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课堂”实施方案和途径探究

2017-05-27 16:08李海燕徐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低头族学风建设

李海燕+徐峰

内容摘要: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普及给广大青年学子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使部分学生过度的依赖手机,不分时间和场合的使用手机,扰乱了正常的上课秩序。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开展的“手机管家,珍惜时光”争创无手机课堂活动,从“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多措并举,重点推进”、“建章立制,他律自律”等几个方面推进,两年多来成效显著,在全校乃至其他高校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低头族 手机依赖症 无手机课堂 学风建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广大青年学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据调查六成95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近半数的90后用户患有“手机恐慌症”,不到15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这种现象甚至延伸到了课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这种负面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扰乱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对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许多老师也惋惜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台上口若悬河,而你在低头看手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已成为高等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淮南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在校学生近2万人。近年来,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校风、学风建设,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成果显著。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学校同样面临着部分学生沉溺手机不能自拔这一问题。关注到这一现象,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从2014年3月21日起,率先在淮南师范学院开展以“手机管家,珍惜时光”为主题的争创无手机课堂系列活动,两年多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一、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在开展“手机管家,珍惜时光”争创无手机课堂活动之前,我们对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936名大学生中,课堂使用手机率为84%,经常使用手机的占59%,只有5.7%的学生表示课堂上极少使用手机。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低头族”,变成了“手机奴隶”,美好前程“葬送”在了手机屏幕里。

大学生上课普遍、频繁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引起了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领导的关注。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以“手机管家,珍惜时光”为主题的争创无手机课堂活动。2014年3月下旬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召开了“争创无手机课堂”动员大会,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主要团学干部、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动员大会。活动初期采取了制作宣传板牌、横幅、召开主题班会、发布话题微博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力图使同学们认识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危害。团学干部、学生党员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线上宣传工具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安全使用手机,注重手机使用时间和场合,在课堂上自觉关闭手机,做文明学生。经过前期广泛有效的动员,包括14级广告学1班、14级新闻学1班在内的20多个班级参加了无手机课堂活动,学院为这些班级统一配备了手机袋,在这些班级试点进行“无手机课堂”活动。

二、多措并举,重点推进

经过广泛宣传,部分同学认识到上课玩手机的弊端,课前主动把手机放到手机袋。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在上交了手机之后,上课无所事事,出现睡觉、聊天、看课外书等情况,下课铃声一响就蜂拥去拿手机,造成活动实施早期成效并不显著。如何贴近学生实际,更好的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安全、合理、文明使用手机,成为一个问题。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广泛调查,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低头族”这种现象是由学生理想信念淡化、自制能力弱、课堂管理不严格、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作为学生生涯的新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是青年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大学教育不同于以往以管束为主的基础教育,宽松、自由的育人环境也容易使部分学生步入大学后突然没有了人生目标,出现沉迷游戏、课堂玩手机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针对各个年级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例如,新生入学可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通过主题讲座、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重要性和教育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新的人生目标,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可以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学习目标,进行学业生涯规划。针对大四毕业生则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导师讲座、毕业生现身说法等方式使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了清晰的未来规划,明确自己每一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自然就会渐渐远离手机。

2、开展手机礼仪知识的宣讲与培训。通过主题讲座、“两微一端”多种宣传方式及主题活动,号召大学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首先,宣传网上不良信息和虚假广告给大学生带来的安全隐患,号召大学生安全使用手机。其次,讲解手機使用健康知识和礼仪,包括手机铃声的设定要文明,使用手机要注意场合等。让学生意识到文明使用手机对促进良好社会公德的形成、促进文明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最后,号召大学生控制手机使用时间。使学生明确手机方便了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但过度的依赖和不分场合地使用手机同样也带来很多危害,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对个别“手机依赖症”严重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引导他们和谐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等等。

3、加强督查管理,强化课堂纪律。大学课堂“低头族”出现的另一原因是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管理的缺失。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同学们心中的大学是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加上课堂管理秩序的松散,也助长了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不良风气。针对这一现象,加强课堂的督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学院成立学院领导及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参与的学风督察组,对上课使用手机的同学予以制止,采取批评、出板报等方式进行教育,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课堂纪律,效果显著。

4、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反映课堂知识枯燥、陈旧,缺乏吸引力是他们上课玩手机的原因之一,有的老师的教案一用几十年,早已与时代脱节。还有的老师上课缺乏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只顾讲自己的,完全不关注台下学生的状态。针对这些现象,学校也对任课老师做了相关要求,例如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上师生的沟通、交流、互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热情,发现“低头族”及时制止,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等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缺失,也是学生沉溺手机的原因之一。为使学生从手机中解放出来,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号召,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学院相继举办了“女生节”系列活动、“篮球赛”、“十佳歌手比赛”、“挑战主持人大赛”、“榜样的力量交流论坛”、“青春·梦想”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同学走下网络,走出宿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机依赖症”。

三、建章立制,他律自律。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纪律是我们行为的准绳,任何一项工作想长期的有序开展、执行,就要设立一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大学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最后的落脚点同样是规章制度。学院把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列入学生管理制度条文,使之成为校内对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做到有章可循。首先,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和手机登记、使用承诺制度,学生使用网络和手机,必须接受国家、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进行的管理和监督,遵守教学秩序及宿舍安全和作息管理规定。其次,学院成立学风督查工作小组,不定期进行检查。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學院在注重教育和工作方法技巧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学生不当使用手机,都会被记录在电子档案中,该记录会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优、评奖、等个人及集体荣誉的评定挂钩。这样确保了制度的贯彻执行,为“无手机课堂”的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

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教育、管理、育人工作更加规范化、秩序化。同时,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手机礼仪知识的宣讲与培训,加强督查管理,强化课堂纪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形成广大师生共同努力营造“无手机课堂”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使“低头族”们由他律逐渐转向自律,自觉践行“无手机课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的新时代大学生。

[注: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研究项目,淮南师范学院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安全合理文明使用手机养成教育》(项目编号XS2015B05)]

(作者单位:淮南师范学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

猜你喜欢
低头族学风建设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