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GDP考核激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7-05-30 10:48马青云许显录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全县生态

马青云 许显录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河南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进“四个转变”,抓住取消GDP考核这一政策机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着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建设上来,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书写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河南的新篇章。

从严治党责任更加严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探索创建河南蒙旗“党旗红”党性教育基地,选树了尖措、阿什加等一批全县乃至全州、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典型。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当毛、全国劳模索南等先进典型走上党校讲台,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持续推进政治生态,认真汲取以往换届工作教训,从严从实推进县乡换届工作,在去年县乡换届选举中各类候选人均全票当选,实现了省、州委提出的零差错、零容忍、零落选目标,打造了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州作风建设规定,强化教育和监督,加大案件查办力度,2016年干部诫勉谈话或提醒谈话17人,受理纪律审查18件,受理信访举报案件4件,立案2件,给予党纪处分5人,实现了党内关系正常化,推动监督执纪问责成为新常态。按照一人一清单、一支部一承诺、一季度一督查、一季度一评议的“四个一”要求,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解决干部“不能为”“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乱作为”的问题取得实效。

脱贫摘帽步履更加坚实。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135”发展思路统揽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树立生态扶贫是依赖、产业扶贫是支撑、教育扶贫是根基的理念,以党建为抓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紧紧抓住省州“八个一批”脱贫计划和“三个着力、六个健全”行动载体,制定《关于率先实现脱贫引领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全县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实施“1+8+ 10+6”脱贫计划,建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创建金融扶贫新机制,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制定《关于从严落实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帮户“双帮”工作机制的方案》,全县88个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村39个,1049名党员干部突出党员示范带头作用,配戴党徽亮出身份,联系1440户5400名贫困人口;发挥39名“第一书记”、78名抽调干部、126名大学生志愿者驻村帮扶作用,形成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左右协调的精准扶贫的工作格局,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生态保护成效更加明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转变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制定并实施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为依法治理生态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序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公益林保护工程任务。认真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落实生态奖补资金1.26亿元。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等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鼠虫害”和“黑土滩”治理责任田挂牌。与青海大学签订草原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强化生态保护科技支撑。出台《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环境卫生整治“八大行动”方案》,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6个乡镇道路沿线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卫生整治力求全覆盖、无死角。

民生改善举措更加亲民。县委、县政府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强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顺利完成县城污水处理、棚户区改造、县城道路、供热、给排水等22项重大民生工程,开发林业管护员、草原生态管护员等公益性岗位619个,一大批发展成果惠及民群,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两房”建设工程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建成标准化卫生室39个,完成县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和儿童福利院项目建设,完成牧区人畜饮水工程和16个贫困村通畅工程、信号基塔建设、精准扶贫“互联网+”任务,城乡就医、养老及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持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完成9所学校校舍改造、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扩建、运动场、教师周转房等建设项目,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岗位230名,选派支教教师10名,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充实壮大。

民族团结基础更加牢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与全县其他重点工作相结合。党政主导力,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中,坚持将党政主导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保证,发挥政治优势和群众基础,加强组织保障,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贯通、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创建格局;社会凝聚力,积极引导和发挥领导干部、党员、致富群众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汇聚了社会正能量。突破区域限制,横向联建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与友好旗县、周边邻县合作交流,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友好联席会议、签订边界睦邻友好协议等形式深化拓展和巩固创建活动,先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先进单位36个、“五星级文明户”539户,群众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先进创建活动在全县各领域得到全面开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全县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民族团结之歌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生态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