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期刊创新实力提升的途径探析

2017-06-02 23:20王强许建礼严焱
今传媒 2017年5期
关键词:途径研究高等院校

王强+许建礼+严焱

摘 要: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不仅是我国高校学术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衡量高校学术整体实力以及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面对着国家对高校创新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学术期刊应如何应对,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才能够实现高校学术期刊的整体升级及影响力的快速增长,是目前所有高校学术期刊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文章据此背景,探讨了高校学术期刊的现状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实力;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29-02

高校知识创新成果是高校学术期刊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学术期刊的灵魂,学术期刊创新发展是新时期下科学知识与学术思想转化为实践的关键,其对于高校学科发展以及学术研究水平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1]。高校学术期刊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不断的引进新方法新理念,不断的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一、高校学术期刊创新能力的现状

目前看来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多数是以编辑部的形式存在,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编辑部运转资金多数靠学校下拨,规模也不大,在学术期刊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不强。

在学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高校学术期刊抵御风险能力及学术期刊权威性受到的挑战在增加,亟需要高校学术期刊人采用新方式新方法,实现高校学术期刊影响力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为止,我国高校都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所以及专属的技术实验室,加上庞大的科研队伍,我国高校科学研究项目日益丰富,科技产出的国际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也在逐渐完善自己的社会定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学术期刊经营扩大生产的目的性会越来愈强烈,这就使得高校学术期刊为了自己的发展,就要在学术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不断的采用新技术,产出新成果,不断满足作者、讀者的需要与要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期刊创新发展的轻视,使得目前高校期刊仅注重期刊的内容,致使期刊更新、传播的速度落后,知识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整个行业在创新水平方面的缺陷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高校学术期刊中的高校学报占据较大比例

多数期刊名称都以“学校名称+学报”命名,主办方基本上都是高校自己管理,但主办高校往往又不够重视或忽视本校期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数高校把学报编辑部定性为教辅单位,与教学科研相比,地位低人一等,因此行业特点决定了高校编辑部在面对办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资金方面,学校对期刊的投入也是有限的,很难满足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所需的资金,如科研编辑人员的引进,编辑人员的学历提高、进修等,都受到一定的制约,致使高校编辑人员的科研水平提升缓慢,从而使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受到影响[2]。

(二)编辑人才的“专业+复合”的技能不强

编辑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和边缘学科,学术期刊编辑首先要具有科学创新精神、通晓专业基本知识、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写作能力[3]。编辑仅掌握简单的本专业的知识,远远无法达到学术编辑对编辑人才的要求,因此在编辑工作学习中应增强青年编辑“专业+复合”模式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比如,高校期刊编辑在组稿约稿方面还不能够适应学术出版市场的需求,在编辑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致使高校学术期刊的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专业复合型学术编辑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限制了高校学术期刊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学报经营意识淡漠

高校学术期刊的读者面与发行量、发行范围均相对狭小,大多数刊物每期印数均在1000册以内[4-5],传播的影响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多数学报就忽视了对于知识产品的保护,使得高校期刊在工作中对学术成果的再加工投入不足,限制了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整体创新能力,在以数据库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出版产业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多数期刊停留在单一与模仿阶段,难以实现期刊经营整体的升级[6]。

二、提高高校学术期刊创新能力的途径

技术创新是高校学术期刊壮大的根本动力,是赢得学术出版市场竞争提升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整个高校期刊出版行业技术水平的关键之处,本文认为提升高校学术期刊创新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鼓励高校编辑部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内高校的许多编辑部的运作对创新的认识都停留在传统的模仿及编辑基本流程等方面,工作中没有注重运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模式。如在编辑实践活动中,都是以作者的稿件为主体的,制约了编辑的学习主动性和潜能创新的开发。在编辑部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引导编辑参加科研课题,培养编辑的的学术创新与实践,建立一套“编辑学分”制度,是编辑始终置身在“学、产、研”的环境中,拓宽科学研究的深度,促进编辑工作以“稿件为中心”向“科研为导向”的转变;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市场关注度不够,导致出版方式落后,对于出版业的出版趋势缺乏相应的判断以及准确的解读,不能够在出版的过程中发挥自主创新能动性,致使高校出版物的生产成本高于同行,出版物的发行量落后于国家发行出版标准。为此,高校的学术期刊出版就需要转变对于自主创新的态度,时刻关注国家出版行业的技术动态以及科技知识的发展前景,发挥编辑人员主观创新能动性,时刻把握不同时期的期刊出版与创新的比较研究,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创新,集中编辑部的有效资源发挥期刊的专项业务以及期刊的特色栏目,完善自身期刊的产业链以及产品文化,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为高校学术期刊带来的产品优势,从而实现出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势化发展。

(二)建立高校编辑内部的激励机制,培养并吸引高层次编辑人才

编辑人才是高校编辑部自主创新的根本,是高校实现知识理论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如今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的竞争已经演变为高层次编辑人才的竞争,拥有足够数量以及质量的高层次编辑人才,就意味着在学术市场竞争中自己的期刊能够保持优秀的学术影响力以及更良好的读者用户体验,更容易占有市场实现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如在绩效奖励方面,编辑部应转变观念,设立合理的考核指标,逐步消除“平均分配”以及按“身份”不按业绩奖励的局面,以此鼓励那些在编辑岗位工作突出勇于创新的编辑人才。高校出版机构,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建立起“编辑培养”机制,支持和鼓编辑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出版市场的合作与竞争。高校编辑部要出台编辑人才培养的方案,对编辑部的骨干编辑人员3年内必须要进修学习,学习进修每年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个月。形成一套完善的具体的编辑人才选用、使用的机制,使得编辑人才能够得到及时的展现,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拥有足够的展示平台。

(三)建立产学研出的科研产业链条,实现出版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完美结合

科研技术水平升级与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与期刊出版的结合是否紧密。多数高校编辑对最新的科学发展方向知之甚少,跟不上各专业、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时因为与科研机构交流缺失,失去了科研机构的支持与帮助,致使研究机构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缺失严重,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学术期刊水平的提升。为此,需要高校编辑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主动选择与所办期刊对口的并且具有科研能力的研究机构合作,并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以及长期的经济、技术往来,发挥出版创新在合作中作用。

三、结 语

1.坚持出版创新方向不动摇。高校学术期刊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坚持坚持正确的创新方向。要坚持把高校和高校出版中心(编辑部)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高校学术的专长,更好地发挥学术理论转化为学术成果的优越性。工作中要坚持高校出版机构作为主体、多种出版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创新开放的出版方向。

2.提高编辑创新能力。坚持编辑结构的优化,实施编辑创新力发展战略,为学术期刊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术期刊参与竞争市场,比的是先进的学术成果、独特的创新能力、科学的机制管理,说到底是学术人才队伍的竞争。高校学术出版的核心力竞争不是天生的,编辑是出版环节中的决定因素,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人才汇集,富有创造力的编辑团队,是实现高校学术出版与编辑人才的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包志明.基于科技创新的我国消防企业实力提升路径[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11):8-11

[2] 荣晓燕.当前高校中层干部素质提升及其途径探析[J].理论导刊,2007(8):93-96

[3] 王强,许建礼,马静,严焱,刘巧玲.《西安科技大学学報》创刊30年引证数据分析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1):73-75.

[4] 姚申.近20年台港地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2006(3):109.

[5] 姚远,赵军平,高静,王强,陈艳,尹晓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3):370-374.

[6] 王强,许建礼.试论我国高校学报理论创新研究对策[J].学报编辑论丛,2014:18-20.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途径研究高等院校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研究
夹江县农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新形势条件下的企业工会作用发挥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