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5-30 16:22唱焕德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及各个层面都带来了机遇,更提出了诸多的严峻挑战。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思想教育的诸多影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正在加速行进,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受到“互联网+”时代的极大影响。[ 1 ]因此,研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必要。笔者拟在诠释“互联网+”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梳理了互联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与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以期望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互联網+”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并为我们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受到互联网络影响极大的学科,互联网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 2 ]因此“互联网+”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诸多的关联性。

互联网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建设发展注入前进的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与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自然也受益互联网+时代的诸多推动。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各种可借鉴的教育资源,比如网络媒体资源、校园文化资源、志愿服务资源、社团活动资源等,其中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现代化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诸多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1)教育的理念层面上,文化育人理念、实践育人理念融入不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从文化融入视角来思考整个教育过程的改革创新,致使其文化性的理念、手段与内容设计、运用不够;没有很好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致使其实践性的教育理念融入不彻底。

2)教育内容上,公民素质教育、法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融入不足;往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知识传授传播,忽略了日常生活礼仪的教育内容的融入;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忽略了现代公民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公民素养、法律素养与网络素养等教育。

3)教育方式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互动效应不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力度不大。

4)思政教师素质与能力不足,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实际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方面还显得非常不够;很多学校的文化环境没有很好围绕学生成才来打造。

三、主动融入“互联网+” 时代,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鉴于“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充分开发利用各大媒体的教育功能[ 3 ],积极推动整合互联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全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1)在坚持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网络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务必要主动适应和把握对教育理念的挑战与机遇,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一是建构开放共享、多元的教育理念 ,打破过去那种封闭保守、单一的教育理念,力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信息化发展、多样化发展与共享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构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三是建构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打破那种短视性的教育理念,力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移动化智能化、远程化与网络化发展。通过理念的构建,推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2)针对网络时代,不断丰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务必要主动适应当前的网络环境,在将现代公民素养、法治素养、网络素养、创新创业素养等融入其中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丰富创新教育;同时,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力求更加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

3)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媒介与平台,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思政教师积极推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变革创新,积极开展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活动育人等教育形式,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教育平台与形式,大力开展网络教学,力求形成多元互动的教育态势。

4)通过各种平台全力提升思政教师的教育素质、能力,以便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充足的有力保障,以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评价活动。

总之,“互联网+”时代就是现今的时代大趋势,为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视角 。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并分析其利弊,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中心[ 4 ],全力构建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与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元媛.“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教育与职业,2016年11期.

[2] 陈立国,牛海.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转向.改革与开放,2015年13期.

[3] 杨占良.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13年06期.

[4] 赵扬.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06期.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重点项目(SK2017A0731、SK2016A0902),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2016jyxm1003、2015jyxm495),安徽省职成教学会课题(azjxh1637)

作者简介:唱焕德(197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