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与高考制度之比较及其启示

2017-05-30 19:47朱洁
科技风 2017年25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高考改革科举

摘 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人们进入仕途以及施展才智的机会。高考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入学考试制度,二者在考试形式、作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可劃等号。二者在考试目的和性质、考试内容、考试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也存在差别。本文将科举和高考制度做比较,旨在以古察今,以古鉴今,吸取科举灭亡的经验教训,为高考改革提供些许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科举;高考制度;高考改革;启示

2010年,国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为其十大教育改革重点之一。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可见,高考的改革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高考究竟该怎样改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比研究科举与高考制度,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一、科举制概说

科举制度始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隋文帝“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二科举人”。[2] “科举”经历了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的发展变化。直到1840年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国人对于科举,尤其是“八股取士制”的批评不绝于耳。科举作为一种儒学意识形态,抵制了西学的传播,妨碍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清廷遂于1905年9月2日,决定“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前后实施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废止。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1]参考的学子必须通过层层严格的选拔,才有机会走上仕途,这也为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寒学子提供了一个通向上流社会的机会。“科举”在施行伊始遵循不分贵贱、自由报考,统一考试、公平竞争,机会均等、择优录取的原则,为我国古代选拔了不少人才,从一定角度上,它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二、“科举”与高考之异同

(一)“科举”与高考之“同”

1.国家举办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设立科目、选拔人才的制度,选拔人才是这一制度的最终目的和唯一宗旨。[6]而这一考试制度也正是凭借其选拔人才的终极目的,使得无数士人心之向往。高考同样也是国家统一发起并组织的考试,其目的也是为了选拔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人才。在我国,许多莘莘学子通过高考之路,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深而专门的学科专业知识,学有所成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人才支撑。由此可见,科举和高考作为国家的考试制度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2.考生报考条件公开

科举考试将封建社会的官僚系统向整个社会开放,打破了官僚体系中曾有的血缘世袭以及世族的垄断。科举从隋朝开始实施到清末结束,考生的报考条件一直公开于众,采取分科取士,原则上允许“投碟自进”,无需公卿大臣等的特别推荐。当然,科举考试也限制一部分人不能参加考试。如在唐代,囚犯、商人、道士、丁忧等人则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如此一来,使得不少寒门学子能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在朝为官的机会,从而走入上层社会。同样,高考也是报考条件面向社会公布,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的国家公民都可参加考试。在这个程度上说,科举与高考在考生的报考条件上都是相对公开、公正的。

3.考试程序严密

科举考试所实行的编号、闭卷、密封、监考、回避、入闱、复查等办法还为现代高考所沿用。当今的高考制度中还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来预防作弊行为,如摄像头和电子狗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运用到高考考场中,如2010年,湖北省将首次在考生入场时使用金属检测器,一种类似于飞机场入检时的检测器,来预防考生的作弊行为。科举时代对考试作弊尤其是考官和考生串通作弊惩罚严厉,而高考试题在尚未考试之前,它属于国家绝密文件,若泄露试题则要接受法律的严厉惩罚。

(二)“科举”与高考之“异”

虽然在某些方面,科举与高考极其相似,但它们间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考试目的、考试性质等。为了能让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在此,本人列出了考试目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题型,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等十条项目进行对比,如下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科举与高考的诸多不同之处:

1.科举与高考制度的考试直接目的不同

考试目的的不同是科举与高考的本质区别。虽然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选拔有用人才,但是二者的直接目的有着本质的区别。科举旨在选择文官,从科考到直接“用才”,可见科举也是一种人事考试制度。而通过高考选拔出的有用之才,首先是进入高校进行培养,四年的培养之后才是“用才”。高考成功者只获得高校入学资格而无其他政治待遇。所以,与科举截然不同,高考只是一种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制度。

2.科举与高考制度的结果不同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寒门学子步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人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有施展才华、入朝为官的机会。而高考的结果并不是仅带来入朝为官之一唯一结果,它是考生成才道路中的多元选择之一。高考成功者,可以顺利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从而走向成才之路。高考失败者,也可通过自学、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而走向成功之路。

3.科举与高考考试内容不同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之深远,从科举制度上亦能反映出来。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唐代把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经三类。大经为《礼记》、《春秋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和《孝经》是必考内容。八股文体的创行更是把儒家经义推崇到极致的表现,不能丝毫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独尊儒学在科举考试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没有改变。

高考在考试内容上与科举考试有着天壤之别。高考的目的是为高等教育选拔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各行各业可培养的人才,而不仅是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因而,考试内容也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基本学科,同时还要包括人文与自然学科知识。

三、“科举”对现代高考改革的启示

近些年来,高考也在不断改革,但也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推进高考实质性改革,以防止教育脱离原有的方向而产生异化,重演历史的悲剧,已是时代发展所需。

(一)考试制度应该保留

有些学者建议取消高考制度,而实行保送制,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行的。高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也会出现招生名额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还会出现命题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高校选拔不到自己學校所需人才。但是,到目前为止,高考至少是全国统一性考试,是社会底层家庭孩子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有效途径,它给每个考生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也给每个考生以走向成功的机会。自主招生、报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看似能为高校选拔所需人才。但是,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人情与面子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人们的评价标准与判断能力,最终会导致“择钱权而录取”的现象,原本的推优报送最后演变为一场“钱、权”的竞争游戏。因而,基于高考的公开与公正,高考制度理应予以保留。

(二)考试内容应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测试

科举考试在唐朝初期,考试科目多样、内容丰富,激发了社会各方面学子踊跃参考。但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为了可以的强调公平,科目逐渐减少,内容也越来越单一,而且内容上也从较广泛的诗赋演变到固定刻板的“八股文”。这种科目单一,内容统一的考试不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也不利于学校的教育,并最终导致了科举的被迫废止。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现行的高考首先应该从考试内容上深化改革。在实际操作中,高考应在考题上突出测试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由主考知识转向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引导实际教学中关注素质教育。而在试卷类型与结构上,增加综合能力测试类型,注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考查也应渗透其中。

(三)录取机制适当多元化

在科举考试的发展过程中,公平是其倡导的原则,而宋朝则更为注重科举中公平原则,并将其视为科举制度的核心要素,一切工作都为之进行,从而考试的客观性和技术性越来越强,考试内容日益狭隘,考试形式日益僵化,最后为社会发展所抛弃。因而,科举的前车之鉴启示我们,高考应该避免刻意追求公平陷入僵化、刻板模式,而应建立多元化的高考录取机制。所谓录取机制的多元化,即高校招生录取将与高中学习相关联,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加上考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组成,并且,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招生录取体系。以此促进高校选拔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

参考文献:

[1]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5-176.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1.

[3]刘海峰.《高考存废与科举存废》[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4]郑若玲.《科举启示录——考试与教育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

[5]郝庆云.《信有良谋策贤士 不拘一格选英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6]胡丽丽.《科举与高考异同比较及对高考改革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

[7]刘海峰.《科举研究与高考改革》[J].《厦门大学学报》2007(5).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性研究”(项目号:2012Y129)

作者简介:朱洁,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高考改革科举
小小花钱看科举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