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7-05-30 10:10蒙林平康云艳杨暹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产量

蒙林平 康云艳 杨暹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冬瓜果实膨大期,采样测量植株生长指标;在果实成熟期,采样测定植株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 40~80 cm株距对小冬瓜开花节位无显著影响;40 cm株距时,小冬瓜生长势明显弱于其余处理植株;尽管80 cm株距时植株单瓜重和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是,结合定植株数,栽培密度为60 cm时折合产量最高。40~50 cm株距时,植株化瓜现象严重,成瓜数少,产量低。[结论] 畦宽1.5 m(含沟30 cm),双行种植,搭人字架栽培的条件下,小冬瓜秋季露地栽培的适宜株距为60 cm。

关键词小冬瓜;栽培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04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growth, flowering and yield of small wax gourd Daibao. [Method] The plant growth was measured at the fruit enlarging stage, and the fruit characters and yield were determined at the mature stage. [Result] Spacing from 40 to 80 cm in the rows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node order of the first female flower. The plants grew slower in the 40 cm spacing in the rows than the plants in the other plant densities. Although the mean fruit weight and vertical diameter were largest in the 80 cm spacing in the rows, the yield was highest in the 60 cm spacing in the rows considering the number of plants per hectare. Fruit abortions were serious in the 40 and 50 cm spacing in the rows, which resulted in less fruit numbers and lowest yield. [Conclusion] On the condition of 1.5 m strip width, including 30 cm ditch, double row planting, the best row spacing of small wax gourd is 60 cm in the open field.

Key wordsSmall wax gourd;Planting density;Yield

冬瓜起源于我国和东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也是现代农产品加工的理想原料和调节均衡市场供应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小冬瓜是小果型冬瓜品种的统称,其大小适中、方便运输、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适宜家庭消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也逐步扩大[1]。

小冬瓜新品种“黛宝”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该品种生长势强,早中熟,果皮绿色,有光泽,瓜圆筒形,瓜形美观,整齐匀称,无蜡粉,无棱沟,双边籽,连续座果能力强,果肉致密,耐贮运,品质优良。在传统的冬瓜栽培技术下,小冬瓜比传统冬瓜的单瓜重要小得多,小冬瓜的折合总产量受到限制,因此,探究科学合理的小冬瓜丰产栽培技术尤为重要。栽培密度是影响瓜类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有利于植株充分利用光源,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制造与积累[2-3]。通过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的田间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的栽培推广示范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与植株培养

供试小冬瓜新品种为“黛宝”,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试验在华南农业大学跃进北蔬菜试验基地进行,土壤为砂壤土,肥力水平中等。2016年8月1日播种于32孔穴盘中,育苗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3∶1,2016年9月4日定植到田間。畦宽1.5 m(含沟30 cm),双行种植,搭人字架,单蔓整枝,自然座果,其余为常规管理。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了株距40、50、60、70、80 cm共5个处理,记为处理①~⑤,各处理种植密度为33 300、26 670、22 230、19 050、16 665株/hm2。每个小区种植20株,3次重复,随机排列。

1.3调查项目与方法

1.3.1

开花期观察。记录第一雌花节位。

1.3.2生长特性测定。在果实膨大期,从每个小区随机取10个样本测量植株的茎粗、叶柄粗、叶柄长。

1.3.3产量测定。在果实成熟期,从每个小区随机取3个样本测定果实横径、纵径、瓜肉厚及单瓜重。

1.4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第一雌花节位的影响

处理①~⑤第一雌花节位分别为25.7、25.7、25.6、26.8、25.8,各处理对小冬瓜开花节位无显著影响。

2.2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①小冬瓜生长势较弱,茎粗、叶柄长度和叶柄粗度均显著小于其余处理。处理②~⑤小冬瓜生长势无显著差异。

2.3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⑤植株单瓜重和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果实横径、瓜肉厚度无显著差异。处理①、②植株化瓜现象严重,成瓜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因而单株产量较低。结合定植株数,各处理折合产量在栽培密度为60 cm时达到最高,為26 029.97 kg/hm2。

3结论与讨论

作物栽培密度直接影响作物群体结构,进而影响群体的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积累,合理密植有利于植株充分利用光源,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制造与积累。不同种植密度下,由于个体所处的微环境差异,植株长势不同,从而导致产量差异[4]。魏佑营等[5]在节瓜中的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种植密度小,第一雌花出现的节位呈降低趋势,第一雌花出现早,畸形果较多,相反,第一雌花出现的节位高,出现较迟。该研究表明,栽培株距为40~80 cm对小冬瓜“黛宝”开花节位无显著影响,第一雌花节位为25~27节。

冬瓜产量由种植株数、每株结瓜数和单瓜重构成,种植过密或过稀都不利于产量的形成,适当的种植密度才能获得高产。关佩聪[2]对广东青皮大冬瓜的研究结果表明,秋植试验中,在种植密度为4 500~9 000株/hm2时,结瓜率和单瓜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当种植密度为6 900~7 500株/hm2时,单瓜重减少较少,增产较大。黄成秋等[6]研究表明,“甜仙子1号”节瓜春季搭架栽培适宜密度为7 500株/hm2,搭架栽培中,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均呈现出随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魏佑营等[5]在节瓜中的研究也表明,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能直接影响节瓜产量,种植密度小,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当种植密度达45 000株/hm2时,其产量最高,此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呈下降趋势。该研究表明,40~80 cm株距条件下,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小冬瓜生长势变弱,40 cm株距栽培植株茎粗、叶柄长度和叶柄粗度均显著小于其余处理植株,株距为40~50 cm时,植株化瓜现象严重,成瓜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单株产量较低;株距为80 cm时,植株单瓜重和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是,结合定植株数,各处理折合产量在株距为60 cm时达到最高;栽培密度对果实横径、瓜肉厚度无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畦宽1.5 m(含沟30 cm),双行种植,搭人字架的条件下,秋季小冬瓜露地栽培的适宜株距为60 cm。生产上可以通过合理密植达到丰产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龙,江扬先,罗培生,等.小型冬瓜的品种现状及高效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1(21):26-27.

[2] 关佩聪.冬瓜生长与结果的研究:Ⅱ.栽植密度与结果率,果实大小及单位面积产量[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4(3):48-53.

[3] 葛长军,丛丽娟,高正纲,等.不同播期及栽培密度对红甘栗南瓜产量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7,23(2):92-94.

[4] 董钻,沈秀瑛.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86-188.

[5] 魏佑营,杨洪安,邵传东,等.节瓜种植密度对产量及第1雌花出现节位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1(3):34-35.

[6] 黄成秋,刘政国,覃海平,等.栽植密度与支架方式对节瓜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5):46-48.

猜你喜欢
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0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产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