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

2017-05-30 10:48潘昊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

摘 要:这是一篇关于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进入课堂中来,而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勾股定理;数形结合;直角三角形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数学要靠学生自己去理解、思考、主动建构,但是在建构的过程中也需要数学老师的有效指导。而数学教学过程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知识的引入、知识的应用、知识的探究和知识的巩固。

1 教学过程

1.1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二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的有关内容。现在先来看这部分的第一个内容:勾股定理的发现(书写标题:勾股定理)。

老师:同学们都知道数学问题常常被反映在实际生活中,现在就让我们由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切入,来考虑一下这部分的内容。

(幻灯片呈现)如图1,CD=10,F为CD的中点,CE⊥CD,GF=1,EC=GE,求CE和BC。

老师:这道数学题应该怎么解答呢?到底应该从哪里下手呢?

学生仔细观察,小声讨论,但是没有学生举手发言。

老师:(提示)题目中虽然要求解的有两个未知量,但是他们却有一定的关系,不妨把要求的CE设成x,那么EF=x-1,而F是CD的中点,那么CF=5,而CE⊥CD,很明显CE、EF、CF是直角CEF的三边,如果知道直角三边中这三条边的数量关系,x的值就知道是多少了,那么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怎样解答这样的问题。

1.2 勾股定理的证明

老师:怎样验证这个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呢?同学们,现在请看幻灯片。(幻灯片呈现)

老师:现在同学们观察图形,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都是边长为(a+b)的正方形。

老师:那现在思考它们的面积可以用几种方式表示出来,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下。

老师: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前面的命题是成立的。这也是勾股定理。

老师:除了面积法可以对定理进行证明,其实还有很多种证明勾股定理,同学们下去可以自己再去用其他方法证明勾股定理。那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如何运用符号语言对勾股定理进行表述。

老师要求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图,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作图(如图2),用符号语言表示勾股定理如下:

在Rt△ABC中,因为∠C=90°,所以AB2=AC2+BC2。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斜边为c,那么即:a2+b2=c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思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对定理进行探索并证明,学生理解起来更简单。在走完一步时,自然可以想到下一步是怎样走的。在推出猜测后会去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老师:根据史料中的介绍,在国外“勾股定理”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我国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记载:西周的商高发现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规律。书里面描写了,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中,比较短的称为勾,比较长的称为股,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被称为弦,因此命名为“勾股定理”。因为在三条边长都为整数的三角形中最小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3,4,5,所以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在《九章算术》一书中得到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

1.3 课堂小结

老师:大家回忆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勾股定理是什么?

学生: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老师:那用勾股定理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可以应用勾股定理。

老师:同学们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首先要想到勾股定理能否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理解和熟记勾股定理的定义,能够独立证明勾股定理,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教学活动,只有两者互相协调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探究、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巩固,都是课堂教学的阶段。而老师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引导思维。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就是传授知识,引导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上好一堂课最基础的工作莫过于依托于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透彻分析学情,给出合理化的,多样化的预设,这样才能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1] 金益洪.《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07:124-127.

[2] 徐国英.《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及点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6-17.

作者简介:潘昊(1994-),男,汉族,本科在读,山西大同大学数计学院201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
拼搭直角三角形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