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古树猎蜜人

2017-06-03 00:49伍弱文
旅游 2017年5期
关键词:蜂房蜂群蜂巢

伍弱文

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山深处或非州的丛林里,有这样一些赶着花期过日子的猎蜜者,他们的生活是跟着鲜花走,花开了,他们的生活也就活了。他们背着竹筐,扛着竹绳梯,扛着艰苦的沉甸甸的岁月,靠山吃山,靠林吃林。因为,他们是神秘的悬崖、古树猎蜜人。现在的猎蜜者主要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非洲的丛林中,我国的怒江一带也有傈僳族猎蜜者。

我多次参加尼泊尔拉吉人的猎蜜行动,熟知他们猎蜜的一切过程。猎蜜是一种非常冒险的生产方式,也是获利颇丰的一种便捷方式。猎蜜者必须有胆有谋,否则,轻则被群蜂蜇瞎眼睛,重则丧身陡崖或被蜇死。至于被蜜蜂蜇上几次、十几次,蜇得眼肿鼻肿的,那是最常见的事,尼泊尔人会一笑置之,也不上药,或涂一点黄泥止痒,忍一忍就过去了。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幽深岩壁上每一次的猎蜜行动,都像一次出征,尼泊尔人在巫师的祈祷后开始行动,他们赤着脚,趟过刚解冻的冰水,踩着湿滑的苔藓,穿行在高山的丛林溪谷中,找到有崖蜂的绝壁后,攀岩的攀岩,点烟火的点烟火,点起的烟雾刹那间将蜂巢上成千上万的蜜蜂熏得在崖壁间乱窜乱飞。弯刀、火把和竹枪,是猎蜜者的全部装配,攀岩的主要工具是竹篾条和木板织成的巨大绳梯。猎蜜者沿着晃悠悠的绳梯上下,在浓烟熏蒸中,粘贴在绳梯上挥动着长竹杆和弯刀,与蜂群斗智斗勇,左右周旋,插捅和切割着巨大的多层蜂房,把蜂房用软竹条穿绕好,然后用软绳吊装或装进竹筐。猎蜂者必须趁烟雾弥漫、蜂群慌乱离巢之际尽早割完蜂巢,一旦蜜蜂回过神来,则猎蜜者难以突破蜂群的“防线”,反过来,猎蜜者还有可能成为群蜂口下的“猎物”。猎蜜通常由男人来担当,女人和小孩则在离悬崖或丛林很远的地方待着,等着猎蜜结束时收拾成果。

猎蜜者的眼力要好,一般只猎取新鲜的蜂房,因为有的在悬崖上千百年未采的那些蜂房,早已钙化后变成石蜜,是吃不得的。有的久年未采的蜂房颜色发暗,蜂蜜质量打折。还有的蜂房颜色发红或气味异常,说明蜂蜜有毒。

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里,土人靠猎取高大古树上的野蜂蜂巢来获得蜂蜜,依靠的是被视为图腾的响蜜群鸟,这种聪明的向导鸟,是啄木鸟的近亲,外形有点像麻雀。响蜜群还能指引蜜獾去獵野蜂巢。当响蜜掣在森林中发现了蜂巢,它就飞到最近的村庄里去叫人,或在猎蜜者必经之路上等待,猎蜜者一上山,这种乌儿便高兴地在猎蜜者的头上鸣叫、飞旋。猎蜜者心照不宣地跟着鸟儿走,鸟儿停着不动的地方,肯定就有蜂巢。作为回报,猎蜜者将得到的第一块蜂巢丢给响蜜群吃,响蜜群以蜂蜡为食。

每一次进山的猎蜜行动,猎蜜者都可收获几十斤蜂蜜、蜂蜡,参加采蜜的人按贡献大小可分到一份相应的蜂蜜。对外人来说,猎蜜是一种很冒险的行动,但对猎蜜者来说,是一种无奈的生存方式。在尼泊尔,这种悬岩蜜蜂只属于当地人所有,不许外人随便取蜜,并且猎蜜人每次猎蜜后,总要留下一些蜂蜜和蜂巢,供蜂群吃住,这样,蜜蜂不会饿死或流浪,同时也为下次猎蜜预留了“蜜种”。

猜你喜欢
蜂房蜂群蜂巢
蜂房的建造
蜂房的秘密
蜂房历险记
走进科学
换蜂巢
蜜蜂找路
蜂群春管效果佳
火星上的“蜂巢”
蛰伏为王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