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CT与MRI诊断的应用比较

2017-06-01 11:35王建辉
当代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颞叶颅脑检出率

王建辉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急性颅脑损伤CT与MRI诊断的应用比较

王建辉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目的 比较急性颅脑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望研究实验中的所得结果可以为临床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即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参照组50例患者接受CT进行诊断,而实验组患者接受MRI进行诊断,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对于颞叶损伤、额叶损伤、额颞叶损伤以及顶枕叶损伤的检出率,实验组患者分别为24.0%、30.0%、18.0%以及12.0%,而参照组患者分别为14.0%、18.0%、8.0%以及8.0%。前者异常部位检出率较比后者,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CT的诊断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MRI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急性颅脑损伤;CT;MRI;诊断价值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随之而来的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也出现显著升高,该疾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对急性颅脑损伤给予早期正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CT和MRI具有准确以及快速等多方面的有点,通常情况下,上述两种诊断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进行诊断时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价值[2]。为了比较急性颅脑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本次研究活动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别给予患者CT诊断和MRI诊断,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从而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本组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抽搐以及肢体的偏瘫等。其后将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中50例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41.5±6.4)岁,按照就诊时间:2~3 h就诊患者3例,1~2 h就诊患者25例,1 h内就诊患者22例。按照受伤程度:重度受伤患者10例,重度受伤患者21例,轻度受伤患者19例。按照受伤因素:交通事故致伤患者25例,跌打致伤患者5例,殴打致伤患者4例,坠落致伤患者8例,其他因素致伤患者8例;参照组50例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范12~67岁,平均年龄(38.2±6.8)岁,按照就诊时间:2~3 h就诊患者4例,1~2 h就诊患者24例,1 h内就诊患者22例。按照受伤程度:重度受伤患者9例,重度受伤患者23例,轻度受伤患者18例。按照受伤因素:交通事故致伤患者24例,跌打致伤患者6例,殴打致伤患者3例,坠落致伤患者10例,其他因素致伤患者7例。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并无显著性,可以将其基本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1.2 诊断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CT进行诊断,其具体方法如下: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5 kV和125 mA,另外关于扫描时间、矩阵、窗位以及窗宽分别设置为2~3 s、512× 512、30~55、85~100 HU,其基准线为OM线,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轴位扫描,每层层距10 mm,连续10~11层,层厚10 mm。实验组患者接受MRI进行诊断,其具体方法如下:使用头颅相控阵形成的正交线圈进行扫描,而对于扫描序列,其相关参数具体设置为T1/IR横轴位、T2WI/FSE、T1WI/IR矢状位,其中对于T2WI选择TE和TR分别为137 ms和4700 ms,矩阵参数设置为288×244,而对于T1WI选择TE和TR分别为19 ms和1830 ms,矩阵参数设置为288×192,薄层扫描或加层扫描局部病灶部位,层厚设置为7 mm,层间隔设置为1 mm,Nex设置为2~3次,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异常部位检出率进行对比,如颞叶损伤、额叶损伤、额颞叶损伤以及顶枕叶损伤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前者异常部位的检出率较比后者,明显较高,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参照组与实验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异常部位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当受到外部的重物打击或者是高空物击落以及交通事故所造成的颅脑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头部中脑膜、颅骨以及脑组织和脑血管都会发生机械性的形变,其中颅脑损伤的类型则根据遭受击打的严重程度有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脑血管以及神经组织的损伤,而继发性脑损伤主要表现有脑肿胀、脑血肿、脑水肿、脑缺血、颅内压升高等[3]。在常规诊断中,进行CT诊断能够对头皮损伤等进行直接检查,其中包括裂伤、血肿以及皮下积气等,这些不同程度的损伤皆为颅脑损伤的一种形式。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使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急性颅脑损伤对其进行诊断,其中CT扫描不仅能快速进行诊断,同时也没有明显的禁忌症,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广泛、无明显禁忌证的优点,对于疾病的初始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然而却不能很明显发现非出血性病变[4];而MRI扫描不仅可以明显发现非出血性和出血性病变,然而该检查方法需要时间较长,也受到患者运动的影响[5]。

就颅骨骨折而言,内外板呈线状,可见凹陷,且深度约为1 cm以上,提示临床手术指征。据有关学者研究后指出[6],急性颅脑损伤,行CT诊断和MRI诊断,较比鉴别诊断,不是十分困难。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颅内压升高、呕吐以及头痛为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特征以脑膜刺激为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甚至有些患者丧失了意识。患者行手术后,较易出现原发性持久性昏迷和清醒时间较短等。由于该疾病的发病速度较快,病情不是十分稳定,常常因预后效果不佳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CT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对人体组织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X线吸收和透视率进行总结,使该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是行断面检查时,立体图像可以清晰体现,而后将所得数据输送至计算机中,处理后可以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观察[7]。在颅脑损伤诊断中,利用CT辅助技术,可以使检出率和检出速度得以明显提高。此外,CT技术还具有多种优势,如:操作便捷、时间短以及价格便宜等,一旦与三维重组联合使用,在颅骨骨折中进行检查,其优势较大。因此,在颅脑损伤中应用CT诊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MRI,即磁共振成像技术,该手段属于断层成像技术,通过从人体中获取的电磁信号,重建人体基本信息[8]。与此同时,MRI获取图像的方向具有多样性,如:断层图像和三维图像,四维图像也可以获得。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多方位检查时,可以高效的分辨出人体软组织,且成像方法具有多样性,其不仅可以对人体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解,生理、病理信息也可以提供,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虽然MRI和CT均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方法,并可以有效的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材料,但是,MRI和CT技术却存在显著性差异。就CT而言,该技术的诊断时间相对较短,而MRI使用的时间明显较长[9]。多数患者在进行MRI诊断期间,其空间为封闭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上述问题也是多数患者选择CT检查的关键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10-11],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MRI进行诊断,其检出率较比CT技术,明显较高,其对比率和分辨率也相对较高,其扫描视野也相对较广。通过本次实验进行研究,并对选择的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采用MRI诊断,参照组患者采用CT诊断,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异常部位检出率,如:颞叶损伤、额叶损伤、额颞叶损伤以及顶枕叶损伤等,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统计学软件分析其所得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一研究足以说明,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MRI诊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除此之外,由于MRI的成像功能较多,若患者的病灶较小,部位相对特殊,行MRI进行诊断,也可以得出理想的结果,即使CT结果未能显示出异常,使用MRI检查仍然可以发现病灶,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治医师的疾病治疗奠定良好基础[12]。

综上所述,相比较CT诊断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MRI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敏感度相对较高,视野清晰,降低误诊漏诊率。因此,通过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MRI诊断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李朝丽.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急救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43-44.

[2]郭启平,关友兵,张宏卫.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4):284-285.

[3]傅锦.急性颅脑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2):53-54.

[4]袁珠.CT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5):178-179.

[5]陈燕浩,张树桐,金朝林.CT与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2013,25(13):1141-1143.

[6]谭功彪.对比急性颅脑损伤的 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5(5):216-217.

[7]杨文军.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590-592.

[8]王越.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4(14):98,100.

[9]张文升.急性颅脑损伤的C 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03-104.

[10]刘汉东.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3):52.

[11]邓张勇.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5):20-20.

[12]孙振平.64层螺旋CT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2):67-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46

猜你喜欢
颞叶颅脑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