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眼瞅着好起来

2017-05-30 10:48陈奇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7期
关键词:宣传部工作队贫困户

陈奇

“这位藏族老阿妈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因为思念儿子,脑子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彭措大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有点耳聋,他儿子外出打工去了,一个孙子在青海交通职业学院上大学,一个孙女在读高中,家中只有儿媳侍奉……”驻村第一书记张继瑜一边说,一边带领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结对入村帮扶的党员们赶往贫困户家慰问帮扶。

省委宣传部驻牙尕村、哇龙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已近两年。扶贫工作队在部领导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牢固树立服务贫困群众的意识,结对帮扶写真情,拓宽思路助脱贫,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精准扶贫之路。2016年底牙尕村顺利完成了自查验收和乡、县、市、省四级脱贫验收,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哇龙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2017年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省委宣传部被海东市委市政府授予“海东市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定点帮扶单位”称号。

结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

5月的牙尕村,寂静旷茫。一场不期而遇的夏雨,温润着牙尕村干渴的土地。

牙尕村位于循化县西南,地形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村627人就生活在大山和沟谷中。由于地处偏远、土地贫瘠,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生产技能和经营意识不强,牙尕村长期饱受贫困的煎熬,属于重点贫困村,在精准扶贫中锁定贫困户22户、95人。

2015年10月,省委宣傳部开始对牙尕村开展联点帮扶。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及部委会成员高度重视联点扶贫,多次赴牙尕村调研指导。2016年8月17日,省委宣传部部务会对牙尕村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并对项目实施和管理提出要求。

军令下达,将士奋勇。以张继瑜为队长、第一书记,吴庭杰为队员的扶贫工作队,开赴牙尕村。

两位年轻的驻村干部入户调查、整理档案、协调项目……为脱贫工作在山沟里四方奔波,一心扑在工作上,难得回家,这种向下钻的拼劲儿,为脱贫项目的落实不断打开新局面。由此,牙尕村乃至整个尕楞乡的扶贫工作进展顺利,群众满意度也很高。

为加强对扶贫工作的指导,省委宣传部调整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听取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汇报,部务会成员多次赴牙尕、哇龙两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部办公室和干部处加强扶贫工作队管理,并在项目协调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牙尕村87.3%的耕地为旱地,种植业结构单一,效益不高,而畜牧业受前几年挖虫草热的影响,许多群众感觉辛苦养畜不如挖虫草来钱快,陆续将牛羊售出,导致牙尕村虽有10800亩草场,但仅有509头牛400多只羊,草场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充分发挥牙尕村农牧兼备的资源优势?张继瑜与村干部入户调查、充分调研、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并组织贫困户代表前往民和等3县进行参观学习,最终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确定了“发展犏雌牛养殖,逐步推进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思路。经过近2个月的紧张施工,占地11.3亩的规模化、产业化的犏雌牛养殖场在牙尕的土地上破土而出。

扶贫工作队特意把养殖专业合作社命名为“秀吉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因为“秀吉”藏语意为“致富”。事实再一次证明,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

今年5月,“秀吉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第一次分红,向22户脱贫户发放了上半年红利25650元。分红最高的索南吉家分得2160元,脱贫户麻内吉手中拿着分得的现金高兴地说道:“沙格!沙格!”此次牙尕村在尕楞乡各村中率先分红,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依靠产业发展增收的信心,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份由22户贫困户亲手签名和摁下红手印的特殊《感谢信》写满了对省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的感激之情。

此外,扶贫工作队积极拓宽群众增收路子。一是不仅将牙尕、哇龙两村35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年人均增收400元,还逐户梳理养老保险、合作医疗、老年补贴、耕地补贴、残疾人补贴、雨露计划等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使政策红利惠及贫困群众。2016年通过部机关结对帮扶慰问,使贫困群众户均增收800至2200元;二是积极向乡政府争取公益性岗位,为缺劳力、家中有病人不能外出务工等特殊困难家庭落实统计员、生态管护岗位等共计21个,有公益性岗位的家庭月均增收1200至1500元;三是鼓励群众通过务工增收。据驻村工作队调查,两村35户贫困户共有57人次外出务工,累计务工约3740天,增收29.52万元,户均增收8434元。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办法

为尽快帮助牙尕村群众摆脱贫困落后面貌,扶贫工作队全力做好各类项目的协调和实施。截至目前,牙尕村落实各类项目10个,总投资达968.6万元,其中,省委宣传部直接给予的资金支持就达70万元。这些项目涵盖了饮水工程、生态治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卫生室建设、文化场所建设、教育扶贫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实使牙尕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不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哇龙村落实各类项目5个,总投资达145万元。其中投资37万元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列入县级规划,乡政府已完成与农户的征地协商,签订了征地协议;美丽乡村建设也已立项,并完成了规划设计;实施互助资金项目,落实资金50万元;落实省文明办文化事业建设费20万元;投资10万元的村卫生室项目已建成运行;协调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投资25万元的“涝池”修建项目进入设计方案论证阶段,近期将开工建设。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村委会办公设施、宽带接入等相关问题,目前正在协调县水利部门解决该村人饮灌溉问题。

村长夏吾扎西对牙尕村的变化如数家珍。他激动地说:“扶贫工作队近两年的艰苦努力,为群众带来了党和政府的真切关怀,也使牙尕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腿跑细了,事情成了,付出的心血就没白费。牙尕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向省委宣传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全员出动,扶贫帮扶实现全覆盖

省委宣传部15个支部133名党员,同两村35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实现了对贫困家庭及贫困人员的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强部机关党员与帮扶群众间的联系,省委宣传部实施了“三公示制度”,即,将结对群众的照片、基本情况、联系电话、帮扶责任人在部机关进行集中上墙公示,时刻提醒党员干部不忘帮扶责任,积极主动服务好贫困群众;将每名帮扶干部的照片、单位及职务、办公和手机号码、致贫困群众的一封信在每个帮扶户家上墙公示,使群众有困难随时可以联系到帮扶党员;同时还将帮扶干部和帮扶户的信息在村委会进行上墙公示,接受基层干部群众的监督。

5月18日起,机关15个党支部分批赴循化县尕楞乡牙尕、哇龙村的35户贫困家庭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活动,针对帮扶对象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今年的收入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对生活要有信心,把日子过好,我们都是你的家人,有困难一定要主动联系。”

“待河道治理项目实施后,可解决部分水泥帮助夏吾旦正家进一步加固河堤,解决他家的安全隐患。”

“要把入户帮扶慰问与脱贫宣讲结合在一起,把联络感情与宣传激励结合在一起。”

……

结对帮扶开展以来,省委宣传部各支部针对帮扶对象家庭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组织党员干部踊跃捐款捐物,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各种帮助,一件件看得见的好事、实事,温暖着山乡,温暖着贫困群众的心。

前进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

此刻,精准扶贫的雨露正洗涤着沟壑纵横背后的贫穷落后,悄然地改变着牙尕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书写着它破茧成蝶的浪漫佳话,演绎出山村历史性嬗变的美丽传奇……

猜你喜欢
宣传部工作队贫困户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8部广播剧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