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与萧何、赵普的比较

2017-05-30 10:48张和年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房玄龄赵普萧何

汉唐宋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三个重要朝代。汉朝宰相有“萧规曹随”的佳话,唐朝宰相有“房谋杜断”的美誉,而北宋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萧何是刘邦在评功时候摆在第一位的大臣,李世民也认为房玄龄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之功。赵普也在太宗时期被封为魏国公、太子太师。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宰相,也都是开国皇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为新王朝的建立与制度建设立下了卓越功勋。笔者冒昧,试将房玄龄与萧何、赵普在政治思想、政治作为和个人品格方面,做个简要比较。

一、 房玄龄与萧何比较

房玄龄与萧何的共同点:

一是明达吏事。房玄龄与萧何先前都是担任地方基层官吏,都具有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萧何最初担任沛主吏掾,据有很强的地方治理和后勤保障能力,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屡败屡战,根本原因在于有萧何治理的关中为后方常为后勤补给基地。房玄龄担任过隰城尉,专管地方治安。后来追随李世民评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各路英雄时,运作中枢主要靠房玄龄。贞观年间,李世民离开京师,负责留守的大臣也以房玄龄为首,是李世民非常信赖和稳固的后方。

二是慧眼识才。公元前206年,刘邦在南郑当汉中王,手下将士思念家乡,很多人都跑了,韩信因为等不到刘邦的重用,也跑了。萧何听说之后,来不及与刘邦报告,亲自去追,终于将韩信追回,并且强烈建议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来韩信在楚汉相争中,平定赵国、齐国,攻打项羽,为刘邦出力最多。房玄龄也曾经为李世民强烈推荐了杜如晦等人,于是李世民才将杜如晦设法留在身边。后来,杜如晦在玄武门之变中,献策出力最多。房玄龄、杜如晦帮助李世民建章立制,奠定台阁规模,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制度基础。

三是谦恭谨慎。《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一次,李世民任命程名振为刺史,程名振不拜谢,李世民故意发怒,程名振还是从容不迫。于是李世民感叹:“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馀年,每见朕谴责馀人,颜色无主。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辞理不失,真奇士也!”而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在刘邦面前也谨小慎微。汉十二年,萧何为民请上林苑,遭遇刘邦的猜疑,将萧何关在廷尉。后来刘邦释放萧何出狱时,萧何“入,徒跣谢”。

四是运筹帷幄。萧何最关键的一次谋划是在刘邦被西楚霸王封为汉王时,刘邦想与项羽决战,周勃、灌婴、樊哙也都赞成与项羽决战。只有萧何不同意,萧何认为,与项羽决战是找死,汉中虽然不太理想,但是比起跟项羽决战找死,还是要好一点。建议刘邦爱养百姓,任用贤才,时机一到,出与项羽争天下。后来刘邦就是按照这个策略,经过五年的角逐,终于战胜项羽。房玄龄也参与并精心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消灭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为登上帝位扫清了障碍。

房玄龄与萧何的不同点:

一是萧何无文,房有文采。房玄龄出生儒学世家,学养深厚。在辅佐秦王李世民期间,李世民每令玄龄入宫为秦王奏事,李渊多次感慨:"房玄龄为吾儿子李世民奏事,虽然与儿子相隔千里,但听起来都好像在面谈一样。"萧何每次攻城后,先收府库图册,为当地治理收集了大量有用的资料。但是,从萧何的毕竟是吏员出身,言之不文。

二是萧何尚奢,房玄齡崇俭。贞观时期,群臣多次上书请李世民封禅,李世民也有意封禅,但是最后都没有去成。关键还是房玄龄、魏征等人崇尚节俭、爱养民力,进行了劝阻。但萧何还在战争未已时,就自作主张修建了超级豪华壮丽的未央宫。以至于刘邦都质问萧何:“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正因为天下未定,才要大修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丽不足以显示天子气派,必须要让后代不能复加。”萧何的做法,为后来汉武帝大修长乐宫、修露台等穷奢极欲的行为,起到了不良示范作用。

三是萧何尚诈,房玄龄推诚,很少阴谋诡计。但萧何用诈谋害死了韩信。汉十一年,淮阴侯韩信称病,没有跟随刘邦讨伐陈豨,并且暗中派人与陈豨通谋。韩信的家臣向吕后上书告状,吕后想抓捕韩信,又怕不能成功。萧何让吕后装着有人从刘邦处来,告知陈豨已被抓获,要列侯和大臣进宫祝贺。萧何还亲自对韩信说:"你虽然病了,还是要勉强进宫祝贺一下。"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杀了。

二、 房玄龄与赵普比较

房玄龄与赵普的相同点:

一是干练爱才。房玄龄担任尚书左仆射时,既参与了重要制度和台阁规模的建设,也曾经一度担任度支,负责国家钱粮,既具备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能力,也具备立法、财政等具体行政能力。赵普在北宋军事制度、官员选拔等方面,也是直接的参与者,甚至是决策者。房玄龄任人唯贤、逢才必荐,向李世民推荐了很多人才。而据《宋史˙赵普传》记载,赵普推荐人才刚毅果断,凡是赵普认为值得推荐的人才,如果太祖不用,赵普就继续坚持,直到皇帝任用为止。

二是多谋善断。房玄龄能谋,是贞观君臣的共识。而赵普在北宋立国之初,也与宋太祖积极谋划了先平北汉还是先平南方、如何消除藩镇割据隐患、如何推行内重外轻的国家安全措施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宋太祖“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名言,就是在太祖微服私访赵普的家中说出来的。后来,北宋统一中国,基本上是按照君臣二人所定方略实施的。

三是公忠体国。房玄龄的不仅表现在平时为国家鞠躬尽瘁,临死前还操心国家征讨高丽的事情,担心征讨高丽于国家不利,反复劝谏李世民。赵普在宋太宗征讨辽国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也给太宗上书,核心意思是“远人不服,自古圣王置之度外”,希望尽早班师回朝。

但房玄龄和赵普的不同点:

一是房玄龄豁达,赵普狭隘。房玄龄为相二十多年,在朝与其他大臣基本没有私怨,一心任用他人长处,帮助他人成就功业。历史家评论房玄龄,“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而赵普为相期间,与朝中大臣相互攻讦斗争的事情不止一例,特别是竭力将卢多逊贬谪南方,明显缺乏宰相雅量。

二是房玄龄一心为公,赵普贪权恋位。房玄龄多次请辞封爵、尊位,常常深自谦退,惧满惧盈。赵普为与太宗亲近,帮助太宗攻击秦王廷美和太祖之子德昭,导致两位宗室亲王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面对太宗的小心肠,赵普能促进皇室团结,反倒为了一己权位,促进皇室骨肉相残,让宋太宗的帝王形象沾染瑕疵,为成为后来史家所诟病,有违宰相之责,有损宰相之品格。

三是房玄龄清廉,赵普贪浊。房玄龄曾被研究者认为属于唐朝廉吏,虽然房玄龄的廉洁比不上后世海瑞、于成龙等人,但是没有房玄龄追求物质财富的表现。赵普则不同,追求物质财富肆无忌惮,并且多次利用宰相职权为自己谋利。比如,开宝六年,正值宋太祖致力统一江南时期,擅自收受吴越王钱俶送给赵普十大瓶装贵重黄金,这事被太祖抓个正着。此外,赵普以自己房子间的空地私自换取皇宫菜园,以扩大住宅。在朝廷禁止个人买卖秦陇地带的大型木材时,亲自派人都市场上去购买大木,并将巨木连成木筏运到开封,大肆建造房屋,导致底层官吏偷买偷卖大木成风。

总体来看,房玄龄与萧何、赵普相比,三人才干都属于能吏,都竭忠为国,属于鲜明宰相。但萧何和赵普吏才多于帅才,萧何在文化素养、诚信修养、节用为民等方面不及房玄龄,而赵普在清正廉洁、大度包容、一心为国等方面离房玄龄也有距离。如果以儒家素养和儒家思想为标尺,房玄龄显然更加符合儒家贤良宰相的标准。

作者简介:张和年(1978——),男,湖北江陵人,长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文化史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房玄龄赵普萧何
房玄龄的为相之道
赵普读《论语》
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吃醋”曾经是佳话
房玄龄的为相之道
房玄龄的为相之道
贤相赵普
好朋友就是相爱相杀
不可替代
气坏皇帝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