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万绿园公园边缘空间环境行为研究

2017-06-01 11:20李晓甜
绿色科技 2017年9期

李晓甜

摘要:运用抽样调查和环境行为观察两种研究手段,从人的行为活动对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分析了海口万绿园边缘空间的设计,总结了影响城市公园边缘空间活力的关键设计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万绿园;边缘空间;环境行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2803

1 引言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是指城市公园绿地与周边城市用地直接相接触的绿地空间,是从属于公园绿地范围内的,包括其周围相邻异质空间或城市用地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空间以及空间内的各种园林要素[1]。城市公园边缘空间不仅对公园绿地边界起着基本的界定作用,还与城市用地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并影响着公园绿地空间,同时也是提升公园周边用地环境价值和提高公园绿地使用率最具潜力的区域[2]。

针对公园使用者的心理研究表明,公园边缘空间是游人最喜欢逗留的地方[3],作为城市用地与公园绿地的过渡地带,这里人流量大,人群活动类型丰富,其设计也应充分满足游人的需求。然而,在传统思想影响下,许多设计师往往束缚于公园内部环境的塑造,从而忽略了边缘空间的重要性[4],对边缘空间欠缺细致的思考。目前一些针对边缘空间的研究也仅仅停留于空间本身,没有从其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来进行衡量,导致现在许多公园绿地边缘空间虽有设计塑造但使用率很低,没有使边缘空间起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浪费。

笔者从人的行为活动对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析海口万绿园边缘空间的设计,从而探讨如何创造出符合人的行为需求和真正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园边缘空间。

2 场地概况

2.1 万绿园公园概况

万绿园公园位于海口市北部填海区,北临琼州海峡,南面隔滨海大道与金融贸易区相望,东连海口体育馆,西面与市人大、政协大会堂和高级商住区相邻。万绿园是海口市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海滨生态公园,也是游人和海口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场所,平均每天人流量3万人次,最多时达到15万人次[5]。

2.2 万绿园公园边缘空间的类型及特点

万绿园边缘空间因与不同类型城市用地相邻,主要有4类形式不同的边缘空间(图1):西侧边缘空间与人大会堂相邻,与西入口相邻的一半边缘空间为草坪结合植物(A1),另一半空间被花卉市场占据(A2),此侧边缘空间形式单一,植物景觀较好,未设置休憩、娱乐等设施;南侧边缘空间(B)紧邻滨海大道,空间形式丰富,植物景观良好且对空间有一定的围合作用,设施较为健全,但噪音、空气污染较大,此侧边缘设置了主入口,为公园人流量最大的出入口;北侧(C1)东北侧(C2)边缘空间为滨海空间,可眺望海景,视野开阔,种植较多椰子树,椰风海韵,独具热带风情。一条园路将海与公园分割,沿路设置了一些座凳、垃圾桶、路灯等基础设施,设置少量滨海活动空间,驳岸为水泥砌筑,生硬呆板;西北侧边缘空间(D)与高级商住区相邻,但目前处于未开发状态,植物杂乱,导致此边界和此侧的入口、停车场几乎无人问津。

万绿园边缘空间的使用人群主要是在万绿园周边生活、工作的市民和来万绿园观光游玩的游客,他们的行为通常为锻炼、穿行、观海、聊天、照相、骑自行车等。

3 研究方法

对万绿园边缘空间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①抽样调查法,对公园边缘空间的使用者进行随机访谈,提出拟定的相关问题,从而把握人们对万绿园边缘空间的整体印象。②场所观察法,观察时长为3个工作日和1个假日,每天早、中、晚3个时间段分别对边缘空间使用者的活动状况与活动区域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4 结果与分析

4.1 访谈抽样调查研究分析

访谈拟定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公园边缘空间对游客需求的满足程度和边缘空间现状的整体评价。在调查过程中一共随机地对50位游客进行了完整的访谈,其中包括中老年人、年轻人和公园的工作人员。从表1和表2中,可以大体把握万绿园边缘空间在游客心中的整体印象。

4.2 环境行为观察与分析

4.2.1 边缘空间环境行为的群体特征

通过了解公园边缘空间中不同的人群阶层分布情况,可以体会边缘空间具体的功能[6]。早上的晨练人群多是公园附近居民,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健身活动包括舞剑、打太极、慢跑等。白天市民、游客居多,其中主要为青年和中年人,他们的行为活动包括观景、散步、穿行、休息、聊天、娱乐等。黄昏以后,人群比较复杂,既有附近居民、附近上班人群,又有其他骑车、乘公交前来的市民,他们的活动主要为散步、锻炼、休息、聊天、娱乐、穿行等。

4.2.2 边缘空间环境行为的空间特征

不同类型的周边用地性质影响着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决定了不同性质的活动,不同性质的活动则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环境。但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游人对同一类型边缘的不同空间的使用频率却大不相同。

南侧濒临滨海大道的边缘空间中,离道路越近,空间使用频率越低,人流量越小。因为滨海大道作为城市主干道,尾气和噪音对相邻的边缘空间造成极大污染。紧挨道路设置座凳的空间,人们只会穿越或短暂停留。而离道路稍远,且用植物进行适当隔离的空间,有较多活动行为在此发生,但实际这类空间中却坐椅配置不足,遮阴效果差,对空间的有效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北侧与东北侧边缘空间结构大致相同,但使用人流量却相差甚远,北侧的人流量远远大于东北侧人流量。据观察,除东北侧相对较偏僻,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北侧边缘空间座椅、垃圾桶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植物景观相对较好;而东北侧边缘空间没有设置座椅,植物景观杂乱。

4.3 研究小结——万绿园边缘空间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万绿园目前边缘处理方式为开放型边缘空间模式。其周边用地性质包括:商业用地、城市道路、城市水体、行政办公用地和居住用地。各边缘空间的功能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周边城市用地的性质,现有空间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游人的使用需求。北侧边缘空间滨临大海,是万绿园人流最大的边缘空间,使用人群为市民和游客,人们最喜欢在此观海、散步、休息、锻炼,但其形式单一,活动空间不足,缺乏亲水空间;东北侧边缘空间虽形式与北侧形式相近,但由于缺乏座凳等基础设施,除道路外没有任何活动空间,其活力相比北侧大打折扣。南侧边缘空间与城市主干道相邻,且主入口设于此,本应最富活力,但设计未考虑到汽车所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因素,大部分设有休息设施的空间都直接与道路相邻,使用率较低,仅有行人在此做短暂停留;离道路稍远的空间使用率相对较高,使用行为包括锻炼、散步、休息、穿越等。西侧边缘空间因形式过于简单,且无座椅、照明等基础设施,使用率最低,只有附近居民、商贩和个别游客关顾,最多的行为是穿越,偶有人坐在草坪休息。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得出影响边缘空间活力的设计因素主要为:设计是否考虑到周边用地对边缘空间的影响;空间的设置是否符合其功能需求;空间的形式是否丰富;配套设施是否完善。

5 城市公园边缘空间设计的思考

(1)公园绿地边缘空间功能的确定应按照这样的思路:周边用地性质—人群性质—活动内容—场地功能[7],空间的设置应符合其功能需求即相应人群的活动需求[8]。如公园周边用地的性质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使用者主要为附近居民,那么该段边缘空间应设置出入口和休憩、娱乐、边缘通行等作用的活动场所;当公园的周边用地为商业用地时,其使用者则主要为商业人士,这段边缘空间则应设置包括社交、休闲等活动场所。

(2)周边用地中的有利因素(可作为借景的因素,如海)应被积极“引入”边缘空间,两者之间交接处应注重生态,不宜生硬影响景观,同时此类边缘应设置较多观赏游览与活动空间;周边用地中的不利因素(如噪音、空气污染等)应用植物等景观元素进行有效隔离,此类边缘中的休息、活动空间应尽量设置在靠公园一侧。

(3)边缘空间的形式应避免单一,要注重空间上的变换[9],强调空间给人带来的丰富体验,同时也要注重边缘界定方式本身的组合。

(4)公园边缘空间要合理配置休憩设施、照明设施、公园绿地导游图和指示牌、盲道和轮椅坡道、垃圾箱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10]。

6 结语

现代生活的多样化较为明显,自发性的活动内容丰富,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相应的场所和设施来满足[11]。城市公园的边缘空间毗邻城市各类用地,人流量大,发生的活动类型较多。因此,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师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角度出发进行设计[12],创造出富有活力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城市公园边缘空间。

参考文献:

[1]陈 丹.城市公园绿地各类边缘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贾子超.北京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3]胡延利.边缘空间与行为关系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0.

[4]邢 忠,王 琦.论边缘空间[J].新建筑论坛,2005(2).

[5]宫春亭.基于游憩行为的海口万绿园调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312~316.

[6]郭志宏,金 熙.益阳市秀峰公园环境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建筑艺术年鉴,2005(8).

[7]宫楚楠,李 静.公园边缘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26):12993~12995.

[8]廖文雯.城市综合公园改造中设计理念的更新——基于對开放式公园边界改善的思考[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9]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6).

[10]张树楠,尚改珍,董英魁,等.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60~15861,15873.

[11]吴庆书,陈业群,李远树.生活化园林——海南热带居住区园林设计[J].广东园林,2013(2):48~51.

[12]李 静,杨 杰,张 鑫.园林中边缘空间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