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理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17-05-30 12:28史达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

史达

摘 要:本文首先对人本化理念进行了简要说明,然后分别从教师管理和学生培养两个角度分析了人本化理念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本化理念;高职教育管理;应用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以综合技能为目标,提倡综合能力的提升,来适应社会需求。因此,近年来逐渐将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在科学发展观落实下,将人本化理念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将管理模式逐渐过度到服务模式教育。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将人的主体性、差异性、个性化突显出来,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推动力,寻求人性化教育的服务策略。高职院校结合人本化理念的特征和生源的好动特点,将育人作为核心教肓,探求情商教育,交际能力教育以及实践创新教育的高效机制,从而培养出技能运用强、为人办事能力强的综合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1 人本化理念概述

人本化理念教育就是将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的人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以人的能力提升为目标,将人的隐藏价格和潜力最大化挖掘,使人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地配合制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人本思想教育管理理念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同身受地从学生角度反观教肓管理,不断更新和完善,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将学生才能最大化挖掘和培养。其次,人本理念体现人的主体性,整个教育管理从控制式过渡到服务式,使得管理者角色地位变为服务者,学生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最后,人本理念以人的个性为培养突破口,重视个性培养和开发,激发学生全面发展。

2 人本化理念在高职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2.1 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学实施者,教师同样是管理受体,在人本化管理中,也要转化传统观念,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职业教师一直不受社会欣赏,使职业教师一直处于心理压抑中。人本化的转变,给职业教师一定的信心,调动了其教学的积极性,为人本化教育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提升教师待遇

对教师待遇加以提升,是人本化教育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关键措施。目前,高职院校逐渐过渡向学术型,这使得师资力量提升成为推手。这时加大培训、薪酬、奖励力度,在精神、物质上同时满足教师需求,才能激发其职业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另外,学校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的整体能力,唯才配岗,认同其在岗位上的创新和成绩,挖掘教师的潜力,使教师、学生同时受益,分享科研成果,促进其加快成果转化,名利双收的同时,促进高职院校长远发展。

2.3 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其地位和角色是次要的,起到服务和引导作用。但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教师是受体,此时,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必须值得注视,才能彻底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因此,在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教师同样有权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去,对学生的管理也最有话语权,教师对于管理手段落实的判断往往要比管理职位的人员要准确和细心,如何才能提高管理措施的高效,如何推动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成什么样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都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教师的参与可以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教师对学校的管理提出建议,能够调动教师的执教积极性,努力创新来说明建议的合理性、创新性,从而从侧面激发了教师的自豪感,学校师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也都会随着教师的参与而变得简单有效。

3 人本化理念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3.1 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其个体潜能

高职教育面对的是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层次较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恰好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好根苗。因此,在以人本论理论为教育管理核心的当前,要充分发挖出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其特长来不断激发学生热情,从而逐渐让每一位学生体现会学习主动性的乐趣,转换学习角色,突出主体地位,挖掘自身的创新创造价值,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才能,从而为将业的就业能力提升、职业能力提升时刻做好准备。

3.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有着弹性变化,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这使得每位学生都以自已为中心,将自己的特性进行展现。这样的教育理念,给每位学生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潜在的学习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能力的锻炼,从而帮助技能学习,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能力千差万别,学生的个性也不相同,因此,高职教育要以这种差别为突破口,将差别培养成各不相同的能力,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3.3 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当前社会需要全能人才的背景下,人才的情商逐渐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高職教育与无法与高等教育水平相比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以情商带动其它技能的发展才是高职教育的新特色。因此,在人本论教育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商特点,大致将学生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商,从而健全学生的道德观和人格,从而带动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主动学习专业技能,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3.4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人本论的实施就是在教育工作中要以人为本,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此时教师渐渐转化为服务地位,在教学中只起引导和促进作用,将控制权转至学生手中。因此,教师在管理中的身份与学生同等,都是以人为本的最终受益方。教师要与学生和谐相处,建立朋友关系,加强教学的耐心和精细化,引领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增加情怀教育,使学生拥有感恩之心,努力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促进人本论在高职教育管理中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 孔养涛.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2] 谢芬芬.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3] 黄翠红,沈阳.高职教育管理的人本化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3).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试论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党建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