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困境与应对

2017-05-30 10:48赵晋文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时代

赵晋文

一、新媒体对传统新闻编辑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特征

①传播的快捷化

对传统媒体最有力的“一击”,当属新媒体传播的快捷化。新闻制作周期大大缩短,一个简单的照片配上说明,几分钟就能上传至网络共享,重要新闻事件可以网络直播。微博的出现,更加击垮了传统媒体的时效底线,微博已经成为消息的首发源。新媒体时代,新闻变得前所未有的快捷。

②信息的互动化

在传统的媒介下,受众只是新闻的接受体,新闻只由专业新闻工作者进行发布、单向传播,但在新媒体时代,与互动化相对应的是平民化,每个人都是受众,每个人也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新闻评论者,舆论影响者,对于每一个社会事件,受众都能畅所欲言,受众的声音与意志正在更多地影响着新闻事件的延伸。

③新闻的碎片化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写东西上传到网络,“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为了追逐时效性,网络新闻更加注重信息的简单传递,而事物发生、发展的完整线索,常常不能在一条新闻报道中加以表现;虽然网站能够提供很多条新闻,但缺乏有效整合,会使受众在阅读时感觉支离破碎。

(2)新媒体对传统编辑工作的冲击

①对新闻传播控制权的影响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新闻编辑掌握着对信息的控制权,什么是新闻、哪些信息可进入媒体版面等,都由编辑来决定。但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主体,都是新闻编辑者和发布者,传统的新闻传播控制权受到猛烈冲击,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

②对新闻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冲击

新闻编辑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新媒体虽然使社会大众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信息的可信度不高、正能量缺乏,各种犯罪、灾难等信息充斥在新闻媒体上,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心理,使新闻对社会的导向作用减弱。

此外,新媒体追逐商业化运作,使得网络新闻娱乐化、低俗化,冲击传统的新闻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担当。

二、傳统新闻编辑的转型成长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传播格局逐渐被打破,新闻传播路径正在被重构。网络信息大量涌入人们的视野,新闻编辑面临着如何处理信息过剩,把握信息的实效,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不言而喻,这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挑战。

(1) 坚守新闻原则,强化新闻精神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众多信息之中要博取观众的眼球实属不易,但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在考虑增强新闻吸引性的过程中,不能迷失方向,要始终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把关人”,为构建和谐舆论环境尽责尽力。

(2)提高编辑媒介素养

①提高编辑专业技能

第一、增强新闻信息识别能力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编辑会对新闻信息进行严格的把控,但在新媒体时代,随着新闻主体的大众化,新闻编辑已经不能对信息实施很好的控制权。编辑必须注重受众的感受,倾听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新闻信息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更要有良好的把控力。

编辑要不断培养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以及新闻的敏感性,能透过事件的表象发现事物背后所体现的本质和社会问题,对新闻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埋藏在网络中的新闻线索,在海量信息的网络富矿里发现、甄选、挖掘新闻线索,从而使使新闻以多角度、多方面的状态呈现给受众,让观众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全貌,看到立体的新闻事件。

第二、遵循新媒体规律

更新编辑理念。比如相比传统媒体环境,新闻网站上的新闻标题要比传统媒体中的新闻标题更精练、更准确、更生动;再说修改稿件,要求新闻编辑在最短时间内核实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迅速在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修改,并且发送出去。

增强多媒体互动力。灵活的多媒体互动力,不仅可以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与反馈,更加可以促进受众与媒体的联系,使得编辑可以对新闻传播进行更好的控制与沟通。

重视链接作用和多媒体呈现。编辑在进行专题制作时要充分利用链接技术,围绕着新闻事件本身,精心将新闻人物、新闻背景、各方观点等以链接的方式制作成一个新闻专题,同时,充分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頻等形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展现,使新闻事件得以全面化、立体化、系统化呈现。

②加强职业道德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商业利润的驱使,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量和点击量,新闻报道失真的情况经常发生。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应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编辑技能,开拓视野,贴近生活,成为社会舆论的领导者和发起者,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时代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