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安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2017-05-30 17:44曾丁山李凤周仁强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

曾丁山 李凤 周仁强

摘 要:饮用水源水质的好坏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合理、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水源有利于人体健康,据调查,广安市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多来自中小型河流、水库、地下水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乡镇特别是农村饮用水源被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对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及建议,希望为加强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饮用水源;现状分析;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饮用水源水质的好坏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合理、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源有利于人体健康,据调查,广安市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多来自中小型河流、水库、地下水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乡镇特别是农村饮用水源被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1 ]。为此,希望通过对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分析,提出保护措施及建议,为加强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優质水提供参考。

1 概况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辖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等2区1市3县,2016年末,广安市常住人口约32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约126万人,有18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900多个村(居)委会,乡镇及农村常住人口约200万。调查分析广安市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查找饮用水源薄弱环节,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提供建议,更有利于保护群众饮水安全。

2 饮用水源总体状况

2.1 饮用水源基本情况

通过对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的调查,可将其分为两类: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 2 ],地表水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水库水、坑塘水等,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承压水、泉水等。

供水方式主要分为集中式供水、分散式-有设施供水、分散式-无设施供水[ 3 ]。

广安市为132个乡镇规划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88个,地表水47个(其中河流型20个、湖库型27个)、地下水41个。乡镇居民通过集中式饮用水源得到集中供水,其他离乡镇较远的农村居民,一部分通过手摇、潜水泵方式从机井、自备井取用地下水,另一部分通过人力从溪沟、水库或山坪塘等处跳水、拉水。

2.2 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标准

地表水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 4 ],地下水源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进行评价[ 5 ],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即为超标。

2.3 饮用水水源水质及污染特征

以2013年-2016年广安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为例,从水质达标率和污染物种类对全市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及污染特征进行分析。

2.3.1达标情况

2013年,全市11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6个水源地超标,达标率95.0%。

2014年,全市11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6个水源地超标,达标率94.7%。

2015年,全市95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6个水源地超标,达标率93.7%。

2016年,全市8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水源地11个,达标率87.5%。

2.3.2水源地污染特征

从超标的水源地监测结果和水源地类型上看,广安市乡镇饮用水源地污染物种类呈逐年上升趋势,超标水源地类型逐渐增多。

2013年,仅有总磷一类污染物,来自6个湖库型地表水水源地;

2014年,有化学需要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四类污染物,来自5个河流型和1个湖库型地表水水源地;

2015年,有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石油类五类污染物,来自2个河流型和4个湖库型地表水水源地;

2016年,有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总氮、氨氮六类污染物,来自2个河流型和7个湖库型地表水水源地以及2个地下水水源地。

2.3.3小结

(1)近年来,广安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在85.7%-95%之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水质总体较稳定。

(2)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呈下降趋势,污染物种类逐渐增多,水质呈下降趋势,从中反映出对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需要加强。

(3)地下水源优于地表水源,河流型水源总体好于湖库型水源,径流量小、自净能力差的中小水库、小河流所受污染较为突出,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保护均不容忽视。

(4)乡镇及农村水源地极易受到农村面源污染[ 6 ],基础设施运行效果及宣传引导亟待加强。

3 原因分析

广安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地除少数以径流量大、自净能力较好的嘉陵江、渠江、大中型水库等为水源地外,多数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均来自小型河流、小型水库、地下水。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以及城镇规模的逐渐扩大,大量的废水、废弃物涌入河流、水库,浸入地下水中,尽管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但这些污染物仍然对小型河流、小型水库、地下水等饮用水源产生重要影响。

3.1 人为活动因素影响

随着政府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的加大,主要流域、大中型水库等水源地保护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但由于乡镇饮用水源多来自小型河流、小型水库,其周边人为活动频繁,存在与饮水无关的设施,多数供水点周边的防护栏年久失修,由此对饮用水源水质会产生不利影响,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 农业面源污染影响

我市乡镇及农村常住人口近两百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员较多,部分地方仍然存在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如不合理使用农药、过量施撒化肥、不可降解农膜年年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秆等现象仍然存在。各类污染物随雨水汇入河流、水库,浸入地下水中,造成自净能力本就较差的小河流、小型水库的水质持续恶化。

3.3 生活污染影响

隨着经济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区、乡镇,大部分乡镇无规范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乡镇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得到有效运行,多数污水处理设施所排放的废水没有达到建设时所要求的标准,同时,在农村还没有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乡镇处理后未达标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水库,对小流域、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了污染。

3.4 工业污染影响

我市各级饮用水源主要依靠嘉陵江、渠江以及中小河流、水库,各类企业废水、废弃物虽经过处理后排放,但总量仍然巨大,各河流、水库自净能力有限,对小流域水质达标有较大影响。

4 保护建议

4.1 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是影响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有效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控制面源污染总量。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性,让其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完善政府实施、群众监督机制,减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固定废物、化肥和农药残留以及其他污染物的任意排放和乱倾倒行为,最大限度地清除污染源。

4.2 有效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果

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乡镇污水管网全覆盖,保障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防治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库或浸入地下水,减轻河流、水库降解污染物的负担,有效改善当地饮用水源水质质量。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在建设环保设施的同时,更要强化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对水质状况的监测,逐步改善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状况。

4.3 强化工业污染控制

在严格要求工业企业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同时,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社会监管,结合定期执法和突击检查,有效遏制各类企业偷排、漏排。应鼓励工业企业加大环保设施投入,有效削减污染物总量,

5 结语

饮用水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针对目前乡镇及农村饮用水源形势,应继续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时刻关注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分析造成变化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质安全。

参考文献:

[1] 屈达.浅谈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保护技术[J].今日科苑,2007(12):94.

[2] 李树猷.农村饮用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J].中国临床医生,1988,(8):22-23.

[3] 余红英,王庆安,谢强.四川省农村地表饮用水源现状与保护建议[J].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3:116-122.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S].2002.

[5] 国家技术监督局.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S].1993.

[6] 朱清,甘欣,王溢谦.四川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环境保护对策[J].四川环境,2011,30(6):88-93.

作者简介:曾丁山(1986-),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对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