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应重视民族文化的汲取

2017-05-30 18:35武宇璇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运用

武宇璇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生活状态,也给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带来广阔前景。设计精良、构思巧妙、色彩讲究、包含大量信息的视觉设计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活品质上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运用

视觉传达设计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的同时,不能走入误区,一味追求“新、奇、特”,为设计而设计,不知要表达的是什么,让人们去“猜”,在大众眼里变得“不识人间烟火”仿佛隔世,就会失去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和初衷。其实好的视觉设计作品都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反映了特定民族的精神特质和生活理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很好的诠释了视觉传达设计中应重视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素材。

一、视觉传达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

世界各国、各民族由于地域和成长不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在饮食、服饰、建筑、生活习惯、生活工具及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方面创造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容,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视觉设计源于文化

视觉设计是对各种文化的高度凝练,涉及到历史、地理、艺术、材料、建筑、心理、文学、营销等多种学科文化,是各种文化精华的高级表现形式,表达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价值需求。视觉设计作品通过形态、色彩、图形、文字等艺术文化形式给人们视觉冲击力和信息的巧妙传达,唤起人们对某种价值的追求和哲学思考。视觉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迪,反映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三)视觉传达设计与民族文化相符相成、互相促进

不同民族在历史各个阶段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也要求不同时期的视觉设计要体现、引领各历史阶段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视觉设计的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不同设计流派、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设计来源于民族文化,又在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观念,创新设计成果,从而形成领导时代潮流的新的文化现象,丰富了人类文明,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推动了民族文化的更新进步。

二、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案例解析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应用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设计出了大量独具民族特色和现代美感的优秀视觉作品。

(一)中国银行标志

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一部分的货币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早在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等货币。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旧币,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表现为圆形方孔,蕴涵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中国银行标志就是采用了古钱币的基本形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在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整个作品构思巧妙,体现了中国银行的性质和行业,视觉上给人简洁、直观、厚重、实力强大的深刻印象,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尚的现代气息。

(二)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章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体现了民族素質和文化精神风貌。印章材质多种多样,雕刻手法分为阳刻和阴刻,内容多为博古通今、抒怀言志,表现形式可以是图形、可以是字体,字体多以篆书、隶书为主,印泥多采用色彩鲜丽、吉祥喜庆的中国红。印章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显示了中国艺术的特有魅力,受到文人、书画家、收藏家的推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就出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印章,原创者郭春宁说文字和印章都是我们的国粹,记载着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印章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还有承诺、诚信的含义,这也为会徽创作设计提供了新的理念,就是我们中国郑重承诺要举办世界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会徽印章颜色采用代表中国的红色,欢乐、醒目,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会徽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民族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创意独特,民族特色浓厚,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三)中国旅游标志

中国6、7千年前就已发现和使用铜,公元前2000年进入青铜器时代,形成了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到了汉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巧绝伦、巧夺天工,出现了大量的青铜艺术珍品。东汉灵帝时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更是汉代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奔马体态健美,三足腾空,昂首奔驰,其右后蹄踏一展翅回首飞鸟,整件作品造型精巧、动感十足、充满情趣又寓意深刻,让人浮想,表现了浪漫主义意境。选择“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其天马行空形象符合“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旅游含义,又象征中国旅游业奋进前行,作为中国旅游标志,更能向世界展示和宣传中国璀璨的民族文化。

(四)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应用

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境内的纳西族,人口不足50万,但创造了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东巴文”。东巴文字仅有一千多字,却包含了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类型,简洁性和图像化是其文字特点,具有良好直观和通用的视觉传达效果,在不同的地域或国度都能一目了然,其广域性是其它语言文字所不具备的。古朴、原生态的东巴文其独俱魅力的符号特性和审美价值在视觉传达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被广泛应用于书籍、海报、产品包装及企业标识。例如中文网志年会的会标设计就采用了东巴文字中“网”的字形;在日本被应用于茶叶的包装设计 。

参考文献:

[1] 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商务印书馆,1997.

[2]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3] 曹方.视觉传达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运用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