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扶贫旅游开发的研究与分析

2017-05-30 05:20王聪于朝东
中国商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扶贫资源

王聪 于朝东

摘 要:扶貧旅游是近几年全国扶贫工作的重点,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数贫困地区适宜旅游开发。扶贫旅游的开发不仅为贫困地区寻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脱贫致富道路,带动了多产业发展,增大了就业机会,与此同时,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也有了新的模式,产生了新的增长点。本文根据近年来黑龙江省内的新形势,对省内扶贫旅游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旅游开发 扶贫 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b)-051-02

1 发展扶贫旅游的重要意义

1.1 旅游所能创收的经济效益,必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东北边疆,由于历史问题以及地域限制等诸多因素,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缓慢,较为落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在黑龙江广阔的地貌下蕴藏着丰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非常适合旅游业的发展。扶贫旅游的发挥在那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多模式产业发展,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从而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1.2 扶贫旅游的开发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新的增收渠道

食、宿、行、游、购、娱等诸多元素是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各部分之间关联度很高,产业链长,对调结构,惠民生具有很好的凝聚功能和平台作用[1]。随着旅游业在贫困地区的兴起,当地群众更容易把握行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开展农家乐、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采摘园等,在当地形成品牌,创收效益。

1.3 扶贫旅游的发展能够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

扶贫旅游的发展能够带来新鲜血液,增加旅游地居民与外界交流接触学习的机会,固有的思想观念将潜移默化的被更新。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必将带给当地群众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他们为了更好地经营,扩大经济效益,留住游客,通过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协助,改变村容村貌,制定好村规民约,开展培训工作。对此群众的整体素质将有显著提升。

2 黑龙江省扶贫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2.1 黑龙江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四季分明,景观资源丰富。大冰雪、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在国内鲜有,还有大湖泊、大熔岩、大油田、大农场等,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丰富,构成独特的旅游物质基础。在我省的旅游资源之中,自然景观别具一格,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分布广泛,属于旅游资源丰富地区[2]。

2.2 扶贫旅游在省内已初步发展,并显有成效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上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开展乡村旅游、进行乡村扶贫开发。提出把扶贫开发与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3]。在中办25号文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中,扶贫开发是十项重要工作之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扶持,大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开发。[4]例如,牡丹江市双峰林场的雪乡经《爸爸去哪儿》一栏目火遍祖国大江南北,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为当地林业局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效益;“华夏东极”,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佳木斯市抚远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神秘的赫哲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中国北极”漠河县,每年迎接数以万计的来自全国各地寻找北极光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地方通过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旅游扶贫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证。

3 黑龙江省扶贫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开发、营销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黑龙江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发类型千篇一律。冰雪资源是省内冬季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享誉全国,其他城市便纷纷效仿,投资不少,不伦不类;民俗旅游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依托,在开发过程中,各地区并没有依据民族自身特色量身打造开发方案,不同民族间开发应用类型大同小异,缺乏独特性;自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以来,全省各地齐头并进,都纷纷采用单一模式,“吃大锅饭,睡农家炕”。均未能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导致模式雷同,不具备独特吸引力。

从营销模式上看,黑龙江省对旅游地营销认识不足,没有系统性设计,缺乏长期有效的营销策略,导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只有周边范围区域的人熟悉。由此可见,良好的营销模式对黑龙江省扶贫旅游发展尤为重要。

3.2 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产业链不完善

在扶贫旅游开发过程中忽略了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扶贫旅游的开发是为了给当地贫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带领贫困地区人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然而在开发过程中不乏出现,只专注于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统筹规划的现象。同时,景区与景区之间缺少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意识,未形成全域旅游。

在扶贫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保护,造成旅游地开发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旅游业包含六大要素,其中的每一点都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基于黑龙江省总体情况上看,“食”、“游”相对较好,近年来乡村旅馆,宾馆建设也逐步发展起来,住宿问题基本解决,大部分景区交通便利,但是“购”、“娱”两个重要元素还没有完整的形态。旅游商品开发中虽已小有成绩,例如“大庆一滴油”、“黑陶”“根雕”、“鱼皮画”、黑龙江特色山产品等,但商品宣传力度不够,购买率低,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娱乐设施几乎空白。

3.3 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完善

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扶贫旅游,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基于黑龙江省总体情况,贫困地区待开发完善的地方很多,资金不足现象时有发生。筹资渠道少,开发层次质量较低。另外,扶贫旅游开发的主体是较贫困地区,环境卫生,基础的医疗服务都有不足。简单粗暴的餐饮模式,简陋的卫生间,难闻的气味,部分服务人员素质不高都在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效果。游客的体验口碑不好,使旅游地的形象大打折扣,从而阻碍了扶贫旅游的发展。

4 促进黑龙江省扶贫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增加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输送专业人才

扶贫旅游的开发工作,政府占主导位置。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财政实力和管辖能力,为扶贫工作制定相关规范,输送专业人才为贫困地区科学规划,增大对旅游资源良好的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并用政府自身影响力招商引资,引入市场机制。扶贫旅游开发工作虽涉及多方问题,但切勿忽略扶贫旅游开发工作的核心问题,政府一定要做好当地居民的鼓励带动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为主,市场参与”的模式,将扶贫旅游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合理化、可持续化发展。

4.2 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特色文化

黑龙江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应充分利用开发。例如,去中国北极—漠河追寻北极光、华夏冬季—抚远乌苏镇迎接第一缕阳光;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乡村田园风光、现代农业观光游是两种主要形式,开展实战农作、了解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生产等学习体验旅游;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很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乡俗风情游,例如:同江赫哲族渔猎民族风情、桦川星火朝鲜族风情、杜尔伯特蒙古草原风情。

4.3 强调贫困地区民众参与,保证景观和文化的原汁原味

扶贫旅游重在通过旅游的辐射效应,带领贫困地区的人民走上致富道路、进行可持续发展,推动省内经济增长。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贫困人民参与性,以保障当地群众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只有让贫困地区民众真正地参与到扶贫旅游的工作中,才能成为直接受益者。

在旅游开发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开发,保持天然景观,进行辅助性开发建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开发工作中要深度发掘当地文化,配合当地居民为游客呈现原始文化内容。

4.4 改变传统宣传,扩大客源市场

在扶贫旅游开发工作中,我们除了要合理开发,发展特色旅游,提高服务接待标准等,更要有一套強大的营销宣传模式。良好的旅游形象宣传、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有效的营销手段能够迅速增加知名度,吸引旅游者。

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旅游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6]。旅游宣传要基于此平台,例如发表游记、拍宣传片,微电影等。让我们的旅游景区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使其有较高的曝光率。

参考文献

[1] 章康华.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推动会议发言报告[R].2015.

[2] 刘宝巍.旅游扶贫理论研究及在黑龙江省应用的实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4.

[3] 习近平调研暖心细节[EB/OL].人民网.

[4] 孙沁.湘西州旅游扶贫战略可行性分析[N].团结报,2010-12-10.

[5] 侍崇慧.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

[6] 赵亚平,王园林.如何管理90后员工[J].人力资源管理,2012(4).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扶贫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证监会“扶贫”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