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板拼板机的设计

2017-05-31 02:40杨佳澎柳卓明王浩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10期

杨佳澎+柳卓明+王浩

摘 要:本设计为一种木板拼板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挡块,所述挡块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顶端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顶端设置弹簧,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伸出第二滑槽并设置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设置第二滚轮,两个所述挡块之间设置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丝杆,所述丝杆上套设丝母,还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丝母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伸出第三滑槽并设置从动轮,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置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主动轮。

关键词:木板拼板机;挡块;活动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206

1 背景技术

在木板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宽度,会将多个木板进行拼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即加工人员先将粘合剂涂覆在木板的侧面,然后从左右两侧的最外侧的木板向中间挤压,将相邻两个木板的侧面粘合到一起,由于涂覆的粘合剂会有一定的厚度,即相邻的两块木板之间并不是紧密贴合的,如果相邻的木板之间不紧密贴合的话,则非常容易发生断裂的缺陷,另外,挤压过程中,中间的木板有可能出现向上翘起的情况,加工人员会使用双手将相邻的两块木板向中间挤压使相邻两块木板的上下表面平整,这样耗费体力,工作人员很难将多个木板紧密挤压到一起,费工费时。

2 设计内容

本设计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拼板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左右对称设置挡块,所述挡块相对的一侧纵向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顶端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顶端设置弹簧,所述活动杆的底端伸出第二滑槽并设置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设置数量、位置与第一滚轮相对应的第二滚轮,两个所述挡块之间设置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设置丝杆,所述丝杆与工作台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设丝母,还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与丝母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伸出第三滑槽并设置从动轮,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置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設置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轮与从动轮连接。

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设置螺杆,所述螺杆套设在弹簧内,所述螺杆的底端设置滑块,所述活动杆上设置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螺杆通过滑块、滑槽与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的顶端伸出第二滑槽并设置棱柱形的凹槽,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连接杆与凹槽相适应。

所述工作台远离从动轮的一端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转轴与工作台铰连接。

所述工作台对应位于第三滑槽的两侧对称设置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套设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挤压板连接。

所述挡块的长度小于工作台的长度。

3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2是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4是附图3是A处放大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工作台;11、木板;2、挡块;3、活动杆;31、弹簧;32、第一滚轮;33、第二滚轮;4、第三滑槽;41、丝杆;42、从动轮;43、主动轮;44、皮带轮;5、挤压板;6、电机;7、螺杆;71、滑块;72、凹槽;73、把手;74、连接杆;8、限位杆;9、第四滑槽;91、导向杆。

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设计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拼板机,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左右对称设置挡块2,所述挡块2相对的一侧纵向设置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顶端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活动杆3,所述活动杆3顶端设置弹簧31,所述活动杆3的底端伸出第二滑槽并设置第一滚轮32,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设置数量、位置与第一滚轮32相对应的第二滚轮33,加工时将木板11置于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33之间,第一滚轮32挤压木板11,使相邻木板11之间的表面保持平整,无需人工按压。两个所述挡块2之间设置第三滑槽4,所述第三滑槽4内设置丝杆41,所述丝杆41与工作台1转动连接,所述丝杆41上套设丝母,还包括挤压板5,所述挤压板5与丝母连接,所述丝杆41的一端伸出第三滑槽4并设置从动轮42,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设置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上设置主动轮43,电机6控制主动轮43带动从动轮42转动,挤压板5在丝母的带动下对木板11进行挤压,挤压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待木板11的粘合剂凝固即可,这样拼接出的一整块木板11则表面平整,不会出现翘起的情况,加工效果好,另外也省去了人工挤压,因此比较节省体力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