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之音乐分析

2017-06-01 11:21吴欣阳
艺术评鉴 2017年5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

吴欣阳

摘要:文章对黄安伦生平及《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进行概述,并对全曲各乐章进行曲式结构分析以及文字描述,进而阐述该作品的旋律、节奏及音程特点。

关键词: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32-03

一、作者生平

黄安伦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他生于1949年,五岁起岁父母学习钢琴,七岁完成第一部钢琴曲集,十一岁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十九岁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在张家口清水河劳动,同时在当地歌舞剧团工作,师从陈紫先生学习民间音乐及作曲。这些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1976年他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并任中央歌剧院专职作曲家。80年他赴加拿大留学,先后求学于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及耶鲁大学。他于83年获得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学士,并于86年以“最优秀奖”获耶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

黄安伦已入选《世界名人录》及《中国百科全书》,他同时还受邀成为加拿大作曲联盟的成员,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是中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严肃音乐的所有领域,包括歌剧、芭蕾、合唱、声乐、器乐、协奏曲、以及二十多部交响乐。他的芭蕾舞剧《敦煌梦》被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一。

二、创作背景

黄安伦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98~1999年间,题献给其挚友许斐平。当时黄安伦旅居加拿大,每天天没亮就起来作曲,一种“孤寂的长廊”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时许斐平和阿镗都分别打电话给他鼓劲,因此这部作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部协奏曲首演于1999年7月4日,由作曲家本人指挥,许斐平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在上海音乐厅举行。2001年4月,由俄罗斯指挥家康斯坦丁·克里缅茨指挥俄罗斯爱乐乐团在莫斯科演奏,许斐平独奏,并录音。录音后作品最后定稿,全曲约48分钟。在2001年许斐平车祸罹难后,这部作品由龙音唱片公司出版,CD名为《斐平绝唱》。

2003年,这部协奏曲在李心草的指挥下,由中国交响乐团于许兴艾于2002年11月底在北京首演并引起轰动。当时有乐队队员说这部钢琴协奏曲“怎会‘这么中国,一点也不像在国外做的?旋律好像用不完——现在已很少有人这样作曲了……”。黄安伦虽然离开祖国多年,但他的中国心一直未变;同时,在现代作曲技法铺天盖地席卷全球的这个时代,他仍旧在坚持“在伟大先辈的传统基础上继往开来”的信念。

三、作品分析

《第二钢琴协奏曲》为三乐章协奏曲。三个乐章有机地统一在一个音核上,即第一乐章开头的C、bE、C、F四个音上。

(一)结构与内容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

此乐章为c小调,主部主题建立在弗里吉亚下行小调上。该乐章采用双呈示部奏鸣曲式,整个呈示部从开头至第321小节,充满了张力。它的两次出现均采用了不同的展开手法,在调性及结构布局上都有所变化。展开部从地322小节直至405小节。展开部中使用了主部主题第二乐句结尾的一个十六分音符的动机。这个动机是整个展开部里最为激动人心的一笔。再现部的结构与第二呈示部的结构基本类似,但在音乐展开的手法上比呈示部更加开放大胆。从第522小節至结尾为尾部。尾部中有以简短的华彩段,此华彩段在强烈地交响性展开段后边。华彩段中大量的双三度,这是特地为许斐平而量身定做的,因为许斐平11岁时就以肖邦“三度练习曲”震惊乐坛。

此乐章的音乐充满了张力,开头的第一个八小节乐句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此乐句庄严厚重,并开门见山地把整部作品所有的核心要素都交待了清楚。连接部的音乐倾向性非常明显,绵延不断的定音鼓给整个连接部笼罩上了一层阴暗的气氛。

副部宛如一首抒情女高音的浪漫曲,其旋律带有塞北风格。

展开部由一个响亮的乐队全奏开始,音乐形象开阔大气,充满了动力。由第一乐句构成的动机贯穿了整个展开部,这个把展开部推向了高潮后直接以乐队全奏进入再现部。最后音乐在意志坚定的五个和弦中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

第二乐章为复三部曲式。包括:引子(1-10小节),A段(11~42小节),B段 — 三声中部(43~99小节),A' —再现段(100~134小节), Coda(135小节-结尾)。此乐章由深沉的三个主题组成。这三个主题在乐章开头时依次出现,而经过了乐章中部宽广的展开后合为一体。第二主题在再现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整个乐章情感的高潮。乐章结尾处犹如赞美诗般的清纯甜美,飘然上升。

此乐章是首美丽的浪漫曲。第一主题由大提琴演奏,音乐平稳而深厚。第二主题有点不稳定,像是一种情感上的积累最后宣泄出来。第二主题比较长,其音乐发展手法有点类似于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第三主题由双簧管演奏,是个甜美的主题,其悠扬的旋律似乎就是专门为双簧管发甜的音色而做的。从中段开始,黄安伦就不断的利用这三个主题去发展旋律,最后,在第71-95小节中,三个主题合成一条旋律,此处的音乐翻滚而激动。这条旋律的结尾是一个由第一乐章第一乐句中的三连音构成的动机。第120-134小节为本乐章的高潮,音乐经过前段漫长的积累,音乐在这里一泻而出,畅快淋漓。随后,音乐逐渐平缓,最终如赞美诗般缓缓上升消失。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

此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复杂。豪迈有力的主题与宽阔舒展的副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子的旋律骨架取自于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而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中的弗里吉亚下行,在引子与主部主题中随处可见。主部主题为乐段,结构为(2+2+5)。在呈示部中,主部连接部与副部结束部分别呈单一部曲式与带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出现。在主部连接部中,乐段直接由主部主题发展而成,其乐思高度统一。副部的主题非常具有歌唱性,气息非常绵延。主要动机来自于第一乐章展开部动机的结束部由两个对置乐段组成。

第三乐章的展开部长达复杂,展开部的前奏在整个乐章中同时兼有间奏的作用。展开部由引子、两个互相对置的单二部曲式以及五个乐段组成。展开部中的B乐段有大量引子中的素材出现,在结构上也可视作为再现部的引子。

再现部为倒置再现,主部主题在华彩段中出现。更为有趣的是,主部主题出现时,其构成乐段的位置也呈倒置状态出现。

再现部之后是长大的尾部。尾部中第一乐章第二呈示部的引子紧接在慢慢消失的第三乐章副部主题中出现,宛如一切都回到了开头。最后音乐在热烈辉煌中结束。

此乐章是个火热的乐章,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非常明显。第三乐章的引子、主部主题均由第一乐章第一乐句中的材料构成。主部由一长乐段一气呵成,激动畅快的气息一直保持到副部。

副部宽敞优美,由大提琴演奏,音乐形象浑厚广阔,黄安伦在旋律上的天赋在这些抒情性段落中表露无疑,他的旋律气息长大且变化多端。结束部的动机来自于第一乐章第一乐句的末尾,充满了动力。

第三乐章的展开部结构复杂,音乐形象丰富。这里有激动的、如歌的、火热的、灵巧的,整个展开部是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结束部的中段出现了第一乐章第二呈示部的引子。当这个旋律在一片静寂中缓缓奏出时,整个音乐笼罩着一层怀旧伤感的气氛,好像一切回到了开头。最后,这条旋律跟出现时一样,在静寂中消失了。随着一个灵巧的动机,第三乐章的主部主题一下子冲了进来,最后,整个音乐结束在辉煌热烈中的尾奏之中。

(二)作品特点

1、旋律特点:

黄安伦认为“旋律好像用不完”这话对于他来说是最高奖赏。在他的创作中,旋律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同于贝多芬的创作风格,黄安伦的协奏曲即使是在结构非常复杂的情况下,仍旧把旋律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可以说,他的结构是为了旋律而服务的。同时,黄安伦特别擅长写长气息旋律,这也许和他曾经受俄派作曲家以及传统音乐影响有很大的原因。纵观整部协奏曲,大量的段落并不容易划分出确切的结构,因为几乎所有的段落都是由长气息的旋律连着的。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如第一乐章呈示部与再现部的副部结束部。严格来说,这一乐章副部与结束部并不容易区分,因为它们都是由重要性对等的旋律组成的,并且一气呵成,气息绵延不断。在这一乐章中,第一呈示部与第二呈示部的副部呈倒置关系,但从音乐上来看,副部与结束部并无明显界限。无论它们之间的旋律如何组合,音乐的效果却总是特别地连贯。这和黄安伦把旋律的地位看得非常重是分不开的。第二乐章中,三个主题同样是一气呵成。黄安伦曾说,这三个主题有对等的地位,但表现在作品中,三个主题由于性格不同,而导致第二主题尤为长,第三主题却只有一个乐段。不过这恰恰非常符合这三个主题的性格。第一个主题舒缓宽广,第二主题犹如情绪的积累并宣泄,而第三主题甜美异常。舒缓宽广与积累宣泄都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容纳并发展音乐的内容,而甜美的旋律只需要一个确切的形象就能非常明确地表现出来。在第二乐章展开中部的结尾处,三个主题合而為一,它们的主要音程及节奏形态在同一个乐段中有机而统一地出现,由此可见黄安伦在安排旋律中下了多大的功夫。

2、节奏与音程特点:

黄安伦作品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他对节奏非常敏感。他曾写有不少舞蹈音乐作品,因此他对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的精准。他的同一个乐句中经常使用大量不同的节奏型,而这些节奏型又成为了后边发展的动机。在黄安伦的创作中,节奏与旋律是有机统一的,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第一乐章的第一句。第一句开头的四个音由小三度、纯四度与纯二度构成,这四个音包含有一附点节奏;第三小节有一三连音;第八小节有一十六音符动机。而纵观整部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副部是有纯二度、纯四度与小三度构成,为第一句开头的四个音之重组;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动机与第八小节十六音符动机如出一辙;第二乐章第一主题由纯二度、纯五度、小三度组成,第二主题由纯二度、小三度组成、第三主题由纯四度、小二度组成,均为第一乐章第一句开头四个音之重组;至于第三乐章,由第一乐章第一句之因素构成的旋律、动机以及和声进行就更多了,可以用比比皆是去形容。黄安伦对节奏与音程的天赋,使得他的写作即使是在以旋律为最重要核心的情况下,仍旧能很好地把握住整部作品的结构,使得整套协奏曲浑然一体。

四、结语

黄安伦作为我国第三代作曲家,无论是作曲技法还是作品内涵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他的《舞诗》成为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的指定曲目,郎朗也曾演奏他的《序曲与舞曲》获得柴可夫斯基青年钢琴比赛的第一名,曾有以色列著名评论家谈到:“他(黄安伦)的名字应当与肖邦、柴可夫斯基在一起……”。

黄安伦曾说“我有一种冲动,就是要写出‘好的中国音乐,是它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其应有的一席之地,或者,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好的中国音乐,这音乐至少要像所有先辈大师为我们留下的一样的好”。而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已经雄辩地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姜大鹏.我的同学黄安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798370100075s.html

[2]童道锦,王秦雁.黄安伦钢琴作品选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黄安伦.艺术家的最终任务不在于表现自己[J].钢琴艺术2003年第1期.p52.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与演唱演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古筝组曲《云山》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