级主位/新信息和宏观主位/新信息等周期性语篇资源以不同方式共同协作,组织构建语篇的推进和意义的展开。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M]. London: 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2000.

2Martin, J. 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hange [M]. London: Continuum, 2003.

3Martin, J. R. & Rose, D.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hange (2nd edition) [M]. London: Continuum, 2007.

4Martin, J. R. & Rose, D. Genre Relations: Mapping Culture [M]. London: Equinox, 2008

5黄国文. 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 1-4.

6黄国文.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5): 1-4.

7Martin, J. R., Matthiessen, C. M. I. M. & Painter, C.Deploy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0.

8Thibault, P. An interview with Michael Halliday [A]. In Steele, R. & Threadgold, T. (eds.). Language Topics: Essays in Honour of Michael Halliday. Vol. 〖STBX〗2 〖STBZ〗[C]. Amsterdam: Benjamins, 1987: 599-627.

9Martin, J. 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2.

[10]Martin, J. R. Grammaticalizing ecology: the politics of baby seals and kangaroos [A]. In Threadgold, T. et al (eds.). Language, Semiotics, Ideology [C]. Sydney: Sydney Association for Studies in Society and Culture, 1986: 225-268.

[11]Rothery, J. Story Writing in Primary School: Assessing Narrative Type Genres [D]. University of Sydney, 1990.

[12]Martin, J. R. Factual Writing: Exploring and Challenging Social Reality [M]. Geelong, Vic: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ECS806 Sociocultur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Re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985/1989.

[13]Martin, J. R. & Peters, P. On the analysis of exposition [A]. In Hasan, R. (ed.). Discourse on Discourse (Workshop Reports from the Macquarie Workshop on Discourse Analysis) [C]. Applie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 Occasional Papers 7), 1985:61-92.

(責任编辑:高生文)

猜你喜欢
周期性体裁
茫然的体裁
一般函数的周期性与三角函数相结合的两个重要结论
磁场周期性问题的剖析
如何快速解答抽象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的问题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昆曲中的竹笛艺术
体裁好
脱发的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方法
浅析高中英语体裁任务教学的运用价值和方法
函数奇偶性与周期性的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