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信息技术教学几点思考

2017-05-30 13:46方丽
关键词:教学措施特征

方丽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实用性、互动性、差异性和合作性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要培养青少年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青少年团队精神。

关键词:青少年信息技术教学;特征;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7)01-0094-03

在当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无所不在,其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则青少年信息技术教学必然成为其重要的一环。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劣,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提高以及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实现,最后影响他们在未来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 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特征

实用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信息获取、处理、交流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互动性。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青少年学生的“学”不停地在互动,信息在不停地发出和反馈,影响着学生“作品”的完成。教师占用的时间少,只交待给学生基本知识和流程框架,青少年学生占用的时间多,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对电脑的操作去实现。最后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出青少年学生的设计和构想。

差异性。与有着稳定统一知识体系的传统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同一年组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不易被统一。同时,不同青少年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也造成了其信息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个别青少年甚至超过了老师。

合作性。正是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实用性、互动性、差异性等特征,每个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信息技术时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随时需要其他人的帮助。青少年的信息技术水平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不存在固定的孰强孰弱,其他学科成绩与信息技术能力倒挂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同学之间以开放的心态互助合作学习是常态。相比较之下,传统学科教学具有循序性、渐进性和系统性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不易。合作式的学习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保障了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特征,采取多种措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青少年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

2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1 培养青少年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青少年学好信息技术学科的前提首先是对其产生深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创设青少年学生探究的情境,引发青少年主动学习的兴趣。让青少年学生感到是在“玩”电脑,而不是学习信息技术。比如在教Word软件“插入图片”章节时,教师可以出示精美的个人电子相册、音乐贺卡等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学生作品,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应用来巩固其学习兴趣。在教学“电子邮件”内容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给自己发电子邮件,并一一回复,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兴趣,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学习兴趣的激发还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含量有关。教师利用现代信息设备,譬如多媒体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通过现代信息设备进行有效的实践,在实践中兴趣被大大激发,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2.2 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

要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不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必然也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师应当转变其教学理念,充分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端正教学态度,使得自己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进而影响青少年学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次,要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具体信息进行认识、捕捉和判断的过程,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基础。信息意识的强弱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诸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学习网站;给学生布置主题明确的信息搜索任务,促使其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利用,这些都是逐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有效措施。

另外,对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也是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一条途径。当前不少青少年对互联网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青少年信息道德缺失甚至败坏。比如有些学生自恃信息技术水平高,模仿黑客行为,强行控制他人电脑,非法删除他人的软件和作品,破坏他人的学习和工作。面对此类的不道德行为,教师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信息道德,让学生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学会甄别好与坏,对与错,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2.3 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青少年学生要得到主动的、全面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设法设计实践内容,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青少年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完成任务。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1)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 的思想应该被贯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重点。2)教学时间安排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更多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和收获,深化教学内容,推高学生的兴趣。3)教学组织形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从“主角”转为“配角”,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学生自由学习、自由讨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4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青少年团队精神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非放任学生,教师不闻不问,而是必须精心组织策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一,要科学选题,明确目标和要求。選题合理科学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适宜的主题必然具有可合作性和兴趣激发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应该选适合多人合作讨论研究的信息技术主题;另一方面,应该选择能够激发青少年学生兴趣的主题。同时,为了顺利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教师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同时明白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

第二,要合理分组,相互帮助。学习小组的合理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按照其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根据性格互补的原理,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以致“教学相长”。每个学习小组还应选出一名信息技术成绩好的学生当小组长,以协助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

第三,及时指导,适时评价。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参与、巡视、指导和评价。当合作小组学习开展不顺时,教师应该鼓励和启发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当学习开展顺利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鼓励其再上一层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而又清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对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客观及具体的评价,以激发学习热情,规范行为方式,提高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赋予了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大大降低了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指挥。这样的模式鼓励了青少年齐心合力,发扬集体智慧,完成个体不能解决的任务。同时,这种模式培养了青少年努力合作的团队精神,也有助于青少年在未来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更易调适身心,取得理想的业绩。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峰.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科学信息,2005(12).

[4]石焱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才智,2013(18).

[5]谢清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考试周刊[J].2014(10).

[6]柴春红.如何强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J].信息技术,2016(7).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