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大师”

2017-05-30 10:48马兰刘潞平
国企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挫折车间大师

马兰 刘潞平

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士良,2003年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自控设备厂,如今已成为防务事业部604车间的一名班长。

练绝技

王士良刚进厂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认为车间的这些活没那么复杂。他每天早上七点到单位,晚上九点半回家,不断地学习,虚心地请教。2008年,他荣幸代表公司参加自治区的技能大赛。

“我接到这个任务很兴奋,自己要脱产学习一个月,我一定要取得第一的成绩。”王士良暗下决心。然而,年轻的王士良却栽了个大跟头。面对这次挫折,他并没有气馁。挫折让他摆平了心态,让他踏踏实实地钻研,认认真真地学习,自己的技能逐渐提高。

身怀绝技的人,才是强者。王士良说:“父亲说过一句话,身怀绝技的人才是强者,只要你有技能,走到哪都不怕,都能吃得开。”

出名气

王士良在挫折中慢慢地沉淀着自己。现在,他已经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成为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并荣获2016年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了青年一代的榜样。

从2013年起,随着公司军品订单的增长,公司生产压力与日俱增。王士良所在车间,更是工厂的主战场,承担着全厂70%以上的机加任务。面对工作量大、周期短、科研产品穿插进行的严峻形势,工厂将“以数控车代替钳工”作为试点工序。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破冰之旅”的重任,交给了王士良。

为了早日实现目标,推进企业“准时化生产”。他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最终采用柔性快换夹头,实现了在数控车上完成铝件和小规格螺纹的加工。通过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合理调整数控程序参数,完成了钢件的铣削和M14以上螺纹的加工以及内孔的精加工。一举破解了窄口难题,大大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在工作的14年里,王士良开展科研试制、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达80余项,为公司节约资金达310万余元。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北重集团建立了王士良创新工作室。这让王士良创新创效更有动力,也备感压力。

工作室在王士良带领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蓝领大军中引领了一股与时俱进的创新潮流。为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工作室先后提合理化建议和改善意见113条,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达117万余元,解决了多个产品加工难题。

成大器

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提到家人,王士良的眼眶已经湿润,他的心中充满内疚和亏欠。他说:“孩子现在还小,根本没时间照顾。我父亲在呼伦贝尔,父亲身体不好的时候,生产任务比较忙,我都没有回过家。父亲脑出血,我接到通知,心情十分难过。”

王士良说,“我就是一個普通的一线操作工人,和老一辈的军工人比起来,自己的付出微不足道。作为青年一代,要将自身的力量发挥出来,立足于本岗,把工作做好,把自己的东西传承下去,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继续把军工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挫折车间大师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大师剪我也剪
挫折使我更坚强
招工啦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扶贫车间”拔穷根
把农业搬进车间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