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村实际 精准扶贫有策

2017-05-30 10:48和平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7期
关键词:全乡第一书记贫困户

和平

初夏的青海东部,田野碧绿,生机盎然。《党的生活》杂志社全体记者编辑,奔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最贫困的转导乡,走进村党支部活动室,详细询问党支部建设及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情况;来到田间地头,看到黄芪、党归、党参等新引进的经济作物长势良好,扶贫工作井井有条,扶贫进展总体呈良好态势。

建强组织是核心。转导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2017年计划投资720万元,完成前坪等9个贫困村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确保组织运行有堡垒、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办事有场所。投资547万元,修建60套干部周转房,积极改善干部职工住宿条件。全面清查17个村党支部党员党组织关系,做到底数清、动向明、情况实,确保2017年村级换届选举顺利完成。落实党建工作“月督查、季汇报”长效机制,让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新常态。认真落实精准扶贫“123”工作机制,800名党员干部与1110户贫困户建立结对认亲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的作用,积极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例如,在村级标准化服务中心修建中,针对村部选址矛盾大、土地流转有难度、转让费用难落实的问题,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的作用,積极协调单位主要领导和群众,及时解决村部选址、土地流转和转让费用问题,确保村部顺利开工建设。

强化制度是保障。一是实行乡党委、政府直接抓精准扶贫工作制度。乡党委书记、乡长作为扶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包村领导、第一书记作为贫困村脱贫直接责任人。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精准脱贫工作;二是成立精准扶贫指挥机构。确保乡有扶贫工作站、村有扶贫工作室,同时配强配齐专职扶贫工作人员;乡党委书记、乡长要走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加强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的日常管理及考核,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考勤。要求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每周定期走访贫困户;四是加强与县扶贫部门工作衔接,建立与县扶贫部门相符的工作台账,认真听取县扶贫部门工作要求,主动安排、积极落实;五是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脱贫时限表、脱贫产业发展项目。年初制定乡、村脱贫攻坚规划及年度脱贫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精准识别是基础。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坚持统一识别标准,规范识别流程,健全档案资料,完善帮扶措施,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实名制管理,按照“两公告一公示”的程序,确定各村贫困户数和人口,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针对部分村社存在识别不准、漏户漏人、数据不清、信息系统填报错误,有些村甚至将“四类人员”纳入建档立卡对象等问题,全乡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对已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及时开展“回头看”工作,共排查出未整户纳入221户440人、非本户纳入25户48人、脱贫质量不高人员5户21人、应识未识贫困人员12户17人、2016年未脱贫人口自然变更114户153人。在“四类人员”摸排中,共调查出拥有小轿车(价值超过5万元)33户、自建楼房或购买商品房7户、财政供养人员25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贫困认定标准16户,确保符合条件的不漏一户一人,不符合条件的详细摸底排查。

分类施策是关键。2015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110户505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八分之一。扶贫任务艰巨,扶贫成果不稳,老百姓“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为了转变脱贫观念,坚定脱贫信心,及时制定扶贫政策宣传方案,深入贫困村进行政策宣讲;举办培训班,促使乡村干部全面熟悉掌握扶贫政策,更好地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让贫困户人人知晓政策、人人参与脱贫攻坚。例如:王家庄村贫困户马玉主动联系乡扶贫办,申请脱去贫困户,为即将退出的贫困户树立了榜样。例如:后坪村贫困户马正蛟,建立专业合作社,羊存栏200只,年收入达8万元,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要求,创新实施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产业扶贫模式,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做到“户户有脱贫项目,家家有致富产业”。立足本乡农业相对优势,全力打造特色养殖业品牌,围绕高原羊肉、土鸡等优势产业,结合贫困户因病、缺劳力、缺资金等致贫实际,积极落实培育措施,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为贫困群众拓展增收渠道。在深入调研、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项目。2017年发展养殖业252户1274人、种植业43户177人、个体经营9户39人、资产收益25户118人。调整农牧业种养结构,推广优良农作物玉米、马铃薯、蚕豆等品种,引进黄芪、党归、党参等中药材经济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中湾村试点大雁养殖1000只。后沟村、王家庄村种植青薯9号洋芋800亩,前坪、酒坊等村黄芪种植1500亩,进一步强化了产业支撑,激活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夯实基础是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精准扶贫是管全局、谋长远的系统性综合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影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依托全膜双垄集雨节水技术,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优势农作物4.2万亩,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扶持贫困户修建家庭牧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村道硬化“户户通”工程,投资400万元,完成后沟、王家庄、河纳沟、王家山4个村剩余10公里村道硬化任务,修建后沟、忠孝、红花3个村4座桥梁。积极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投资3900万元,实施忠孝等12个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完成2017年“两房”改造任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非贫困户300套。注重环境整治,投资400万元,完成转导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8万元,植树1.8万株,绿化机关林面积200亩;全面实施全乡河纳沟等12个村“坡改梯”土地整理项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根据县政府安排,完成省级浪红公路征地拆迁任务。

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加快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到2019年在全乡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大力发展电商,实现淘宝网店全覆盖,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期实现全乡脱贫目标任务。

猜你喜欢
全乡第一书记贫困户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