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研究生经典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5-31 22:51邓倩
出版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微时代高校图书馆

邓倩

[摘 要] 经典阅读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阅读”时代的经典阅读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研究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路径。

[关键词] 经典阅读 微时代 高校图书馆 研究生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3-0076-04

Research on Strategy and Classical Reading Situ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 in Micro Age

Deng Qian

(Library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Abstract] Classical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classical reading presents new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classical reading situ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On the basis of problem, this paper puts the path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o promote the classical reading.

[Key words] Classical reading Micro age University library Graduate students Strategy

當下,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正深刻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阅读方式,“微阅读”时代应运而生。“微阅读”基于“自由、开放、共享”的文化主题,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广受研究生群体的欢迎。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阅读经典是他们获取真知灼见、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如何有效利用“微阅读”特有的传播机制,引导研究生的阅读行为,构建“互联网+”经典阅读推广模式,营造大学校园经典阅读氛围,是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微阅读”:现代社会一种新的阅读模式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在较短时间获取更多信息,一种新的阅读形态——以开机化阅读为典型特征的“微阅读”应运而生,它不受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和阅读环境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其碎片式的资讯,别出心裁的小段子,短小却蕴涵丰富的语录体,有别于传统的阅读方式。

以各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为代表的新媒介的兴起是“微阅读”盛行的重要因素。据2016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Pad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接触率连续7年上升,达64%,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其中,微信阅读增长显著,超过八成的网民进行过微信阅读[1]。诸如二维码“扫一扫”、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微阅读”形式,突破了传统媒介阅读的空间限制,契合现代人在零散时间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为“微阅读”的流行提供了庞大的目标用户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微阅读”具有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微阅读”是受众纸媒阅读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它借助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微信、微博、口袋书、手机报等都是喜闻乐见的“微阅读”的代表。与传统网络阅读相比,“微阅读”具有自身优势,其内容更加短小精炼、轻松时尚;微装置功能更加强大,社交性、互动性更强,且易于操作、费用低廉;信息资讯传播更快,获取渠道更方便快捷。这些传播偏向造就了当下微时代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微阅读”在重构大众阅读方式和文化生产方式时,也在遮蔽和消解某些深层次的东西,主要表现为: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易导致读者知识碎片化、思维浅表化;阅读文本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监管,许多“三俗”信息、“黑黄”信息充斥其中,读者在获得短暂的视觉狂欢和心理愉悦后却很难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超链接的呈现方式难以为读者提供深阅读的物理环境,易使阅读成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因而,在阅读推广中,我们应“避免微阅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微装置微文化各种有益延伸来实现主体理性把握总体性的自觉意识和认知能力”[2]。

“微阅读”已成为研究生的一种媒介接受习惯,将微阅读与经典文化适度结合,对研究生传承人文精粹、分享智慧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微阅读”语境中,研究生的媒介素养、阅读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阅读经典文献的现状如何?这些问题,将在下文的调研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揭示。

2 “微阅读”背景下研究生经典阅读现状

2.1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对象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6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共计1200名研究生,每所学校的样本数控制在200人左右。调查对研究生的定义为: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硕士生和博士生。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48份,回收有效率为95.6%。在有效样本中,男生546名(47.6%),女生602名(52.4%)。其中,文科占53.6%,理工科科占46.4%。从抽样数据看,本研究的调查群体范围较大,这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样本的有效性。

本调查从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动机、阅读环境和阅读指导等多方面考察了高校研究生的经典阅读现状。同时,还选取部分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丰富并印证问卷调查的结果。问卷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趋势题,每一个选项,选择记1分,不选记0分;一类是主观判断题,答题者根据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开放式答题。问卷回收后,每份问卷都统一编号,并按照统一标准对问卷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2 重庆市高校研究生的经典阅读现状

2.2.1 经典阅读方式多元化,数字化阅读比重大

人们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媒介的形态息息相关。从传统纸质阅读到数字化无纸阅读,媒介形式的变化使受众的阅读方式呈多元化、应时化和微观化。调查表明(表1),“纸质图书”(51.7%)仍是研究生阅读经典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访谈得知,研究生选择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是“方便深度阅读”“便于永久保存”“喜欢手捧书卷的感觉”,这些阅读偏好是数字阅读暂时无法满足的。其次,“手机阅读”(42.6%)因其携带方便已超过“电脑阅读”(36.2%),而“平板电脑”(16.5%)与“电子书阅读器”(11.8%)由于需要额外购置设备,其普及率相对偏低。总体看来,研究生数字化阅读所占比重较大,对于他们而言,数字化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费用低廉”“方便检索”“可随时随地阅读”。

2.2.2 深度阅读缺失,阅读内容碎片化

“微阅读”平面化、零散化、即时化的阅读方式,不可控性和多变性的阅读行为,冲击着传统媒介文化的纵深度、系统度和历史感[3]。调查显示(表2),对于经典原著,选择“精读”(28.6%)的研究生不足三分之一,更多的研究生倾向于“浏览”(30.5%)或“泛读”(26.2%),甚至选择“随机”(14.7%)阅读。可见,微时代的读者轻松点击搜索引擎,便会即刻出现跳跃式、碎片化的资讯及多重感官刺激的音像图片,导致略读、快速浏览和扫读等阅读方式比例较高,这易使研究生的阅读浮于表面,他们很难将经典文本中有价值部分转换为自身的深层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文本的选择,仅23.2%的研究生倾向于阅读原著,48.2%的研究生更倾向于阅读原著的“片段”或“配有插图的简化版”,还有8.2%的研究生只阅读原著的“简介”。这表明,在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时代,一些通过巧妙包装的“经典衍生品”,如简写本、缩写本甚至“戏说本”“解构本”不断挤压经典原著的空间,经典原著深阅读逐渐式微。

2.2.3 阅读选择偏向娱乐化和功利性

调查表明(表3),在课外阅读中,研究生很少问津“经典著作”(29.1%),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网络小说”(53%)、“微信链接”(45.2%)或“聊天交友”(38.4%)。这说明,网络平台为吸引读者眼球,不少信息内容趋于娱乐化、世俗化和商业化,不少研究生不愿接触不能“与时俱进”的厚重、严肃的经典作品。其次,研究生的功利性阅读偏多。由表3可见,研究生的阅读动机更倾向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38.1%)、“学习和考试需要”(37.8%)及“为升学和就业做准备”(28.2%),这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增大,读书成为他们立足现实社会的被动需要。

2.2.4 欠缺阅读氛围和阅读指导

高校图书馆是研究生阅读经典文献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调查表明(表4),只有45.6%的研究生对本校图书馆资源感到满意,而更多研究生对图书馆资源不太满意,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网速慢(48.1%)、缺少阅读氛围(41.3%)、对馆藏资源不熟悉(40.3%)。其次,研究生阅读经典著作时遇到的困惑,主要表现为:晦涩难懂,缺乏指导(42%),想读但又不能坚持(39.8%),没有时间(37.5%)。以上数据说明,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过程中,有必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经典阅读引导机制。另一方面,“手不释机”的生存状态已成为当下很多研究生的自觉选择,经典阅读需要思维和情感的投入,需要时间与精力的保证,而“微阅读”几乎耗尽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其深度阅读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4],致使部分研究生天天被“快餐文化”包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深入阅读。

3 “微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引领研究生经典阅读的策略

面对微时代研究生远离经典阅读的严峻现实,对经典阅读服务有着深厚积淀与天然优势的高校图书馆理应利用其专业、权威的丰富资源,把握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新的元素,建立经典阅读服务长效机制。

3.1 发掘传播优质文本,将经典原著与通俗版本相结合

调查显示,经典原著离研究生越来越遥远,大量“新编”“水煮”等简化后的读本更受他们青睐。然而,这些被演绎后的著作大多与原著所要表达的精髓相差甚远。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当好读者的把关人。首先,图书馆应占领“微阅读”信息发布的源头,利用各种微技术平台,深入了解研究生的阅读需求,对传播文本进行核查、挖掘、分类、加工,建立“精品阅读导航”数据库,定期推送个性化精品图书书目,将研究生注意力吸引到以图书馆为中心的阅读体系上来。其次,帮助研究生选择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的最贴近原著的通俗版本作为辅导读物;或充分利用权威专家高质量的注释、评点及相关工具书,如杨伯峻《论语译注》,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金开诚《屈原集校注》等[5],提升研究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学术性与知识性。

3.2 拓展平台凝聚力,提升经典阅读吸引力

高校图书馆應充分利用微阅读受众面广、传播及时和互动性强的传播机制,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首先,以微信、QQ、博客等“微阅读”装置作为传播平台,吸纳研究生参与优秀文化的视听化改编,以动漫、说唱、微视频等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经典,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性[6]。另一方面,开展微营销、微宣传、微推介等形式多样的经典图书推广服务,使读书过程快乐化、智慧化,例如北大图书馆举办的“书读花间人博雅——2013年好书榜精选书目/阅读摄影展”活动。该活动将经典书目推荐、阅读、摄影和绘画融为一体,在社交媒体上微展览,仅仅两个月推荐的经典好书微博总阅读量达28万,远远高于其他图书的阅读量[7]。此外,还可举办微书评大赛,引导研究生分享经典阅读体会,评选经典阅读之星,点燃他们阅读经典的激情。

3.3 完善移动图书馆,打造经典阅读的便捷性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使用,“微閱读”正全方位地改变着读者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生活。因而,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新型微装置技术拓展移动数字图书馆功能模块,重组并优化经典著作数字化信息,引导研究生阅读经典。一方面,将经典著作进行数字化分类处理,通过信息重组,开设“名家导读”“经典原著”“精彩篇章”“专家点评”等栏目,在移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或将网页以链接的方式呈现,使广大读者能快捷地阅读、下载。如北极星书库、E读吧等众多电子书网站收集了大量的经典名著,这为读者阅读经典带来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应组建专门的馆员队伍,借助各种互联网开放平台,建立馆员博客群、图书馆微吧、微刊等,推荐经典佳作。同时,邀请各类学术修养深厚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经典阅读专题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在线直播,使研究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在泛读和精读之间寻找平衡,防止盲目阅读。

3.4 营造经典阅览空间,加强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互补性

由调查可知,传统阅读仍是研究生经典阅读的主流,数字阅读并未超越传统的“图书”,但其日渐上升的势头不可小觑。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发挥传统阅读在广度、深度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整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将两者兼容并蓄,产生良好的传播合力。一方面,应根据读者的阅读心理特点,打破传统格局,营造自由、和谐的经典阅览环境。例如,设立经典阅览室、特藏展厅、经典书目专栏、饱含经典文化的橱窗以及各种名言警句的宣传栏,使读者能短时间、一站式亲近人类优秀文化典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数字阅读在传播速度、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以音乐、图片、影视等微形式推广经典书籍,及时更新馆内数字阅读的设备和品种,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将图书馆网站与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技术融合,使图书馆服务嵌入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爱经典、深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

注 释

[1]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1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28907616.htm

[2]周宪.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学术月刊,2014(12):5-11

[3]蓝刚,蒲瑶.微阅读行为认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6(5):70-74

[4]杨沉.消解与建构:基于文化视角的微阅读考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102-109

[5]任巨凤.谈高校文献检索课推广经典阅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1):111-113

[6]杨沉.全民阅读视角中的微阅读推广建构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6(5):47-52

[7]潘凤.微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的有效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41-43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微时代高校图书馆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