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和盈余反应系数的不对称影响研究

2017-06-01 12:50田高良李玥婷王建玲
预测 2017年3期
关键词:稳健性持续性盈余

吴 璇, 田高良, 李玥婷, 王建玲

(1.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2.香港城市大学 商学院,香港 999077)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和盈余反应系数的不对称影响研究

吴 璇1,2, 田高良1, 李玥婷1,2, 王建玲1

(1.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2.香港城市大学 商学院,香港 999077)

会计稳健性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潜在损害使其在准则制定与执行中饱受争议。本文实证探讨稳健性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与市场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稳健性显著降低盈余持续性但不影响盈余反应系数,表明稳健性在中国市场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不影响市场定价。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投资者权衡了稳健性降低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积极效应和稳健性降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消极效应,在对盈余信息定价时未受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导致稳健性不影响盈余反应系数。本文对大资金交易活动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种猜想。本文结果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强调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同时保留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辅助要求提供了实证依据。

会计稳健性;盈余持续性;盈余反应系数;会计信息质量

1 引言

虽然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存在诸多保护作用[1~3],但其很可能降低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会计稳健性通过对不确定性收益的推迟确认和不确定性支出的及时确认[4],使得企业盈余信息中不对称地包含更多的不利因素,造成盈余数字的系统性偏差,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定价作用。具体而言,会计稳健性对支出项目确认的“低门槛”让当期盈余中包含了更多低持续性的亏损盈余成分,这不仅使得当期盈余水平被低估,而且可能降低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的预测能力,即盈余持续性。作为衡量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指标,盈余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影响了财务估值模型中未来盈余估计时间点和盈余折现值的大小,从而影响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前人研究显示,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存在系统性正向关系[5,6],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会计稳健性导致盈余持续性降低,那么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市场对盈余信息的低效定价,影响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1980年,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已经指出,稳健性的概念可能与公允价值、中立性、可比性等重要会计信息质量要素相冲突,从准则层面提示稳健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2010年,FASB与IASB联合概念框架制定项目发布的FASB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和IASB概念框架公告均删去了“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素。此举进一步体现了准则制定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稳健性”这一饱受争议的会计惯例因其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潜在损害,正式从世界两大主流准则的概念框架中退出。然而“稳健性”退出概念框架并未影响具体准则细则的“隐性稳健”,例如计提预计负债等。2014年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改稿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依然保留了稳健性,并在具体准则中充分体现。中国的这一做法可能是权衡了稳健性对决策有用性的损害与稳健性对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保护作用后的决定,但尚未有文献实证检验稳健性在中国市场是否降低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以及影响市场定价的问题。

本文利用2007至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盈余持续性。稳健性在中国市场确实造成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降低。基于前人研究,如果稳健性降低了盈余持续性,那么其应该进一步降低盈余反应系数[5,6],然而本文未发现盈余反应系数因会计稳健性的横截面差异而发生显著变化。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管理层面临高市场压力,或者当企业较少受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时,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影响消失,而盈余反应系数也没有因外部环境的差异而发生显著改变。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投资者权衡了稳健性降低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积极效应与稳健性降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消极效应,在对盈余信息定价时未受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导致稳健性不影响盈余反应系数。本文对大资金交易活动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种猜想。

本文的贡献在于发现会计稳健性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盈余预测能力和决策有用性,但市场参与者稳健性的需求未进一步影响会计信息的市场定价。本文结果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者保留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辩证处理会计稳健性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这一对潜在矛盾提供实证解释和参考。以往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文献大多集中于稳健性对企业投融资效率影响的探讨[7],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领域,对准则制定者、股权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会计稳健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一个笼统概念,以往文献对于其存在多种维度的衡量方式,例如财务报告不透明度(可操控性应计)、盈余持续性等[8]。因此会计稳健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可能因后者衡量维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从财务报告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说,会计稳健性可以降低投资者、债权人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9],继而增强投资者、债权人与企业的契约效率,降低股权与债务融资成本[1~3,8,10]。在这个维度上,会计稳健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缓解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9]。

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角度来说,盈余持续性反映了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的预测能力,与投资者的经济决策直接挂钩[8]。盈余持续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或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另一种测度,与本文关注的问题最为相符,但前人文献却表明稳健性很可能损害这一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稳健性通过对“坏消息”更及时的确认[4],使得当期盈余中包含了更多低持续性且未来可能不会重复发生的亏损盈余成分。例如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时管理层需考虑与该项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流信息,一次性计提资产减值后未来期间很少会对同一资产进行连续减值,且一旦计提减值便无法转回。这使得本期盈余包含了未来可能不会重复发生的亏损盈余成分,且即使未来市场状况改善,资产增值也无法计入损益科目里,突显了这类盈余成分的“一次性”特征,造成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的预测能力减弱,即盈余持续性的降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1个研究假设:

H1 其他条件不变,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的预测能力。

2.2 会计稳健性、信息不对称与盈余反应系数

盈余反应系数体现了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是衡量盈余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5,6,11]。高盈余反应系数说明市场对盈余信息反应明显、股价与公司基本面关联程度高、盈余信息含量高,反之盈余信息含量低。Kormendi和Lipe发现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反映存在系统性正向关系[6]。基于2.1节理论分析和Kormendi和Lipe的研究,如果会计稳健性造成盈余持续性的降低,那么其应该进一步降低盈余反应系数,减少盈余信息含量。另一方面,盈余持续性的降低会影响投资者对财务估值模型中未来盈余估计时间点和盈余折现值大小的判断,造成低盈余信息质量,负向影响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因此,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角度本文认为:会计稳健性因其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作用应当降低股价与公司基本面间的关联程度,即降低盈余反应系数。

虽然会计稳健性可能会损害决策有用信息的市场定价效率,降低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但会计稳健性对降低投资者、债权人与管理层间信息不对称的外部利益保护功能使得市场对稳健性仍然存在需求[1~3,9,10]。Watts认为,会计稳健性可以减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报告行为从而避免过度支付管理层业绩薪酬,还可以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股利支付行为而拒绝NPV为正的投资项目,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减少代理成本[12,13]。Guay和Verrecchia经过理论分析,认为稳健性将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造成损害从而带来成本,但稳健性又能使得契约效率增强而带来收益[14]。综上可以推测,会计稳健性对代理问题、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又可能提升股价与企业基本面的关联程度,即提升盈余反应系数。因此,从会计稳健性缓解代理问题的角度本文认为:会计稳健性因其对投资者的保护作用应当增加盈余反应系数。

经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会计稳健性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受到一对相反因素的作用,最终稳健性如何影响盈余反应系数取决于中国市场两方面因素的相对强弱。基于事前分析,两方面因素不同的强弱关系使得稳健性可能正向、负向或者不影响盈余反应系数。为了文章简洁性,本文在提出假设时不采取同时提出三种竞争性假设的做法,而只选取一种原假设状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2个研究假设:

H2 其他条件不变,会计稳健性对盈余反应系数不产生影响。

基于前文分析,稳健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因会计稳健性可以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代理问题,保护投资者利益[1~3,9,10,12,13],投资者对稳健会计政策存在需求。由于市场对于稳健性受到一对相反力量的影响,稳健性对盈余反应系数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强弱。但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对稳健性的需求很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对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的考察可以进一步分析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产生不对称影响的原因。显然,拥有资金实力的大股东相比于小股东或散户而言与企业存在更强的利益依存关系,更有限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需要。对于他们而言,会计稳健性带来代理成本减少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很可能大于因稳健性造成决策信息效率的损失,因此会计政策越稳健的企业越可能受到大资金的青睐。如果稳健性与公司股票大额买入行为存在正向关系,则表明使得稳健性对盈余反应系数本应存在的负向影响消失的原因可能在于大资金对稳健会计政策的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第3个研究假设:

H3 其他条件不变,会计稳健性与公司股票大额买入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与样本

3.1 会计稳健性的衡量

本文借鉴Khan和Watts[15]的方法,使用扩展后的Basu模型[4]计算稳健性

EPSi,t/Pi,t-1=β0+β1Sizei,t+β2MBi,t+β3Levi,t+Di,t(θ0+θ1Sizei,t+θ2MBi,t+θ3Levi,t)+Ri,t(γ0+γ1Sizei,t+γ2MBi,t+γ3Levi,t)+Di,tRi,t(φ0+φ1Sizei,t+φ2MBi,t+φ3Levi,t)+εi,t

(1)

本文先对模型(1)回归,获得回归系数后带入公司层面数据,计算得到稳健性指标CScore

CScorei,t=φ0+φ1Sizei,t+φ2MBi,t+φ3Levi,t

(2)

CScore为公司层面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增量敏感程度,其值越大说明会计政策越稳健。郑宝红和刘亚伟已证实CScore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16]。

3.2 模型设计

本文使用当期CScorei,t与当期盈余Earni,t的交乘项来反映稳健性对当期与未来一期盈余关系的调节作用

Earni,t+1=β0+β1Earni,t+β2CScorei,t+β3Earni,t×CScorei,t+∑β×Controls+∑β×Controls×Earni,t+Industry&Year_Dummies+εi,t

(3)

模型(3)用于检验假设H1,其中β1反映了盈余持续性,β1值越大说明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的预测能力越强。交乘项系数β3反映了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调节作用,预期符号为负。

为了检验假设H2,本文使用如下模型进行分析

SARi,t=β0+β1UEi,t+β2CScorei,t+β3UEi,t×CScorei,t+∑β×Controls+∑β×Controls×UEi,t+Industry&Year_Dummies+εi,t

(4)

其中SARi,t为经过市值规模调整后的超额市场回报,UEi,t为t期公司i未预期盈余,本文分别使用面板AR(1)模型回归残差项UE1i,t以及随机游走模型计算的未预期盈余UE2i,t作为模型(4)中未预期盈余UEi,t的代理变量。β1为盈余反应系数,β1值越大说明市场对盈余信息反映程度越高,盈余信息含量越高。交乘项系数β3反映了稳健性对盈余反应系数的调节作用。

为了验证假设H3,本文使用模型(5)分析会计稳健性与大额买入行为NLBuyi,t的关系

NLBuyi,t=β0+β1CScorei,t+∑β×Controls+Industry&Year_Dummies+εi,t

(5)

本文使用净买入大单数量NetLargeBuyNi,t和净买入大单金额NetLargeBuyVi,t作为模型(5)大额买入行为NLBuyi,t的代理变量。

3.3 控制变量

对于模型 (3)、(4),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经营性应计项目OptAcc:研究发现应计项目持续性低于其他盈余成分,影响盈余持续性,同时应计项目的低持续性也反映在市场定价中[11]。是否发生并购重组MA:特殊项目影响盈余持续性[8],此处以是否发生并购重组作为特殊项目的替代。盈余波动性Earn_Vol与收益波动性Ret_Vol:盈余波动性影响盈余可预测性,并且收益波动性与投资者预期盈余水平和市场收益水平相关[17,18]。账面市值比BM:账面市值比与会计稳健性相关[15,19]。上市年限Ylist:研究发现近年来会计稳健性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19]。本文在模型(3)、(4)中进一步控制这些变量与Earni,t(UEi,t)的交乘项。由于大部分研究盈余持续性和盈余反应系数的前人文献均不加入任何控制变量[5,8,11],本文同时列报不加入控制变量的模型(3)、(4)回归结果。对于模型(5),本文使用公司规模Sizei,t、账面市值比BMi,t、资产负债率Levi,t、销售增长Growthi,t、无形资本密集度Intani,t、盈余变化水平UE2i,t、盈余水平Earni,t、市场收益波动性Ret_Voli,t、盈余波动性Earn_Voli,t、上市年限Ylisti,t和行业内公司数量IndNumi,t作为控制变量,详细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3.4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7~2014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全部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本文对所选数据进行了如下筛选:(1)剔除金融行业样本;(2)剔除上市时间不足一年的样本;(3)在处理盈余波动性数据时剔除了财务数据不足5年的样本;(4)在处理规模调整超额回报时剔除因停牌造成的缺失变量。经过筛选,变量盈余波动性获得8779个观测,规模调整超额回报获得9942个观测,其他变量获得10090个观测。本文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1%(99%)水平的Winsorize处理。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会计稳健性、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

表2 会计稳健性、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括号列示t值经过公司层面聚类处理。下同。

表2列示了对假设H1和H2的实证检验结果。在对规模调整超额回报进行回归时,由于结果类似,此处只列示以UE1i,t作为未预期盈余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表2列(1)、(2)中盈余水平与会计稳健性交乘项Earni,t×CScorei,t的系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了盈余持续性,因此假设H1成立。而表2列(3)、(4)中未预期盈余与会计稳健性交乘项UE1i,t×CScorei,t系数均不显著,说明盈余反应系数未受到稳健性的影响,假设H2得到支持。表2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和盈余反应系数存在不对称影响。

4.2 市场压力假设下的进一步分析

于忠泊等的研究发现,以媒体关注为代表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会给管理层带来极大的市场压力。市场压力不但不能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反而会迫使管理层为了满足市场预期而加剧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且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在分析师跟踪较多的企业中更显著,于忠泊等称之为市场压力假设[20]。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中,也可找到管理层因外部市场压力而采取相应激进行为的例子。例如吕伟发现,分析师关注度高的企业更可能采取激进的避税行为[21]。基于市场压力假设,如果管理层面临高市场压力,那么其更可能通过各类利润平滑行为增加盈余持续性,满足市场预期。已有研究表明,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不会影响会计稳健性[22]。那么因管理层盈余操控,面临高市场压力的企业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影响很可能会消失。本文分别引入媒体关注和分析师关注作为市场压力的替代变量,进一步检验市场压力假设下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和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媒体关注和分析师关注的定义见表1。

表3 市场压力假设的进一步分析

续表3

表3列示了市场压力对本文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发现,当管理层面临高媒体关注压力(即Media=1)或者当管理层面临高分析师关注压力(即Ana_Follow=1)时,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影响消失,这种负向影响仅存在于面临低市场压力(即Media=0或Ana_Follow=0)的公司中。当Media=0或Ana_Follow=0时,Earni,t×CScorei,t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与市场压力假设相符:市场压力很可能造成管理层激进的盈余操控行为从而削弱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影响。但是公司盈余反应系数并没有反映不同市场压力情形下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差异,说明市场参与者对企业面临的媒体或者分析师关注压力并不敏感。

4.3 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研究表明会计稳健性同时具有债务和权益融资效用,有助于降低企业与债权人或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获得融资能力[9],因此强势利益相关者(债权人、机构投资者)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需求以保护自身利益[1~3]。现实中,强势利益相关者(债权人、机构投资者)往往有能力与管理层达成书面或者隐性契约从而直接干预企业会计政策、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例如商业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会对企业财务报告施加相关附加条款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健性,前人的研究也发现了商业银行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这种影响[2,10]。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受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的企业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存在负向作用,较少受到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的企业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作用消失。本文使用商业银行贷款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强势利益相关者的替代变量,进一步分析本文研究问题。银行贷款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变量的定义可见表1。此处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与前文市场压力的区别是:强势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与管理层的联系机制(如债务契约、股东大会等)直接约束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行为;而市场压力的施加方无法直接影响管理层的财务报告行为,管理层有相对更多的手段来操控盈余以达到市场的预期。

表4 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续表4

表4列示了商业银行与机构投资者两类强势利益相关者对本文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发现,当管理层受到商业银行利益影响较大(Loan=1)时或当受到机构投资者利益影响较大(Inst=1)时,Earni,t×CScorei,t系数分别在1%、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存在负向影响。在较少受到商业银行利益影响(Loan=0)或较少受机构投资者利益影响(Inst=0)的公司中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作用消失。但当期盈余反应系数并没有反映不同利益相关者影响下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差异,说明市场参与者对企业是否受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并不敏感。

4.4 基于大额买卖行为的分析

在未列示的表格中,本文通过对模型(5)的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与净买入大单成交数量和净买入大单成交金额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假设H3得到验证。基于前文分析,强势利益相关者对会计稳健性存在需求[1~3],因此有资金实力的市场参与者对会计政策稳健企业的大额买入行为很可能是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不对称影响形成的原因。

会计稳健性的横截面差异很可能内生地被公司治理强度所决定[23],例如公司治理强度越高的企业会计政策越倾向于稳健[24]。另一方面,公司治理强度高的企业越可能被大资金青睐,本部分实证结果可能受到公司治理因素同时作用于会计稳健性和大额买入行为的影响。为了控制因遗漏变量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借鉴Kim和Zhang[24]的方法,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排除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影响,同时加入年度虚拟变量以控制遗漏变量的潜在年度差异[23]。对于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拒绝个体异质性残差项与模型所有随时间变化与不随时间变化变量不相关假设的p值为0.1088,界于显著不显著之间。为了稳健起见,本文同时考察了模型(5)固定效应回归与随机效应回归的结果,其结果均支持会计稳健性与大额买入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5 结论与启示

会计稳健性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潜在损害使其在准则制定和执行中饱受争议,但少有研究实证探讨稳健性对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与市场定价的影响。本文利用2007至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与盈余反应系数的不对称影响。具体而言,会计稳健性降低了盈余持续性但不影响盈余反应系数。进一步分析表明,当管理层面临高市场压力或当企业较少受强势利益相关者影响时,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影响消失,而盈余反应系数没有因外部环境的差异而发生显著改变。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投资者权衡了稳健性降低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积极效应和稳健性降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消极效应,在对盈余信息定价时未受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导致稳健性不影响盈余反应系数。本文认为,有资金实力的投资者对稳健会计政策的需求可能导致了这种不对称的市场状态。通过对市场交易数据的分析,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发现会计稳健性与市场大额买入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支持了本文的猜想。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在中国市场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盈余预测能力(决策有用性),但投资者对稳健性的需求未进一步影响会计信息的市场定价。以往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文献大多集中于稳健性对企业投融资效率影响的探讨[7],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领域,并为准则制定者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一方面,稳健性在中国市场确实降低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在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趋同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准则制定者有必要注意到稳健性的这一潜在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稳健性未影响会计信息的市场定价,表明中国市场依然存在对于稳健性的需求。这一经验结论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强调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同时保留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辅助要求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助于准则制定者辩证处理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这一潜在矛盾。同时,本文结论也可为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未来盈余预测与市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1] 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0,(1):28-34.

[2] 祝继高.会计稳健性与债权人利益保护——基于银行与上市公司关于贷款的法律诉讼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5):50-57.

[3] 于忠泊,田高良,张咏梅,等.会计稳健性与投资者保护:基于股价信息含量视角的考察[J].管理评论,2013,25(3):146-158.

[4]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 24(1): 3-37.

[5] Collins D W, Kothari S P. An analysis of intertemporal and cross-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9, 11(2): 143-181.

[6] Kormendi R, Lipe R. Earnings innovations,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stock return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1987, 60(3): 323-345.

[7] 张敦力,李琳.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11,(7):19-23.

[8] Dechow P, Ge W, Schrand C. Understanding earnings quality: a review of the proxies, their determina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50(2): 344- 401.

[9] Lafond R, Watts R L.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conservatism[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8, 83(2): 447- 478.

[10] 赵刚,梁上坤,王玉涛.会计稳健性与银行借款契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12):18-24.

[11] Sloan R G. Do stock prices fully reflect information in accruals and cash flows about future earning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3): 289-315.

[12] 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 17(3): 207-221.

[13] 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I: evidence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 17(4): 287-301.

[14] Guay W, Verrecchia R. Discussion of an economic framework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 and Bushman and Piotroski(2006)[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1): 149-165.

[15] Khan M, Watts R L. 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9, 48(2): 132-150.

[16] 郑宝红,刘亚伟.C-Score在我国的适用性[J].预测,2014,33(2):71-74.

[17] Sadka G. Understanding stock price volatility: the role of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45(1): 199-228.

[18] Dichev I D, Tang V W. Earnings volatility and earnings predictabi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9, 47(1): 160-181.

[19] Roychowdhury S, Watts R L.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market-to-book and conservatism in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44(1): 2-31.

[20] 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等.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1,(9):127-140.

[21] 吕伟.分析师跟踪、产权安排与公司避税行为——来自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11):60- 66.

[22] 肖成民,吕长江.利润操纵行为影响会计稳健性吗?——基于季度盈余不同汇总方法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9):17-24.

[23] Beekes W, Pope P, Young S. The link between earnings timeliness, earnings conservatism and board composition: evidence from the UK[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04, 12(1): 47-59.

[24] Kim J B, Zhang L.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 firm-level evidence[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6, 33(1): 412- 441.

The Asymmetric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to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

WU Xuan1,2, TIAN Gao-liang1, LI Yue-ting1,2, WANG Jian-ling1

(1.SchoolofManagement,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2.CollegeofBusiness,CityUniversityofHongKong,HongKong999077,China)

The potential adverse impact of conservatism on the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makes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sm being disputed among standard setters and practitioner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conservatism on decision usefulness and market pricing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e find that conservatism significantly reduces earnings persistence but has no impact on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 (ERC), which implies that conservatism reduces decision usefulness but has no impact on the pricing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Chinese market. Based on prior research, we conjecture that this neutral effect of conservatism on ERC is due to investors tradeoff betwee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onservatism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onservatism on decision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ence, investors are not influenced by conservatism when pricing firms’ earnings. Our conjecture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analyzing behaviors of market large trade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empirical basis for standard setters to put emphasis on the decision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meanwhile retain conservatism as a supplementary requirement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earnings persistence; earning response coeffici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2016- 06- 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2163,71672141,71302195);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201110019)

F832.5

A

1003-5192(2017)03- 0042- 08

10.11847/fj.36.3.42

猜你喜欢
稳健性持续性盈余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什么是HPV持续性感染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会计稳健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