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

2017-05-30 10:48郭将李漆节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检验产业结构升级

郭将 李漆节

摘要: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的核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但是,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传统的、落后的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得相应的从业人员失去就业机会,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文中选取江苏省为例,从当前产业结构与就业现状出发,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以及就业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利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将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在增加二、三产业就业量的同时也使得第一产业就业量迅速下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就业的增长,造成就业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水平;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 F 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1-0049-07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core of a country or regions economic structure.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But,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ome traditional and backward industries will inevitably suffer certain impact,making the corresponding employees lose their jobs,which leads to structural unemployment.This article selected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d from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perspective,analyzed he related indexes i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and the employment level.The empirical model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employment,but at the same time,makes the first industry employment decline rapidly.Thus to some extent,it inhibits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making employment development lag behi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Finally,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employment levels;granger causality test

0引言

一個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以及可持续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加深,凭借劳动力廉价的成本优势,中国迅速建立起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类型,成为吸引海外技术和投资、分享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环节的直接部门,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就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的今天,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方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经济高速增长的深层次下却隐藏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难以为继;老龄化社会的逼近使得人口红利的作用也在慢慢消失;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进一步加剧,使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如何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现阶段关注的焦点。

但是,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势必又会对就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产业分工更加细致,社会生产更加多样化,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不仅扩大了就业的范围,也增加了就业量;而另一方面,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带来的资本与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作用,使得相当一部分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落后的劳动力无法适应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造成结构性和非自愿失业的情况发生;如何在确保就业稳定的前提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促进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国内外都比较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2种看法:一是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产生负面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1)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的增长。DavidGalenson[1]和Ariel Rubinstein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发现发展资本密集型企业所节约的资本可增加储蓄率,高储蓄带动高投资,从而提高国家的资本存量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长期看来,对就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Hoffman[2]则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相对比较具体,他认为发展重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进行工业化的必经阶段。重工业能够吸收先进资本和技术,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促进资本深化,进而促进就业的增长。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武力和温锐[3]认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大,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很高的创新能力,可以扩大就业面。除此之外,段敏芳[4]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并利用模型验证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进而得出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成正比的结论。

2)产业结构升级抑制就业的增长。Kalz[5]和Murphy指出技术进步使劳动市场需求从低技能劳动力转向高技能劳动力,这使得低技能劳动力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从而引发失业率的上升。在Kalz的研究基础上Claudio Michelacci[6]和David Lope从实证分析出发,运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得出,就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就业落后部门的劳动力无法及时掌握新技术而造成大量失业。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比较少,喻桂华、张春煜[7]2位学者仅从产业结构、就业弹性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发现我国的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即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除此之外,张浩然、衣保中[8]2位学者利用全国2003—2008年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进行经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对城市就业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可知,从定性到定量,从数据考察到理论分析,国内外对产业发展与就业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大部分研究仍然集中在产业结构升级是如何促进就业这一方面,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正反作用的相关研究国内相对甚少,并且对于就业的水平大多采用就业总数衡量分析,相对而言比较宽泛,不够具体和详细。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仅用就业总量往往不能检验出变量中的结构突变因素,无法准确揭露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效应。因此,文中试图以江苏省为例,引用明晰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深入分析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变化,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探寻产业结构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1江蘇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分析

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衡量一般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进行判断,但是大部分文章都是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来作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度量,而文中认为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的提高同样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因为一些高端的制造业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表现,因此选择将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之和作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定指数,即产业高级化指标。表达式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明显。第一、二产业之间的占比在1997年到2006年之间上升的幅度非常大,2006年到2014年之间呈现波动上升状态,说明2006年之前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非常快,第二产业迅速得到发展,产值也在不断攀升。这可能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有关,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沿海发达省份受影响较深,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相应也较为迅速,而2006年以后则出现缓慢增长的特征,总体趋于稳定。第二、三产业之间的占比则相对比较稳定,总体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06年以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比较快,说明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在不断地增加,在三产之中的比重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可能是由于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认为发展服务业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应以服务经济为主导致的。

综上所述,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总体上经历了由低速期向高速期转变,随后趋于稳定的过程,表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正不断的迈向一个合理的格局,经济也得到稳步健康发展。

2江苏省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劳动力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不仅反映了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还反映了产业的生产效率。而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各产业的比较收益不同,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对于江苏省的就业水平,文中主要采用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之和来度量其就业总量,三次产业相应从业人员的数量变化来衡量就业结构。

由图2可知,1995年至2014年之间江苏省的就业总量一直都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良好发展趋势,由1995年的4 385万人增长到4 760万人。具体到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占比由最初的47%下降到20%,这表明江苏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正在大幅下降。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2003年后超越第一产业,且一直高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这也符合了该阶段江苏省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快速升级的现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与第二产业类似,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一直处于第二产业之下。但是由于近几年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业人员也不断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使得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并且有望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三产之中吸纳从业人数最高的产业。

虽然江苏省的就业总量总体上升,但是,随着近几年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就业增长速度却有明显减缓趋势。这说明,就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开始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也就是就业结构不能快速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升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就业水平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利于江苏省经济稳定增长。

3对江苏省产业升级与就业水平的实证研究

下面采用Eviews计量软件对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水平进行回归,探索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3.1样本数据及模型设定

文中选取1995—2014年江苏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来表示产业升级水平(H),就业总人口数来衡量其就业总量(L)、第一产业从业人数(L1)、第二产业从业人数(L2)、第三产业从业人数(L3)来衡量其就业结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1995—2014)。

由于时间序列模型一般是不平稳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文中设定了以下相关模型:①利用单位根(ADF)检验单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②分析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得出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回归方程;③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3.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检验中出现伪回归,需要先确定产业结构升级水平(H)、就业总量(L)、第一产业从业人数(L1)、第二产业从业人数(L2)、第三产业从业人数(L3)的平稳性。只有回归的2个时间序列都是同阶单整序列,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文中采用Eviews中的ADF(Augmented DickyFuller)检验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为了降低变量数据的异方差,分别对其取对数,表1结果显示他们的二阶滞后项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它们是二阶单整序列,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3.3协整检验

由于H(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L(就业总量)、L1(第一产业从业人数)L2(第二产业从业人数)、L3(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均为二阶单整序列,为了验证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水平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采用EngleGranger二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H,L,L1,L2,L3进行序列回归

3.4协整检验结果分析

3.4.1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总量协整检验结果的分析

LnH和lnL之间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为8656%,拟合效果较好,t值、f值、dw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且残差项也是平稳序列,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总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升级总体上促进了就业量的上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使得要素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这势必会促进江苏省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并且会促进新兴行业的出现从而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使得就业量大幅上升。

3.4.2

产业结构升级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协整检验结果分析

LnH和lnL1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84.69%,拟合效果较好,t值、f值和dw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残差项也是平稳序列。结合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升级对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变动具有负面影响,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不断的减少,产业升级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会产生

0.791 7单位的负效应。这说明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伴随第一产业的逐渐衰退,难免会造成劳动力就业岗位的损失。同时,从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动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替代,也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了相应的“结构性减少效应”,因此,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其就业水平的发展。

3.4.3产业结构升级与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协整检验结果分析

LnH和lnL2之间的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70.96%,拟合结果比较好,各项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残差项也是平稳序列,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之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结合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升级对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增加0.552 0单位,说明伴随着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过程中,部分就业人员也能够顺应需求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与此同时,江苏省大力发展制造业,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不仅及时填补了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岗位空缺,也增加了其他岗位的就业人数。

3.4.4

产业结构升级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协整检验结果分析LnH和lnL3之间的ols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为88.90%,拟合效果较好,且t值、f值、dw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残差项为平稳序列,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之间具有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结合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0.618 2个单位,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增长促进效应最大。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加快,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正逐步上升,整体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服务型经济成为主要导向,劳动力就业途径和形式变得更为广泛,就业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3.5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可知,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此问题进行说明,检验结果见表3。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不是就业水平变动的影响原因。具体到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是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减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且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的增加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产生了就业负效应,对第二、三产业就业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而第二产业就业量的增加反过来也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总体而言,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就业水平的上升和就业结构的优化。

4结论和对策建议

4.1结论

由回归分析和因果检验可知,江苏省的就业水平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既存在着就业增加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着就业减少的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不同层面内容对三次产业就业总量分别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归结为以下3点: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对二、三产业就业量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一方面表明产業结构升级的加快带来了资本、产品以及服务需求的增加,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加入到生产和服务中,扩大了就业范围。另一方面也表明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承接转移劳动力方面仍然具有巨大的释放空间。因此,既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与此同时,又要继续发挥生产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优势,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妥善安置转移劳动力,在稳定就业的前提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对第一产业就业量具有显著的负面抑制作用。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带来的规模扩大对第一产业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毁灭”作用。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改进、高附加值产业的扩张,使企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下降,并且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减少或淘汰了大批的落后劳动力,从而降低了就业人数。因此,在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高创造力的价值链攀升的同时,应该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并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工作岗位,以降低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冲击,尽可能减少失业状况的发生。

第三,初步看来,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既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也有负面的抑制作用,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研究时序内,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就业增长放缓,但对劳动力的需求总体上还是处于增加的状态。这表明第一产业淘汰的劳动力,一部分能被第二、三产业所吸纳,另外一部分造成的失业率也在二、三产业新增就业量中得到了一定的有效弥补。但是,从就业总量的走势来看,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所带来的负面抑制作用却有可能超过正向推动作用,这对于江苏省的经济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扩大就业范围,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同时,也不宜过快过早地放弃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免造成短时间内大批量失业的发生,影响就业的长期稳定。

4.2对策建议

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2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既要保证产业结构升级的合理推进,又要确保劳动力市场稳定,更快地促进江苏省经济健康发展。

4.2.1优化产业升级的行业次序

产业结构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调控活动,确定升级行业的先后顺序至关重要。在保证就业稳定的前提下,产业升级行业选择要在2个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后能够带来产值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升,二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就业的稳定。从江苏省三次产业的角度看,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逐步成为江苏省就业增长的主渠道,并且二、三产业的升级发展能够吸收更多的新增劳动力。因此,在二、三产业中,需要选择产值增长较快又能带动新兴就业机会的行业有限进行产业升级,结合江苏省的实际,中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技术性服务业在这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应作为优先进行升级的目标选择,以达到优化产业升级,促进就业的目的。

4.2.2注重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产业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江苏省的现实情况来看,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不宜过快过早地放弃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中的部分低端制造业,而应充分利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强化江苏省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现有价值链分工向高附加值环节跳跃,延伸现有产业价值链,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权衡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掘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创造价值方面的潜力,又要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才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确保劳动力就业的稳定。

4.2.3加大劳动力素质培训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人才的素质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目前,江苏省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劳动力素质方面存在很大瓶颈,即高素质、技术纯熟劳动力相对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产业升级进程的推进。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在产业升级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下降过快的原因。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高素质劳动力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成果开发和转化,而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因此,企业应重视开展技能培训、在职读书等形式的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活动,同时要不断扩大教育的规模,以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全民族的素质不断提高,鼓励高校科研和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最终提高产业发展和就业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David Galenson,Ariel.Industrial growth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kamataka[J].Economic and Politic Weeekly,1994,4 (3):157-164.

[2]Hoffman.Unemployment theory[J].Basil Blackwe,1990,11(6):19-27.

[3]武力,温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J].经济研究,2006 (7):39-49.

[4]段敏芳,徐凤辉.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经济纵横,2011(14):133-135.

[5]Kalz,Lawrence F,Kevin M Murphy.Changes in relative Wages,1963—1987.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35-78.

[6]Clandio Micheiacci,David LopezSalido.Technology shocks and job flows[J].CEMFL working Paper,2004(74):1 195-1 227.

[7]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5):9-13.

[8]张浩然,衣保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3):51-55.

[9]何璇,张旭亮.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J].经济地理,2015(4):123-127.

[10]周学良.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5(2):21-26.

[11]程進,曾刚.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我国新城区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出路: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2(3):1-5.

[12]付宏.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3(9):56-68.

[13]王丹枫.产业升级、资本深化下的异质性要素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8):68-78.

(责任编辑:严焱)

猜你喜欢
格兰杰因果检验产业结构升级
新疆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西部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研究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关于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余额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