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探索

2017-05-30 18:35阳同光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创新

阳同光

摘 要:结合学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六个步骤,即企业行业调研、确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形成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优化。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个十年纲领。在美国高调提出“制造业回归”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背景下, “中国制造2025”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而机械制造已发展到新阶段,在信息技术等影响下的机械制造学科,已经基本形成新的概念和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进步,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生产所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企业能否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的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得到更多的人才。同样,高等学校要在社会经济新形势下有所发展,关键在于能够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企业的变化,高校应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数量、人才培养规格的实际需求对现行的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结构进行调整,即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和组合[ 1-2 ]。这既是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的需要,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等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并没有明确以培养工程师为培养目标来进行培养模式设置[ 3-4 ]。由于实验实训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和工业实践基地条件缺乏,我国现阶段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模糊,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形成大学生就业结构性不平衡现象。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工程实际需要。专业知识面太窄,结合企业的综合课程不多,课程体系缺乏人文素养,社科艺术、商业经济等综合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仍然以课堂灌输为主,工程实践教学十分缺乏,工科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低下。因此,对我国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严重制约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以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的主要原因,研究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创新面向企业需求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闭环”改革思路。

第一阶段:行业企业调研。收集文献资料,根据我校城建特色,针对行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明确校企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第二阶段:根据校企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定位,制定涵盖“知识、能力、素养”的三维能力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

第三阶段:按照能力模型结构兼具“应用”和“创新”的属性,打破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体系,根据“必须,够用、创新”的培养原则,重构实现能力模型的课程体系;

第四阶段:根据重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效果好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阶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召集相关行业和教育专家,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第六阶段:实践阶段,在2014级、201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推广实施,形成相应教学成果并组织撰写相关教改论文、教材。

三、结论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及湖南地区人才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就业形势。以工程机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长株潭地区,已拥有中国先进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等。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将需求大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机械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湖南城市学院“十三五规划”和本专业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分为六个步骤:企业行业调研、确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形成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和优化。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地结合,探索了一种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其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毅钧,王传礼,伍广.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3):39-42.

[2] 区嘉洁,王一军,江帆.机械工程CDIO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9):152-155.

[3] 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2,(4):88-92.

[4] 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98.

项目: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资助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创新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