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猛犸象故乡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在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研究上的重要意义

2017-05-27 21:45安海东
魅力中国 2016年29期
关键词:欧亚大陆猛犸象

安海东

摘 要:猛犸象是一种栖息在地球的亚欧大陆的北部地区的一种大型动物,又被成为长毛象,其耐寒性较强。在过去,猛犸象曾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之一,猛犸象的特殊品种草原猛犸象的体重可能超过12吨。受到气候变化的自然性影响,猛犸象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小,同时原始人也在猎杀猛犸象,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猛犸象这一珍贵物种最终走向被灭绝的结局。我国的猛犸象的故乡在分布我国黑龙江松嫩平原,主要分布在青冈遗址附近,根据对其古地磁测的年结果进行考察后发现,这个关于猛犸象的观测结果,对于研究欧亚大陆上的猛犸象的演化过程与情况存在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产生的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猛犸象 青冈 古地磁测年结果 欧亚大陆

猛犸象这种存在与远古时期的动物,身高体壮,其四肢尤其粗壮,其脚掌部位有四个脚趾,头部非常庞大。性别不同的猛犸象,其外在呈现形态也有所不通话,一般雌性猛犸象的象牙长度比较短,在1.5米到2米之间,而雄性猛犸象的象牙稍长,在2米到2,5米之间,一些体质特殊的猛犸象的象牙甚至可以达到3米以上。猛犸象这种动物灭绝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现代的相关研究人员对于猛犸象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已经灭绝的动物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社会大众认识到不存在的动物的主要特点,以及其他的相关数据,我国的河北生的马沟圈遗址是我国的猛犸象的故乡,其磁测年结果对欧亚大陆上的猛犸象演化情况存在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根据对其磁测年结果的了解情况对其研究意义进行分析。

1、猛犸象演化概述

在对遗址的研究意义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必须对猛犸象这一物种演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尽管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成员有着不同的来源,但它们最终汇成了一个海纳百川的巨大动物群,游弋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北部的大草原上,最终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虽然有些物种没有过去。所谓白令陆桥(Bering Land Bridge),并非真正桥梁,只是在冰河时代由于海平面下降,由白令海峡海底裸露而形成的通道;而今白令海峡两岸间距只有100公里;自新生代以来,白令陆桥一直是东西半球之间动物交流的最重要通道。但通过白令陆桥的动物是有选择的,它们也并非同时在此通过;通过白令陆桥扩散到美洲的动物有猛犸象、野牛、剑齿虎、黑熊、棕熊、狼獾、驼鹿、驯鹿、绵羊和麝牛等,最后是人类。但至今让科学家不得其解的是披毛犀为何未能随同猛犸象和野牛一起扩散到美洲地区,尽管其分布也曾接近了白令海峡的西岸。因此,当我们把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时,“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这一称谓就不是很贴切、而只用“猛犸象动物群”就更合适了。此外,野猪和羚羊也未能扩散到美洲。由此看来,进入美洲的“通行证”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区别对待了。猛犸象是该动物群中最早抵达美洲大陆的。早在150万年前,草原猛犸象就通过白令陆桥进入美洲,然后在北美地区演化成地方种——哥伦比亚猛犸象,该猛犸象个头比真猛犸象的要大,但没有后者耐寒;哥伦比亚猛犸象的分布范围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是猛犸象家族中分布最靠南的种类。猛犸象扩散到美洲地区是分批次的,大约在10万年前后,真猛犸象又是通过白令陆桥到达北美洲的,但这次扩散并未延伸多远,只到达了北美洲的北部。而此时的哥伦比亚猛犸象占据着南部地区;两种猛犸象同时在北美洲存在,但各占半壁江山。

2、对于欧亚大陆上的猛犸象演化情况的研究意义

首先,根据对马泉沟猛犸象已经进行磁测后,得到的结果可以确定远古时期的人类在亚洲地区的生存情况,因为在此处遗址中发现了远古人类曾经生活留下的文化以及生活类遗物,因此从磁测年结果中可以看出,远古人类最早在亚洲的北部区域出现的时间,在此处遗址中,考古人员还出土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动物化石,主要是更新世期的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对于这类动物的演化情况存在着重要价值,在这些哺乳动物的化石中,最为重要的化石为处于第三文化层之中的真象类牙齿标本,经过专业的动物学家的鉴定后发现这个牙齿标本是来自于猛犸象,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发现,主要是来自于草原猛犸象的口中。这对我国研究草原猛犸象存在重要价值。

这个重要的草原猛犸象的牙齿化石之所以被认定为来自于草原猛犸象,是有理论性支持的,主要是与猛犸象属的相关定义相符,猛犸象属对其形态方面的定义主要是猛犸象两颊的牙齿类型为板状齿,齿板的后边与前边基本保持平行;其臼齿磨石面的构造比较复杂,由多个釉质环构成,釉质环完成融合后,又形成了新的釉质圈,釉质圈的两端基本保持平衡;其齿板的中央位置缺少向前或者向后突出的尖形构造,这个尖形构造也被称为中间突。在某些原始种类的猛犸象属中,其磨蚀程度为中等的齿板的磨蚀表面一般呈现出三分的结构,这个三分结构主要有两个侧部釉质圈以及一个中间釉质圈构成,,侧部釉质圈的形状主要是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中间釉质圈的形状主要是圆形。门齿的形状呈现出弯曲的螺旋旋转形状。

根据考古人员的考察结果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这处遗址在第三文化层的绝对性年龄是1.66Ma,这个关于绝对年龄的测试结果意义重大,基本可以证实,该处的出土的猛犸象化石为草原猛犸象,而且基本是草原猛犸象属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出现的记录。这个考察结果的价值在于长毛猛犸象的祖先为草原猛犸象,换一种说法就是,草原猛犸象出于生存需要,经过演化逐渐成为长毛猛犸象。在这个研究成果出现之前,对于草原猛犸象最早出现的记录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来自于东欧地区的1到1.8Ma,另一个是来自我国猛犸象故乡青冈的4.1Ma,而我国的黑龙江青冈已经打破了这两个记录,从系统关系的角度来看,出现时期更早的南方象通过演化逐渐成为草原猛犸象,一般认为这两种猛犸象的单向演化是在欧洲地区完成的,甚至一些生物学研究人员草原猛犸象最早出现在的东北区域,这一区域也被认为是猛犸象的最早起源地。

对马沟圈遗址的考察对以上观点提出了质疑,根据其在第三文化层时期的绝对年龄的探测结果基本可以确认,草原猛犸象这种猛犸象的最早起源地区应当是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对该论点支持数据还包括,在华北区域出现更早的沉积物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早期的南方象化石,南方象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是最早出现的猛犸象种类。猛犸象的演化过程经过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猛犸象这一物种最早生存的区域在的气候条件是温带气候,生存的环境是森林环境,但是地球的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猛犸象随着气候的变化,进行了演化与迁移的情况,从前一种生存环境转移到末次冰期,原来的猛犸象逐渐迁移到西伯利亚地区,这其中草原猛犸象的演化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一个过渡性时期,为了满足其成种需要主要在向华北区域扩张时完成,而后猛犸象为了适应更为恶劣的环境,完成了向长毛猛犸象的演化的过程。

通过对猛犸象的演化过程分析,可以确定我国的华北地区为草原猛犸象最早出现的区域之一,同时在此区域中,草原猛犸象为了获取更多生存权利,向外扩张,向长毛猛犸象演化,对演化情况的研究成果对猛犸象的研究存在重要价值。

3、结语

我国黑龙江青冈的猛犸象化石遗址的研究价值还有很多等待相关研究人员继续挖掘,其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本文列举的这几点,由于对于此处遗址的考察还在持续中,因此,可以了解到青冈猛犸象遗址并不只对我国的猛犸象研究存在价值,同时还对欧亚地区的猛犸象的演化结果与其他情况存在研究方面的意义,猛犸象并不是一种生存环境比较固定的动物,其生存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生存的条件,猛犸象不断地根据生存需要进行迁移,而对猛犸象的前移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动物学家认识到猛犸象在过去的生存状态,从而确定其进行演化的具体情况。总之遗址考察人员需要不断地对马泉沟进行考察,保证其发挥各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虎才.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中晚期环境变化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绝灭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01).

[2]邱占祥.中国北方“第四纪(或亚代)”环境变化与大哺乳动物演化(英文)[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6(02).

[3]汤卓炜,刘赛红,林泽蓉,刘翰.吉林乾安大布苏晚更新世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3(02).

[4]李吉均,舒强,周尚哲,赵志军,张建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冰川冻土.2004(03).

[5]程娟娟,赵徐平,史寻寻,汤晖,张利平.泥河湾大长梁遗址和马圈沟Ⅰ文化层放线菌的分离及系统发育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04).

[6]魏光飚,Adrian M.LISTER.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在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研究上的重要意义[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5(03) .

[7]鄭绍华,蔡保全,李强.泥河湾盆地洞沟剖面上新世/更新世小哺乳动物[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6(04).

猜你喜欢
欧亚大陆猛犸象
如何在几分钟之内往返欧亚大陆
我是动画大明星——真猛犸象
如何饲养猛犸象
“猛犸象”逃亡
图像的背后:环形对兽造型的起源、传播与演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使命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其对欧亚大陆的重要性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试论早期欧亚大陆的丝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