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创新探讨

2017-05-30 18:52梁靓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西方打击乐创新

梁靓

摘 要:打击乐作为乐队演奏构建中作为常见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对音乐变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中西方打击乐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自身特色的表演形式。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打击乐呈现了逐渐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在融合过程中得到了创新与改革。本文从中西方打击乐相关概述出发,对中西方打击乐融合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方;打击乐;融合;创新

从历史发展而言,打击乐相对于其他音乐表现形式而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较为古老的文化艺术。基于文化、地域、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打击乐在不断变化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创作与表现风格。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信息的传播,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音乐传播与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一、中西方打击乐相关概述

中式打击乐(如,中国民族打击乐)与西方西洋打击乐(如,欧洲、非洲等爵士鼓打击乐)是当今打击乐领域中重要的两大表现体系[ 1 ]。然而无论是中国民族打击乐还是西方西洋打击乐,多具有悠久的发展史,同时,由于各地域社会发展、民族文化、历史变革、社会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形式的打击乐器,并在创作与音乐表现上形成独特的演奏形式。

其中,中国民族打击乐在创作过程中主要以“音乐共性”的体验为主,因此在很多同种风格的打击乐作品中,可以发现其音乐表现形式、语言创作体现、音乐创作情感以及音乐意境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统一性、协调性。与此同时,在中国打击乐的传承形式则以“口传心授”为主,通过打击乐演奏者的传承与不断创新,形成以综合型、整体型为主的演奏形式。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打击乐主要有“镲”、“锣”、“鼓”,并在戏剧中具有普遍应用[ 2 ]。

西洋打击乐相对于中式打击乐而言,历史发展相对较晚,但是同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同时,西洋打击乐音乐创作以及乐器风格类别,更侧重于音乐风格、音乐表现类型个性化与差异性,且没有固定类别。例如,爵士鼓打击乐器,最早出现于非洲,进行不断的传播与发展,最终在美国得到弘扬,由于受经济、交通以及通信的影响,爵士鼓打击乐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小鼓、大鼓、擦为一体的演奏表现形式,即为现代爵士套鼓。目前,西方打击乐器主要有“定音鼓”、“马林巴”、“小军鼓”等,主要被应用于管弦乐队演奏中[ 3 ]。

二、中西方打击乐创作过程中的融合与创新

中西方打击乐虽各具特色,但是基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音乐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过程中青睐于将中西方打击乐器进行组合应用,在相互借鉴过程中实现创作者对音乐表现的艺术追求。例如,著名作曲家、打击乐表演艺术家——契夫科维奇,在进行音乐创作过程中,经常融入具有中国民特色的打击乐—中国大鼓、京锣等[ 4 ]。与此同时,也会将中国大鼓以及京锣等中方打击乐器与桶桶鼓、非洲鼓、西洋大、小鼓等西方打击乐器进行融合创作,用以提升音乐音响效果,实现自身音乐创作理想。

由于打击乐器具有种类多样化、音色多元化、音乐风格多变化等本质特征,从而在已成程度上为被作曲家所喜爱,用以创作出更多的与打击乐器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作品。然而虽然目前作曲家已经创作出众多与打击乐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作用以及单纯的打击乐作品,但是其整体表现上并为实现大量真正意义上具有中西方打击乐融合特色的打击乐作品,部分作品多是从理想的角度出发,根据各自音响、音质特色,通过利用现象进行组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有效达到音乐创作理想效果,这就需要中西方打击乐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需利用专业的演奏手法进行亲身体验与感受,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创新,用以获取理想效果,实现中西方打击乐创作与演奏的完美融合发展。

三、中西方打击乐音乐表现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研究发现,中西方打击乐除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具有融合发展趋势外,在音乐表现方面同样具有融合与创新体现。由上述分析得知,中西方打击乐由于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经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表现、音乐效果体现以及音乐内涵追求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表现形式。其中,中国打击乐的表现形式注重对音乐“意”与“形”的具体展现,其内容通常与我国古代地域神话、民间传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与此同时,中国打击乐曲谱的传承与传播并没有系統、规范、统一的记载形式,多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得以实现的;而西方打击乐作品的音乐表现形式与中方打击乐音乐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西方打击乐有专业、系统且专业的乐谱记载形式,同时在演奏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乐谱记载进行演奏,对作品的专业性、准确性要求更高。

此外,中西方打击乐器在作品中所承担的表现作用与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中国民间打击乐器在进行演奏时,侧重于“烘托”、“营造氛围”等作用的发挥,像戏剧作品中的打击乐,其作用主要是烘托戏剧氛围、营造舞台与音乐形象,从而基于观众以不同的音乐感受,激发受众对音乐作品内心情感的感知与体验;西洋打击乐器相对与中式民间打击乐器的应用而言,则没有较为强烈的乐器形象展现,早期的西洋打击乐器,更侧重于“辅助”作用的发挥,在表演过程中通过与其他乐器进行搭配,来营造音乐作品表演氛围。随着爵士乐的形成与发展,西洋打击乐器成为作品表演主流乐器[ 5 ]。例如,在爵士乐作品演奏中,主要以爵士鼓为主体,通过搭配擦、桶鼓或大、小鼓进行结合演奏,增强打击乐音乐作品表现力。

中西方打击乐在音乐表现,其风格以及演奏方式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对音乐表演的艺术追求是相同的——追求打击乐最高艺术境界。同时,在某些表现手段、演奏技法以及作品表现上也具有一定相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上的交流与发展,中西方打击乐表演者经过不断的沟通与磨合,在打击乐器“敲、拍、打、摩擦以及摇动”等演奏技法方面呈现了融合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打击乐内涵,推动了打击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

四、促进中西方打击乐音乐表现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已成为打击乐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的有效融合与创新对打击乐传承、创新、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我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发展趋势下,可有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相关结构应建立中西方打击乐联合教学模式,在保留中国民族打击乐意境的同时,融入西方打击乐现代化表现风格,利用分类式、穿插式或组合式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训练,从而提升学生融合意识,在掌握二者特色的同时,实现创新创作。

其次,强化打击乐团建设,近年来,随着打击乐事业的高速发展,打击乐团体演奏形成成为全现的音乐表现体系,并广受人们群众的欢迎,频繁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正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西方打击乐的融合与创新提供了条件,乐团在巡回表演过程中,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经典曲目进行再创作,并以专业性的演绎形式进行中西方打击乐融合体现,创设出具有中西方传统特色的演奏技巧。

此外,也可通过促进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汲取先进的融合理念,在提升融合意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促进我国打击乐音乐创作的优化发展,实现创作作品中打击乐器与音乐元素的创新发展。例如,打击乐作品《易经》则在融入音乐元素的同时,强化了中西方打击乐器之间得完美融合,即基于戏曲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将中式“小擦、云锣、京锣、大锣”与西方“桶桶鼓、邦哥鼓、大鼓”的融合,从而实现了中西方打击乐器融合的创新发展[ 6 ]。

五、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信息、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音乐交流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西方打击乐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音乐表现方面都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在保留传承与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交流与沟通,实现中西方打击乐融合与创新发展,用以丰富打击乐艺术内涵,提升打击乐艺术表现魅力。

参考文献:

[1] 宋彬.谈西洋打击乐融入中国民族特征[J].艺术科技,2015,12:46.

[2] 陳恩慧.泉州南音打击乐创新运用探究——以创新作品《南音打击乐与梨园旦科》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1:78-83.

[3] 张园.近现代打击乐研究——从近现代时期的作品看打击乐的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5:145-147.

[4] 肖笛.对中西打击乐专业综合教学的探索[J].戏剧之家,2015,19:204.

[5] 肖笛.西洋打击乐教学中流行打击乐的学习与借鉴[J].音乐时空,2015,20:150.

[6] 韩晓静.西洋打击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6,23:124.

猜你喜欢
中西方打击乐创新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