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贸区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7-05-30 10:48奚君羊
国企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试验区国际化

奚君羊

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创新经贸投资合作、国际化融资模式。只有积极探索搭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枢纽,才能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各类自贸区国际板交易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自贸区,这成为上海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契机。在此之前,放松资本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决策权都在中央,上海不易集中境外机构大量参与金融活动和交易。上海虽是国内金融中心,却不是国际金融中心。

尽管上海在金融中心建设的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国际化程度依然明显偏低。

而在自贸区大力发展各类国际板交易可以成为提升上海金融的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抓手。因为国际板交易具有天然的国际化特征,不仅可以大量吸引境外机构的参与,而且自贸区内的机构和个人也有望在一定条件下逐步直接参与。

2014年9月18日,自贸区内黄金交易国际板,即“上海金”已经正式启动,为上海在自贸区内逐步设立各类国际板发挥了先导作用。

2015年10月30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非标资产交易平台;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快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尽快上市原油期货;支持上海清算所向区内和境外投资者提供航运金融和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的清算等服务;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依法为自贸试验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因此,在自贸区设立各类国际板交易的政策障碍已经不复存在。

但令人遗憾的是,国际板的推进迟迟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例如早在2013年就在自贸区挂牌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于2014年12月12日获批原油期货交易,原先计划在2015年上市,但时至今日仍然未能上市。

各类国际板交易平台的设立将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我国的金融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进而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对接“一带一路”境外人民币融资

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明确了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金融改革方面,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服务中心。“一带一路”作为我國重大的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国际板的设立当然要与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接、重叠、交叉和融合。

具体来说,国际板可以吸引境外公司在我们国家上市,这些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把与一带一路紧密相关的公司纳入选择范围,并优先考虑在国际板上市。由于这些公司运作方式本身跟“一带一路”有紧密关联,通过他们在国际板上市,就可以得到资金的支持,解决融资问题。

上述做法是带动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加强同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合作,支持优质境外企业利用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吸引沿线国家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

亟需设立自贸区国际板交易基金

自贸区国际板的更深层意义在于为上海提供了区内区外联动的突破口。上海要力争建立特定渠道,通过有限渗透,使上海的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适度参与区内的国际板交易,形成区内区外的金融联动,提升上海的金融国际化程度。

为此,可以通过长期实施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试点设立一家自贸区国际板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并在该公司旗下设立各个国际板投资基金。

针对目前自贸区内已经启动的黄金国际板,可优先设立黄金国际板投资基金,并向有关政府机构申请获得一定数量的区外发行基金额度,借以筹集区外资金,为区外机构和个人投资区内黄金国际板提供渠道。起始初期,额度数量可以较小,在不断取得经验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额度。以后随着其他国际板的陆续启动,可再设立对应的国际板投资基金,如:国际板基金黄金交易,国际板基金股权交易,国际板基金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国际板基金原油期货交易,国际板基金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以及其他各种基金交易。通过公司及各种基金交易,实现国际板的联动,使区外资金通过基金向自贸区有限渗透。

可以预想的是,随着国际板交易品种、规模、中外机构和个人的参与面的不断扩大和投资基金额度的持续增加,国际板交易基金必定会形成虹吸效应,吸引全国资金参与国际板交易,自贸区国际板的国际影响力也会逐步扩大。这样,上海的金融国际化程度必然会有快速提升,由此可促进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具体目标是成为人民币产品的创新中心、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清算中心,自贸区国际板均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这对于实现人民币产品的“四个中心”目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突出意义。

国际板交易基金的实施原则

设立国际板交易基金虽然是推进上海的金融国际化的重大举措,但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具体的实施步骤方面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原则:

第一,单个基金的初始发行规模可以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例如10亿元人民币,以后可根据其对区内区外的影响状况和监管经验的累积而逐步加大规模。

第二,为了确保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经营,可以选择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者选择现有的信誉极佳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国际板基金。

第三,对国际板基金的投资者设定严格的资格,例如投资者必须有参与期货交易和股票融资融券交易的经验,在证券或期货交易账户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等等。

只要我们根据上述原则设立国际板交易基金,再加上国际板交易基金的模式天然符合区内区外隔离,即所谓“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要求,就能使风险可控和可防得到根本保证,因而确保了国际板交易基金可以在充分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上海的金融国际化程度。

从更长远的目标看,自贸区的各个国际板交易会在交易基金的参与下趋于成熟,继而陆续在区外复制,即从自贸区移植到区外,与区外的金融市场完全融合。到那时上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试验区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18个自贸试验区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