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武汉

2017-05-27 07:44张雪颖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灾武汉水资源

张雪颖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兴旺发达之根基。放眼世界,城市大多濒水而筑,依水而兴,凭水而旺,生生不息……回顾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城市如古巴比伦、古楼兰等曾经一度发出了十分耀眼的光芒,却因水资源的枯竭而走向了衰败,其历史教训可谓深刻。水与城,恰似太极阴阳的两面,相辅相成,和谐而共生,失律则衰落荒芜。所以,有人说水是21世纪城市发展最大的资源,我以为大抵不错,并举双手赞成。

大武汉——屹立在江汉平原上的璀璨明珠、名满海内的百湖之市——是一座周身上下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大都市,优于水,亦忧于水。

优之者,武汉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水赋予了武汉天生丽质和灵秀之气。浩荡的江水、珍珠般的湖泊,为武汉的鹤立独秀奠定了坚实无比的自然基础。绵延万里的长江、汉水塑造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形胜,为她带了畅达的交通,成就了她“九省通衢”的显赫地位;襟江带湖、依山傍水,既是上苍对武汉的厚爱,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福气,富裕的水资源深刻地影响了武汉的历史与文化。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给后人留给了回味无穷的天籁之音;“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刻画了一幅江城武汉飘逸俊秀的风物之美;“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更比西湖强”向人们展示了大气磅礴的东湖的美好前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道尽了人在天地之间的千般况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而“楚河汉街”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正在向人们昭示“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当代跨越……几千年来自然与人文在大武汉的融合何其完美,而这一切都与武汉丰饶的水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水是大武汉独一无二的靓丽名片。

忧之者,水也常常给这座城市以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烦恼。频发的水灾更给这里的人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有时甚至是灭顶之灾。历史资料显示,武汉平均三年就会遭受一次水灾,而特大水灾也时有发生。1931年武汉发生特大水灾,市镇精华,漂没殆尽;1954年夏秋,武汉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长江水位高出城区5米多;1998年,百年洪灾袭击武汉,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2016年夏,特大暴雨再袭武汉,武汉南湖地区十几个小区被水浸泡二十几天,损失惨重。每逢盛夏,武汉高温炎热,潮湿难耐,水域众多对于武汉“火炉”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武汉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日益长高长大也变得越来越有“颜值”的同时,城市“热岛效应”日趋明显,夏季变得更加像一个“火炉”。与此同时,武汉傲视群伦的资本——水资源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水域缩减、水色不佳、水质恶化,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湖泊的变化尤其明显。当我把武汉市2000年的地图与2016年地图进行对比时,我十分惊讶地发现,在2000年的地图上标注为水面的地方,在2016年的地图上如今有不少变成了居民小区,而去年夏季水灾被水浸泡的小区正是过去的水面!这种填湖造地的盲目开发,无序建设,扰乱了水系,降低了城市抵御暴雨的能力,所以每逢夏季,一遇暴雨,武汉便会开启看海模式,“水之忧”似乎正变得愈演愈烈。

集“优于水”与“忧于水”于一身的武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优与忧”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做好水文章,坚决向“忧于水”的丑陋行为宣战,让水继续为武汉的发展添姿增彩,让“优于水”成为武汉发展的主旋律。大江大湖,是武汉发展最大的资本,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巨大优势。千百年来,武汉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水催生了武汉的繁华景象,涵养了武漢的美好生态,孕育了武汉的悠久文明,成就了武汉的名城地位。善待大自然恩赐给武汉的秀美的江河湖泊,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我深信,走向未来、走向国际的武汉一定能够奏出人、城、水和谐发展的美妙音符!展现出“落霞与黄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画卷!武汉,每天不一样!

学校:武汉市武汉中学

导师:夏慧超

猜你喜欢
水灾武汉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必备!欧洲居民水灾应对指南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
决战武汉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怎么办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