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元评价模型的农机合作社绩效评价

2017-05-30 03:54黄婉婷曾维忠龚荣发陈文宽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四川

黄婉婷 曾维忠 龚荣发 陈文宽

摘要:【目的】構建农机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深化农机合作社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过程思维的评价理论,构建“流程逻辑”指标体系,以四川省12家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4个维度,采用物元评价模型分析农机合作社发展绩效,并探索农机合作社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物元评价模型可知,12家农机合作社中优秀等级1家、良好等级5家、一般等级4家、较差等级2家,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合作社之间差异较明显。在不同维度指标中,过程维度和产出维度的绩效等级较低,而效益维度和投入维度较高;虽然单从效益维度分析发现农机合作社的绩效水平较高,但综合其他维度分析,表现出组织管理存在缺陷、产出较低、对政府存在高度的资金依赖和政策依赖及农户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农机合作社的融资渠道,减少农机合作社对政府的资金依赖;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引导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绩效评价;农机合作社;物元评价模型;四川

中图分类号: F32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06-1119-06

Abstract:【Objective】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formance levels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Method】“Process logic”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evaluation theory of process of thinking. Twelv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 Ma-

tter-element eval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from four dimensions(input, process, output and efficiency),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Resul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ong 12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there were one at excellent level, five at good level, four at general level and two at poor level, which showed an unbalanced pattern. It was inferr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operatives were obvious. In different dimension indicators, process dimension and output dimension had low performance level, that of benefit dimension and input dimension were higher. Although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was high from the efficiency dimension analysis, analysis based on other dimensions reflected some problems, such as flawe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low output, a high degree of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policy dependence on the government and low farmers' participation. 【Suggestion】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novating the model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and reduce the dependence degree on governments finance support;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to improve and complete the mana-

gement system and benefits distribution system; guiding the operation of appropriate scale management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 matter-element evaluation model; Sichuan

0 引言

【研究意义】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标志。农机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形成的强有力专业合作化组织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自2009年起,我国各主要农业生产省(区)、市陆续开展了农机合作社的试点,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达5.4万家。2014年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专项改革方案》,直指当前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其中,农机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改革不可缺少的动力,在整合生产要素、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劣势。因此,研究农机合作化绩效评价,有助于了解四川省农机合作化的现状和发展阻碍,对增强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农业合作社理论研究随着实践的发展得到深化,主要集中在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作用功能探讨、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已有学者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发展背景、运作方式及经营效益等多个层次,对黑龙江省、瑞安市、黑河市、崇明市等省(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土地流转速度过慢(陈增玉和刘爱卫,2006)、融资渠道单一(王海京,2007)、社员科技文化素质水平低下(张远征,2009)、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刘仁超,2010)、发展不平衡(毕红霞等,2012)及布局不合理(张晋栋等,2012)等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提出规范合作社、加大宣传和政府扶持力度及完善法律和政府采购制度等优化措施。刘同山和孔祥智(2014)从二元效用角度,通过精英行为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对农机合作社作影响分析,认为制度创新作为农机合作社持续增长的内源动力亟待加强,乡村精英对农机合作社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通过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分析评价,认为农机合作社在改善耕地质量(丁延民,2008)、提高农业产量和标准化程度(王国占,2009;张远征,2009)、节本增效及促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王勇,2010;袁艳,2014;张梅和王福林,2014)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本研究切入点】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对农机合作社的定性分析方面,缺少相关定量分析;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上,缺乏从合作社本身出发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探索,也缺乏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绩效的评估。【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逻辑模型理论构建评价农机合作社绩效的指标体系,以四川省12家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建立物元评价模型测度农机合作社绩效水平,并探讨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深化农机合作社發展提供理论指导,为加强农机合作社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践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四川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状况较好且具代表性的12个县(市)为样本地,每个样本地选取1家农机合作社,共12家农机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调查数据来源于对12县(市)52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44份,收回528份。问卷对农机合作社不同主体的资金投入情况、合作社的制度组织管理体系、服务农户数、作业面积与产量、产业增长率、收入增长率、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当地农业资源开发局针对农机合作社的报表统计情况为数据来源,具体包括农机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经营服务收入情况和资产负债及收益分配情况等3个主要方面。

1.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1. 2. 1 理论基础 农机合作社的绩效不仅表现为农机合作社经营成效的经济性,还涉及农机合作社组织的规范化程度、各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及项目所实现的社会效应等多个方面,其绩效评级是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的综合体。本研究借鉴国际上对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经验,应用逻辑模型理论建立农机合作社绩效的“流程逻辑”评价框架。“流程逻辑”框架以过程逻辑和评价逻辑为主,其逻辑链条(IPOE)即投入(Input)、过程(Process)、产出(Output)、效果(Effect),既能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过程进行诠释,也可以对农机合作社评价过程进行诠释。该框架的实施流程较好地体现了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的结合。本研究中的产出和效果维度是对结果绩效的集中展示,投入和过程维度的集体表征。

1. 2. 2 指标选择 根据“流程逻辑”框架,结合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具体特征,选取资金投入、组织管理、作业产出和综合效益4个因子来表征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4个维度,依据科学性、完整性和可量化准则,结合研究需要及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本研究构建了涵盖评价目标—评价维度—评价因子—评价指标4个层次的农机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

1. 3 物元评价模型

由于农机合作社具有非营利性,本研究参考了类似的非营利性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利用物元评价模型对农机合作社的绩效进行评价,相对于其他绩效评估方法,物元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1)物元评价模型与流程逻辑理论框架相符合,涵盖流程控制的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4个部分,弥补了其他评估方法片面关注效益层面的不足;(2)在反应评估对象结果的同时,物元评价模型能够反映各指标对评估结果的贡献程度及单项指标的评估等级,并能反映相应评估结果的原因,得出使评估对象出现评估结果的主要因素,弥补以往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的不足。

1. 3. 1 物元、经典域和节域矩阵的确立 物元模型主要由3部分构成,即模型主体、主体特征和主体特征变量值。结合农机合作社发展实际和流程逻辑框架下的指标体系,设定农机合作社的物元(Q)由农机合作社绩效(R)、13个特征(α1,α2,α3,……α13)及其相应的量值(β1,β2,β3,……β13)组成,可表示为:

Q=R α1 β1 … … … … α13 β13

经典域,是物元模型进行评价的基础,表示对所评价指标绩效等级的取值范围。本研究结合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水平与专家研究,将绩效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并确定取值范围。本研究选取12个农机合作社的指标数据,确定13个指标的评价经典域,其具体取值区间如表2所示。同理,以12家农机合作社为基础,确定节域(表2)。

2 结果与分析

2. 1 四川省农机合作社整体绩效评价结果

如表3所示,将选取的四川省12家农机合作社数据代入物元模型后,可得到13个指标及12家农机合作社整体在4个等级上的关联度,依据关联度判别标准,即可得出各指标和整体绩效水平等级。

从各指标的绩效水平来看,13个指标中有2个指标达到优秀等级,分别为社员人均投资和利润率;3个指标为良好,分别为政府投入占比、资金运营有效性和农户收入增长率;5个指标为一般,分别为农户投入占比、服务农户数、作业面积、产量增长率和农业机械化增长率;3个指标较差,分别为性质偏差、制度健全程度和作物产量。单个指标绩效水平解释了整体绩效水平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不同维度的绩效水平来看,首先投入维度的绩效水平较高。投入维度的3个指标中,政府投入占比绩效水平等级良好,农户投入占比绩效水平等级最低,为一般等级,社员人均投资等级最高,为优秀。表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投入阶段表现良好,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户投入占比等级较低,反映出农户参与到农机合作社的程度不高,与农机合作社的宗旨即以农户利益为主不相符。其次,过程维度绩效水平最低,3个指标出现两个较差,分别是性质偏差和制度健全程度,说明农机合作社的过程管理严重不足。第三,产出维度绩效水平总体较低。产出维度中的3个指标水平等级均不高,尤其是作物产量处于最低水平等级,表明农机合作社的产出较低,与农机合作社提升农业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初衷有出入。最后,效益维度在4个维度中表现最好,尤其是利润率指标表现为优秀,单纯的从效益维度分析,农机合作社的绩效水平较高。总体而言,农机合作社的过程维度和产出维度绩效等级较低,而效益维度和投入维度较高。

从权重评价(表2)角度分析,发现性质偏差和政府投入占比的权重最高,但性质偏差绩效水平低,是导致整体绩效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权重处于中等的制度健全程度、服务农户数等的绩效水平也较低。从权重分布来看,对绩效水平影响较大的是政府投入占比、性质偏差及利润率。政府投入占比高反映了农机合作社对政府的资金和政府政策的依赖度;性质偏差是对农机合作社发展本质的界定,农机合作社应当以农户为主体,利润率是农机合作社绩效水平最直观的反应。总体来说,政府投入占比权重较大,反映出农机合作社对政府的资金依赖程度较高,政府相关政策对农机合作社的经营具有明显的影响性质偏差仍是农户关注的焦点,应以不能脱离服务农户为原则。

2. 2 12个农机合作社绩效评价结果

根据物元评价模型,可得出12家农机合作社各自的绩效水平等级(表4)。12家农机合作社中优秀等级1家、良好等级5家、一般等级4家、较差等级2家,出现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合作社之间差异较明显。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机合作社整体上的绩效水平在过程维度和产出维度上较低,在投入维度和效益维度上较高。意味着缺乏较好的过程管理和较高的产出,而表现出高投入和高收益的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农机合作社不注重产出在质和量上的增长,仅注重收益,与农机合作社作为非盈利组织的本质不一致。另一方面,过程维度绩效低下,表明政府对农机合作社的监管力度不足,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农机合作社,导致部分农机合作社空壳化,加之部分农机合作社缺少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在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同时,投入维度中政府投入占比较大,表现出农机合作社对政府资金的高度依赖性,缺乏独立发展的能力。这样的农机合作社发展现象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相一致,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忽略了其非盈利的本质属性,同时农机合作社对政府存在高度的资金依赖和政策依赖,独立发展能力较弱(陈增玉和刘爱卫,2006;王海京,2007;张远征,2009)。但也存在与前人研究不一致的地方,刘仁超(2010)认为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是导致农机合作社运行瓶颈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则表明,政府对农机合作社在资金和政策的过度支持,才是最终导致农机合作社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张晋栋等(2012)认为目前农机合作社的收益较低,而本研究发现,农机合作社的效益维度绩效水平较高,相反是过程维度和产出维度较弱。因此,政府监管不足导致农机合作社在运行和管理上偏离其合作社建立的本质,未能实现其原有的目标的主要原因。

不可忽视的还有投入维度中的农户投入占比绩效水平较低,反映出农户参与到农机合作社的程度不高。本质上来说,收益水平是影响农户参加合作社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户参加合作社是想在合作社中得到比自身生产更多的收益,因此,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保障社员利益,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紧密度的内在要求。展昭海和胡胜德(2016)也在农机合作社产权制度研究中提出,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依赖度取决于对农机合作社的集体产权的程度,总体上,提取公共积累,将农机合作社内盈余按股分配,农机合作社的集体产权性质度就越高,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依赖度也就越高;反之,农机合作社的私有产权度越高,会降低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依赖度,影响其参与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因此,激发农户入社的积极性要从合理分配产权及收益入手,实现农机合作社与农户利益共享,才能提升农户在农机合作社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农机合作社不断向前发展。

4 建议

(1)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农机合作社的融资渠道,减少农机合作社对政府的资金依赖。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農村融资普遍面临没有抵押物的难题,开展的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而从银行获得贷款,但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方式不具备普遍的商业化条件(孙飞霞,2015),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利益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并不能满足农机合作社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考察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和资金需求性,同时衡量自身所担风险,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服务产品,在解决农机合作社对发展资金需求的同时,规避自身风险,保障自身利益。其次,农业产业周期长,抗风险弱,是农机合作社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将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作为获得贷款的前提条件,对于农机合作社面对的潜在生产或自然风险,保险公司、银行等按合约比例进行分担,也可抽取一部分政府补贴,专为农机合作社或者相关金融机构的金额保险服务进行补贴。这样既降低了农机合作社的自然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解决农机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又转变了政府补贴的方式,发挥政府的资金与政策对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积极作用。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在健全与完善农机合作社相关制度时,政府部门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基准导向,加强民主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审计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首先,要严格把好农机合作社组建的入口关,将各项审批条件落实,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其次,可建立对合作社补贴的监管部门,建立全程跟踪可控的监督制度。最后,严格监管与把控农机合作社为农户服务的性质,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增加农户在合作社中的投入和积极性。要充分保障并实现农户的可分配盈余索取权,提取公共积累并将盈余按股全部分配给农户,保障农户收益。

(3)引导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确保农机合作社产出量的基础上,应当以提升农业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为核心。相关部门要通过合理划分土地、有效配置农机使用、智能管控作业,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与效率的目标;同时,要增加对农机合作社中的骨干成员和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规范农业生产步骤,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有效性,增加农机与其他农业生产环节的结合度,从而确保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运用,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在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和农业创新主体上的积极作用,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

参考文献:

毕红霞,许家来,薛兴利, 厉昌习. 2012. 山东烟区烟草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 18(1):80-84. [Bi H X, Xu J L, Xue X L, Li C X. 2012. A survey on professional tobacc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in Shandong Province[J]. Acta Tabacaria Sinica, 18(1):80-84.]

陈增玉, 刘爱卫. 2006.关于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实践和思考[J]. 农业机械,(10): 112-113. [Chen Z Y,Liu A W. 2006.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ou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

tives[J]. Farm Machinery,(10): 112-113.]

丁延民. 2008. 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几点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42): 30. [Ding Y M. 2008. Some suggestions o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J].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42): 30.]

刘仁超. 2010. 对崇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农机化,(3): 27-29. [Liu R C. 20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develop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on in Chongming County[J].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3): 27-29.]

刘同山,孔祥智. 2014. 精英行为、制度创新与农民合作社成长: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个案[J]. 商业研究,56(5): 73-79. [Liu T S, Kong X Z. 2014. Elite behavio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the growth of farmer cooperatives: A case study on renfa cooperatives in Keshan County of Helongjiang Province[J]. Commercial Reseach,56(5): 73-79.]

孙飞霞. 2015.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瓶颈与路径选择[J]. 学术交流,(7): 136-140. [Sun F X. 2015. Bottleneck and path selection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finance organizations[J]. Academic Exchange,(7): 136-140.]

王國占. 2009.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功能作用及建设思路研究[J]. 中国农机化,(5): 3-6. [Wang G Z. 2009.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plot for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J].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5): 3-6.]

王海京. 2007.黑河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机械,(10): 82-83. [Wang H J. 200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in Heihe[J] Farm Machinery,(10): 82-83.]

王勇. 2010. 产业扩张、组织创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基于山东省5个典型个案的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2):63-70. [Wang Y. 2010. Enterprise expans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growth—Based on five typical cases in Shandong Province[J]. China Rural Survey, (2): 63-70.]

袁艳. 2014. 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J]. 农业经济,(5): 79-80. [Yuan Y. 2014.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J]. Agricultural Economy,(5): 79-80.]

张晋栋,兰娣,温智钧. 2012. 哈尔滨市农机作业合作社现状与发展探讨[J]. 农机化研究,(5): 249-252. [Zhang J D, Lan D, Wen Z J. 2012.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rbins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5): 249-252.]

张梅,王福林. 2014.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J]. 农机化研究,(11): 1-4. [Zhang M, Wang F L. 2014. Counterm easures to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machinery cooperatives in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11): 1-4.]

张远征. 2009. 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体制、机制及发展对策[J]. 农机化研究,31(2): 214-217. [Zhang Y Z. 2009. The systems,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operat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31(2): 214-217.]

展昭海,胡勝德. 2016. 我国农机合作社产权制度研究[J]. 学术交流,(2): 123-127. [Zhan Z H, Hu S D. 2016. Study on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J]. Academic Exchange,(2): 123-127.]

(责任编辑 邓慧灵)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一图读懂四川脱贫攻坚成效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