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东北农村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新特点

2017-05-31 19:17何流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新世纪女性形象

何流

摘 要:作为一种类型剧,农村剧在中国的发展始终紧贴着时代的脉搏。在农村剧中,反映东北农村生活的电视剧作品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口碑总能收获不错的成绩。笔者以新世纪以来的几部东北农村剧为例,从两方面分析了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思路,希望以此能为今后的农村剧创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新世纪 东北农村剧 女性形象

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类型,农村剧的特殊性在于,几乎其他主要的电视剧大国(如美、日、韩等)都没有具体分出一类剧集称其为“农村剧”,农村剧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而在这一类型当中,东北农村剧显得格外突出。从早些年的《雪野》、“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再到后来的《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以及近些年的《女人的村庄》《乡村爱情》系列等,东北农村剧在收视率和口碑上始终保持着不错的成绩。因此,以东北农村剧为样本,来观照这一类型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流变,笔者以为是可行的。为了厘清概念便于研究,这里所说的东北农村剧,主要是指反映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的作品。

有论者说得好:“面对人生的苦难和历史责任,不同经历、不同个性和不同追求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在传统社会的语境下,广大农村女性作为弱势群体,饱受压迫与剥削。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国家的层面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农村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较早期的农村剧中,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即人物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对于传统价值观的维护。比如曾轰动一时的《篱笆·女人和狗》系列中的女主人公枣花,她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女性对于传统观念束缚的逆来顺受。以枣花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把对丈夫的忠贞与对老人的孝敬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对所遭遇的不公,抱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然而这样的形象在今天的语境中实际上是悲剧性的,创作者实际上“是以一种理想美好的传统女性形象,展现一个充满温情与美好的乡村世界”。可喜的是,新世纪以来的东北农村剧里,观众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新颖的女性形象。在接下来的文章里,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这种人物塑造上的变化。

一、坚忍执着、追求自我的女性形象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许多农村女性也不再满足于相夫教子,而是开始敢于追求自我,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予以体现。对于农村女性来说,要获得自我解放,首当其冲的就是感情的选择问题。从新世纪以来的东北农村剧中,可以看出女性形象已经开始在思想意识上初步觉醒,敢于大胆面对自我的情感,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带有喜剧风格的电视剧《插树岭》中,主人公马春善良美丽,性格泼辣。父母在村主任的安排下早已为她安排好婚事。但马春并没有盲从长辈的意志,而是选择放弃了包办婚姻。在剧中,这当然给她乃至她的家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创作者最终设计这个年轻的农村女孩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事业,还当选了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尽管一路走来马春遭遇了重重阻碍,以及传统意识所造成的对于女性的偏见,但她毫不畏惧,坚持自己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一种进步,也顺应了时代的变迁。

再如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中的谢大脚,同样也是一个相当出彩的女性形象。首先,谢大脚性格豪爽,好打抱不平,这就跳出了以往农村剧中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温良贤淑”的窠臼,而是更多地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其次,谢大脚同样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中非常主动,非常执着。比如为了摆脱不幸婚姻的束缚,她在与前夫李福的斗智斗勇中敢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离婚以后,没有为传统世俗的眼光所限制,而是大胆地表达对村主任王长贵的好感,最终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合。应该说,马春、谢大脚这样的女性形象,凝结了农村在经济发展变化中的心理层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典型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这也让我想到了多年前一部农村剧《女人不是月亮》中的女主角扣儿,同样也是不甘于只做个贤妻良母,最终选择了去大城市发展,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小有名气的模特。实际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女性形象,在新世纪以来的东北农村剧中频繁出现。我认为在这类女性人物身上,观众能够看到新的生活所带来的女性意识的一种觉醒。

二、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踏入原本属于男人的世界。农村女性也不例外,她们有了新的追求、新的理想。这其实也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妇女解放。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类普遍解放的重要标准。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说:“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此,理所当然的,女性的地位与命运,也越来越成为创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深受观众喜爱的东北剧则更加强调了全新和多样的女性視角叙述。比如《乡村爱情》中的王小蒙,就是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在高考落榜后,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毅然选择自主创业,最后和家人一块儿办起了豆制品加工厂,带领着身边的乡亲共同致富。这种独立自主的个性在以往的同类型剧中是很少见的。再比如关注环境保护的东北农村剧《圣水湖畔》中的杨叶青,还有那部《女人的村庄》中的村主任张西凤,他们都是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崭新的乡村女性形象。作为所在村子的带头人,她们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实事。而作为女干部尤其是农村里的女干部,她们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敢于打破陈规,挑战男权文化,以一种聪明、能干、独立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对于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中对于女性的认知与塑造是一种可贵的突破。尽管上述这些女性,在剧中都经历了感情与事业上的重重阻碍,但她们最终还是靠着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包括男性在内的尊重与认可。可以说,在她们的身上,体现了新时期东北农村女性独立进取的理想与追求。事实上,女性的独立几乎必须以事业上的独立为前提。恩格斯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没有经济的独立,女性解放运动便无从谈起。追求女性解放首先追求经济上的独立,然后才是人格、政治上的独立,还必须有思想上、感情上的独立。”因此,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就必须拥有经济上的独立,这也是女性想要获得其他平等权利所具有的必要条件。

此外,这种独立自主还体现在人格上的独立。还是以《乡村爱情》来举例,在这部剧当中,与丈夫一道经营加工企业的王小蒙是一个很典型的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她年轻,受过教育,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在剧中,王小蒙无论在个人感情还是事业发展上都相当有主见,体现的是完整独立的人格形象,而绝非依附于男性的传统女性。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主动性的人物,创作者有意让王小蒙的公公谢广坤作为其事业发展的阻力出现。但有趣的是,往往是在事业与家庭发生两难的时候,王小蒙更多时候选择了事业优先,甚至丈夫谢永强也对此无可奈何。即便是在婆家、丈夫都反对自己的時候,王小蒙仍然一门心思投入在工厂建设上。当然,创作者为了刻画王小蒙这一形象性格中的积极主动,有些矫枉过正,让不少观众认为作为妻子和儿媳的王小蒙很多时候显得不通人情,这就是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所传播的内容对社会的影响不可轻视。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男性在黄金时段电视剧节目中出现的次数要远远超过女性。女性经常被描绘为年轻、迷人、富有爱心、情绪化,而且更多是出现在爱情和家庭类的节目中,甚至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与此相反,电视对男性的描述则常常是强劲有力的。从这一点来看,以《乡村爱情》等为代表的新世纪以来东北农村剧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能够抛开传统文化的束缚,体现了一种开放、平等的创作心态。通过对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的刻画,作品对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起到了一种颠覆作用,它也从侧面表现了当下农村女性的多元面貌与多样追求。

三、当下东北农村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缺失

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而言,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应该是和谐的、合作的。正如法国学者莫洛阿所说的:“没有两性的合作,绝没有真正的文明。”但是当下东北农村剧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却有一种过分强调“对抗”的趋势。创作者似乎倾向于把长期以来饱受压制的女性,塑造成戏谑男性、泼皮刁蛮的女性形象。这实际上是一种创作上的倒退。它只是把原先占主导的男性换成了女性而已。甚至有些创作者有意无意地将男性塑造成无理取闹、懒惰无能,以此反衬女性的“强势”。这无疑又陷入性别化塑造人物的窠臼之中了。它并不利于农村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比如同样属于东北农村剧的《女人当官》中的何小利、王红粉,这样的女性形象失去了人物形象所应该有的真实感,其实质是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是不可取的。严重点说,这可以算是对于现实的粉饰与美化。实际上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地位的提高,在我国农村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此外,广义来讲,农村女性形象还包括女童在内。考虑到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许多父母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就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女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存在。从媒体的报道来看,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往往更容易遭受到种种负面影响甚至是身体与心理上的伤害。但目前的东北农村剧,还没有出现对女童群体的形象塑造,这也是值得创作者深思的。

总而言之,为农村剧这一类型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的创作者需要深入生活,从现实中汲取养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广大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对于生活在那里的女性来说,精神上、心理上的变化,甚至比物质领域的变化还要大。从这一点而言,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主义的剧作上来。著名文艺批评家仲呈祥先生说得好:“文化化人,艺术养心。”对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而言,其艺术魅力的源泉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剧中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从这一点而言,未来农村剧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女性人物塑造,还是任重而道远。笔者在此也真诚地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有现实感和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出现在今后的农村剧当中。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 俞燕.论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四川戏剧,2014(2).

[3] 吴金娜,朱旭辉.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J].电影评介,2011(14).

[4] 王跃辉,李广强,尹恒.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农村女性角色转换[J].新闻世界,2010(6).

作 者:何 流,硕士,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讲师,研究方向:电视剧剧作理论。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新世纪女性形象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酷图爆语(5)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一对苹果开价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