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教师因素研究

2017-05-26 08:55胡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4期

胡蝶

摘 要:教师因素是诱发英语学习负动机的重要甚至主要因素之一。在前期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英语学习负动机中的教师影响因子有四个主要方面,这四方面影响深刻程度依次为“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师生互动”与“教学辅助手段”。而这四个教师影响因素又能细分为不同的子因素,且各个不同子因素之间的影响重要程度不同。在研讨各因素内部差异之后,文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以期消除这些影响因子,从而减少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出现。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学习负动机 教师因素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上海理工大学2017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基金支持,基金编号:52-14-133-133

一、引言

语言习得从来都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发生了转向,将语言习得研究从固有的聚焦外部因素如语言特征、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学习方法与手段等转向到语言习得者本身及语言习得的过程上来。语言习得者的个体差异逐渐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之中,其中,语言习得的动机(motivation)则成为研究关注的重中之重。学习动机可谓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动机理论中的负动机(demotivation)研究由关注外部影响因子转向为内外影响兼顾,改变了原有动机理论研究的视角,丰富和拓展了其研究内涵。本文所谓的“英语学习负动机”是指由于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或者由外部影响因子导致的内部因子的负面变化,使得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下降。造成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因子有很多,本文只关注教师这一影响因子。教师因素是诱发英语学习负动机的重要甚至主要因素之一,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重要实践者,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等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甚至决定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近年来教学改革之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向为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正因为如此,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教,避免因教师个人原因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负动机这种情况。论文在前期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英语学习负动机中的教师影响因子有哪几个主要方面,探讨这些方面的影响程度及差异如何,最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以期消除这些影响因子,从而减少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出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二、前期研究综述

关于学习负动机理论,国外有着较多颇为重要的研究成果。1992年高汉(Gorham)与克里斯托菲尔(Christophel)发表题为《高校课堂中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动机及负动机的影响》(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eacher Behaviors as Motivating and Demotivating Factors in College Classes)的论文,拉开了负动机理论中教师影响因素的研究。而沃灵顿(Warrington)与杰弗里(Jeffrey)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发现影响一年级本科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中教学方法与内容等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占据 23% ,比例较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与其他如学习环境等外部因素相比而言,教师因素是学生学习动机减退的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亚洲学者也开始关注学习中的负动机理论研究。如越南学者、日本学者等,他们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与教师相关的影响因子依然是造成学生学习负动机的重要因素。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学习负动机理论研究仍处在起步摸索的阶段。总体说来,国内研究方向与视角大都集中在介绍国外负动机理论及其背景,但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寻求与国外不同的研究角度,尝试从国内实际情形出发,开展英语学习者学习负动机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学习负动机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李艳辉(2004)通过调查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与4名英语教师,得出数据:直接与教师相关的负动机影响因子占总比的40%。张哲(2007)对316名大学生的调查也表明:近三分之二的被调查学生负动机行为与教师密切相关。还有张华丽(2010)在论文中归纳出六类最能影响学生学习负动机的教师影响因子。这些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关实验发现基本类似,都能证明教师因素在学生学习负动机各影响因素中占据重要作用。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前人已经开始注意到教师因素在学习负动机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前人研究较侧重与提取和歸纳影响负动机的教师因素,较少对比分析各教师因素内部的影响差异,探索分析各因素产生的原因,极少涉猎尽可能切实可行地消除这些教师影响因子。本研究在归类诱发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中教师因素的同时,进一步对比分析各教师因素内部的影响差异及影响程度,探索出现教师影响的内在原因,并给出建议,尽可能地将教师影响最小化,以期减少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出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能从自身出发弥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论文拟探讨与研究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教师因素,而要较为全面详细地研究分析这个问题,就需要解决如下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本论文重点所在,即目前英语学习负动机中的教师影响因子有哪几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的影响程度及差异如何,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可以消弭或最小化教师影响因子。

为调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中教师因素的比重,调查问卷是种很好的手段。调查问卷题目全部自编,但在问卷的设计上也参考了周慈波与王文斌以及李琳等人的问卷形式。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的个人信息只包括性别、年级、年龄等基本要素,采用匿名的方式上交,以期受试学生在回答问卷上的题目时能够卸下精神压力、尽可能地按照实际情况出发,真实、有效地完成问卷;第二部分则是与学习负动机中教师因素相关的20项陈述,每一项都采用了里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如针对“教师上课不准时,态度不认真,热情不高”这个陈述,有五级量化标准,分别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及“非常同意”。受试学生需要针对这个陈述在五个选择中选出最贴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一项。

受试学生来自上海某高校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共500名,其中男人317名,女生183名。学生年级跨度1-3年级,年龄跨度22-28岁。调查问卷发放5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为90.4%。使用SSPS软件对问卷进行检验得出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02,表明此问卷信度系数较高,本问卷的设计是合理、科学的,收集而来的数据亦可用于进一步的分析、解读与研究。

四、研究结果与解读

表一:教师影响因素匯总

经过对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之后发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中教师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师生互动”与“教学辅助手段”四个方面,详见表一。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是其英语学习的首要影响因素,所占比例为36.1%。这是因为,即使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但归根结底他们仍是学生,虽然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积累了一些英语自学的方法与经验,但如有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与教育,在英语学习中则更有效率、更能掌握所学知识,事半功倍。“教师素质”以30.6%的比例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负动机的第二大因素,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因也不难解释,“教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与个人魅力,而这两点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与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师的个人魅力则会吸引学生使其跟从学习或者让学生不喜欢使其厌恶学习。在大多数的求学与教学过程中,也曾听说或经历类似场景,因为某位老师的个人魅力而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更有积极性,或者因为某位老师的某些行为而拒绝学习某门课程。影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第三位因素是“师生互动”,所占比例21.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之后需要得到教师的反馈,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因此“师生互动”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负动机。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还发现教师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亦是影响学习负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所占比例为11.8%。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教师的需求贴合实际社会发展状况。在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道路上,教师也要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并且合理、灵活运用。

表二:教师因素内部子因素汇总

通过表二,可以直观地看出,在“教学方法”中,“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性”与“较少介绍学习方法和技巧”是学生诟病的主要方面,两项占据比例为63.8%。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首要期望还是获得知识并且获得一些有效而实用的学习技巧以便在今后离开课堂之后亦能继续个人学习。而如果教师没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没有针对性,那么学生无从获得知识,久而久之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导致学习负动机的出现。同时“教学方法单一”与“授课时间与进度不合理”也是影响学习负动机的重要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容易疲劳甚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素质”的子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则是“上课不准时,态度不认真,热情不高”,几乎占据一半比例,这表明学生对于教师的最为重要的要求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与热情。教师一旦认真教学、态度端正、教学热情高涨势必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学习负动机的产生。教师“发音不标准”是教师素质影响因素的第二位,占据比例也很大,达到了33.7%。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如果自己都无法标准地发音、朗读英语单词,那么学生势必会怀疑该教师的职业性,其权威性也会大打折扣。另外教师“太过严肃”及“衣着不得体”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负动机。教师太过严肃、不平易近人无法让学生亲近,从而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而讲台上教师衣着不得体则可能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或批评或谈论教师的服装上面,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在教师因素的“师生互动”这一子因素中,占据首位的是教师“偏爱成绩较好的学生”,比例高达43.9%。如果教师课堂上下都较多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那么则会挫伤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学习负动机的情形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不及时批改作业,不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则分别占据32.3%与23.8%,表明学生想要教师聆听自己的心声,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普遍建议有所改变和转换。在“教学辅助手段”子因素中,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由于教师“较少使用游戏故事等辅助手段”,使得上课过程较为枯燥乏味,使其逐渐降低学习兴趣,导致学习负动机出现。同时“很少使用现代教学工具”也成为学习负动机中教师因素的的重要部分;而“缺少板书”以22.9%的比例成为“教学辅助手段”子因素的第三位,缺少板书会导致学生忽略或抓不住课堂重点,同时课后也无法有效复习,以至于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积极性受挫。

五、策略与建议

在较为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与解读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中的教师影响因素之后,高校英语教师在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授课之时,为期消弭或最小化教师影响,应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及“教学辅助手段”四个方面入手。

就“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应该多向前辈老师学习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尽可能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讲授内容的差别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避免一成不变;同时积极探索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将多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以维持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就“教师素质”而言,教师应该长期、积极地提升自我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跟上高校改革的步伐;同时作为高校新教师还应该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观摩等活动,以完备个人教学知识的储备,加强学生对自己权威性的认可,增加学生对于跟着老师能学习诸多有用知识的信心;改变上课对于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以高涨的热情讲授每一堂课;同时以适合教师这一职业的着装站上讲台,以大方得体的教态进行教学。

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偏爱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忽略甚至歧视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尽量做到一视同仁,避免学生产生厚此薄彼的想法,进而导致学习负动机的出现;教师也应该聆听学生心声,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及时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与反馈,增加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认识与对教育学整个过程的参与感,从而有效抑制学习负动机的产生。

在“教学辅助手段”方面,教师应该多采用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以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增加课本内容的有趣性,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忘契合科学发展的现状,加入现代化教学工具,以辅助教师的讲授;同时适当使用板书等手段,让学生能够较为清楚、直观地接受教学内容,以维持或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六、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与解读,本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中的教师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影响深刻程度依次为“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师生互动”与“教学辅助手段”。而这四个教师影响因素又能细分为不同的子因素,通过对子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中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重点不突出是最具影响力的;“教师素质”中教师态度不认真,热情不高最能导致学习负动机的出现;“师生互动”中学生学习负动机首要依赖教师偏爱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教学辅助手段”中与负动机最为密切的因素则是较少使用故事或游戏等辅助手段。

本研究在梳理教师影响因素及其各方面子因素之后也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与建议。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让教育从业者进行反思,认识到自身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发展个人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从而减少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出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同时亦可作为教育管理者提高管理绩效与职业能力的理论依据,以期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负动机中的教师因素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Crooks,G.What Influences What and How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teach[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7(1):67-29.

[2] Dornyei,Z.Teaching andResearching Motivation [M].Harlow: Longman,2001.

[3] Falout,J.& M.Falout.The Other Side of Motivation:Learner Demotivation[A]//In K. Bradford-Watts et al.(eds.) JALT 2004 Conferrence Proceedings [C].Tokyo, 2005: 280-289.

[4] Gorham,J.& D.M.Christophel.Students′Perception of Teacher Behaviors as Motivating and Demotivating Factors in College Classes[J].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92(3):239-252.

[5] Ham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Longman,2001.

[6] 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 Schumann,J.The Neurobiology of Affect in Languag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8.

[8] Warrington,D.& D.M.Jeffrey.A Rationale for Passivity and De- Motivation Revealed:An Interpretation of Inventory Results Among Fresh-men English Students[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2005,3(2):312-334.

[9] William,M.Motivation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guage Learning:An Interactive Perspective[J].Educational and Child Psychology,1994(11):77-84.

[10] 李琳.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内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2):65-69.

[11] 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2] 梁良.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动机减弱初探[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3):75-78.

[13] 刘宏刚.外语教学中的负动机研究:回顾与反思[J].语言学研究,2009(8):182-191.

[14] 秦曉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问题[J].外语教学,2003(3):16-19.

[15] 张华丽.中国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教师去动机因素[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6] 周慈波,王文斌.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2012(1):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