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加美丽新青海

2017-05-30 10:48马洪波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7期
关键词:青海美丽文明

马洪波

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作出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的新空间”的判断,并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提出了“建设更加美丽新青海,使山美、水美、人更美,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的奋斗目标。这些论述准确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丰富了新青海建设的内涵,必将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一、“生态问题是很大的政治”

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上升。与此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地处“江河源头”“中华水塔”的青海在分享改革发展红利的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之严峻和生态保护责任之重大。

生态环境问题频频发生的宏观背景是全球气候不可阻挡的变暖趋势。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人类活动已深刻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一些科学家甚至宣布地质纪元已进入“人类世”。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首次达到40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这一水平开创500万年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新高。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加速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进程,而且导致冻土消融、冰川退缩。过去30年间,多年冻土缩减了24万平方公里,冰川面积退缩了15%,年平均冰川融水径流量由615亿立方米增至795亿立方米。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包括青海在内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必须站在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角度,下大力气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努力破解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二、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改善生活方式,而且要实现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向生态文明形态的双重变革。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而且关系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發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否步入良性循环。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致命缺陷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并不是“自然至上”,也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突破自然界的限制,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文明才可以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过程。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体现到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工程建设、民众生活和政府监管各方面,让生态文明成为全省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青海发展的鲜明标识。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和主人翁,要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克服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羁绊,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发挥生态优势,建设美丽青海

青海最大的资源是生态资源,最大优势是生态优势,最大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我们要建设更加美丽的新青海,必须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使绿色成为青海的底色和最靓的幸福色。

当好生态守护神。青海生态地位无可替代,在全国生态格局中的影响大、贡献大、责任大、价值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大省。作为工作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人,都应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打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两张牌。保护好生态离不开行政和法律手段,离不开教育培训和道德重建,但最持久的保护机制是利益驱动机制。只有适当引入经济激励机制,让人们从生态保护中获得好处,最终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不是要砍去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而是要给这只手装上一个绿色的“大拇指”,使这只受生态规律约束之手变得更加善于保护环境。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使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最终把青海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意识强、生态治理能力强、生态服务功能强、生态经济实力强的生态强省。

实现美丽青海建设的奋斗目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新青海建设“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奋斗目标。其中建设更加美丽的新青海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保护环境成为全民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备、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二是“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巩固,国土绿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三是特色城镇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城乡旧貌换新颜。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猜你喜欢
青海美丽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大美青海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青海行七首(录二)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