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2017-06-05 14:20付振涛王媛媛郭晓雷吴炳义王在翔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死因监测点交通事故

付振涛 王媛媛 郭晓雷△ 吴炳义 王在翔

2012年山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付振涛1王媛媛2郭晓雷1△吴炳义2王在翔2

目的 分析2012年山东省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死亡率、早死指数、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PYLL)指标对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山东省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3.36/10万,男性(72.8/10万)高于女性(33.45/10万),农村(57.64/10万)高于城市(42.92/10万),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伤害、跌落、淹溺和意外中毒。0~14岁年龄组人群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则是交通伤害,65岁及以上人群则以自杀和交通事故为主,其次为跌倒。他杀和淹溺的早死指数位居最高,男性高于女性,他杀在城市较高,而淹溺在农村较高。因交通事故导致的PYLL和WPYLL分别为82858人年和46300人年,因自杀导致的PYLL和WPYLL分别为31710人年和15377人年,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伤害是导致“早死”和寿命损失的重要疾病负担,伤害死亡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城乡、性别及年龄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措施。

伤害 死亡状况 疾病负担 PYLL

近年来,伤害因其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高,已与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起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3大疾病负担。当今,伤害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是世界重要的健康问题和预防保健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1]。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伤害,占全死因构成的9%[2]。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伤害平均死亡率为61.51/10万,其中男性81.76/10万,女性40.31/10万[3],与其他疾病相比,伤害“早死”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最大。为了解山东省居民伤害死亡及减寿情况,对2012年山东省监测点居民的伤害死亡资料利用死亡率和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为开展伤害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为2012年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数据库,监测系统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保证,2012年监测数据显示:漏报率3.51%,死因不明率0.86%,绝大部分死亡(86.70%)都经过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诊断。发生于医院内的死亡,由临床医生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并通过专门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发生于院外的死亡,由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填写《居民死亡证明》向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死亡人数,并通过专门网络直报系统填报死亡个案信息[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审核网络报告数据,定期对监测点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核查。人口资料来源于各监测点公安局或统计局,出生人口来自各监测点计生部门或公安局。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 编码审核合格后进行死因分析[5]。

2.数据整理

本研究数据库的监测地区共覆盖人口12529232人,城市人口为3644106人(29%),农村人口为8885126 人(71%),男性为6338697 人(51%),女性为6190535人(49%)。根据研究目标对上述原始数据库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归类整理,最后所形成的指标包括:分年龄的死亡人数及其死亡率、伤害的分年龄死亡人数及其死亡率、早死指数、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WPYLL)及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verage 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AWPYLL)。

3.分析方法

采用死亡率描述伤害死亡分布的状况,采用早死指数、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等指标评估伤害导致的疾病负担。有关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早死指数=疾病导致的PYLL/死于该疾病的人数

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ai×di)

其中ai为某一年龄组生命损失年数,ai=e-(i+0.5)

e为目标生存年龄(本研究将目标生存年龄定为80岁,依据是2012年山东省监测点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i为各年龄组组中值;di为某一年龄组死亡人数

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u-(i+0.5)]×di

u为应该工作的上限年龄(设定工作上限年龄为65 岁,开始工作年龄为20 岁,20 岁及以下死亡者的WPYLL都是每人45 年,≥65岁死亡人群的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0)[6]。

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PYLL=WPYLL/D

式中D为死亡人口总数。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

山东省2012年全年总计死亡86629人,其中城市人口为22263人(25.7%),农村人口为64366人(74.3%),男性为49382人(57%),女性为37247人(43%)。全人群全死因死亡率为6.9142‰(城市6.1093‰,农村7.2442‰,男性7.9906‰,女性6.0168‰)。其中因伤害死亡6685人,占全部死亡人口的7.7%,伤害死亡率为0.5336‰(城市0.4292‰,农村0.5764‰,男性0.7280‰,女性0.3345‰)。

2.伤害分布情况

(1)伤害类型的年龄、性别及城乡分析

从城乡看,0~14岁年龄组淹溺的死亡率最高(4.69/10万),农村(5.44/10万)高于城市(2.89/10万);15~44岁和45~64岁年龄组均以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分别为16.84/10万、31.77/10万);6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自杀死亡率最高,为48.47/10万,且农村(51.28/10万)高于城市(40.99/10万)。

从性别看,男性0~14岁年龄组以淹溺死亡率最高,为7.74/10万,远高于女性(3.82/10万),女性0~14岁年龄组则以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为6.60/10万;15~44岁和45~64岁年龄组均以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男性分别为25.58/10万、46.60/10万,女性分别为6.66/10万、16.61/10万;男性65岁及以上年龄组也以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为56.99/10万,自杀死亡率(56.22/10万)位居第二位,且交通事故和自杀的死亡率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其他伤害类型,但女性65岁及以上年龄组则以自杀死亡率最高,为41.67/10万,其次为交通事故死亡率(23.20/10万),见表1。

(2)潜在减寿人年数及早死指数的比较分析

2012年山东省监测点居民全死因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896340人年,伤害导致PYLL为175238人年,占全死因PYLL损失的 19.6%。从总体上看,监测点农村地区各种伤害类型导致的PYLL均比城市高。从伤害PYLL损失的类型分布看,交通事故居首位,占伤害PYLL损失的47.3%,其次是自杀,占伤害PYLL损失的18.1%。但从城乡看,交通事故和自杀所造成的寿命损失农村远高于城市。交通事故造成的城市PYLL损失为18362人年,农村的PYLL损失为64495人年,农村是城市的3.5倍。自杀造成的城市PYLL损失为8167人年,农村为23542人年,农村比城市高1.35倍。在伤害导致的早死指数中,淹溺在城市和农村中导致的早死指数均最高,城市为38.16,农村为39.38,他杀均位居第二位,城市为36.95,农村为36.04,其次为交通事故(表2)。

监测点地区男性居民全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 为595594人年,占全死因PYLL(896340人年)损失的 66.4%,女性居民的PYLL为300745人年,占全死因PYLL损失的 33.6%,男性居民的全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是女性居民的2倍。从伤害PYLL损失的类型看,男性居民因各种伤害类型导致的PYLL均比女性高。交通事故是男性和女性的首位伤害死因,其次为自杀。其中,男性交通事故造成的PYLL损失是女性的3.5倍,男性因自杀导致的PYLL是女性的1.25倍。

表1 各伤害类型死亡率的年龄、性别及城乡比较(1/10万)

表2 分城乡居民主要伤害类型的减寿人年及早死指数

从早死指数的分布看,淹溺、他杀、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伤害和意图不明伤害居前五位。淹溺在男性和女性的早死指数中居首位,男性为 41.24,女性为33.64,他杀位居第二位,男性为40.04,女性为31.44,这两种早死死因男性均高于女性,交通事故居男性早死指数(31.06)的第三位,而在女性早死指数中排在第三位的则是其他意外伤害(29.05),交通事故居第四位 (28.67),见表3。

3.交通事故及自杀的社会经济负担

交通事故和自杀在伤害所造成的PYLL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也是学界关注的重要伤害类型。从社会学角度看,交通事故和自杀多属于劳动年龄人口,其社会经济意义更为重要。为此,有必要做潜在工作损失年和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的进一步分析。

表3 分性别居民主要伤害死因的减寿人年及早死指数

(1)交通事故及自杀的经济负担

2012年山东监测点城乡居民因交通事故死亡所造成的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为 46300人年,其中,城市为10148人年,占因交通事故死亡造成的WPYLL(46300人年)损失的22%,AWPYLL为16.86人年;农村WPYLL为36152人年(占78%),AWPYLL为 17.1人年,农村居民因交通事故死亡造成的WPYLL是城市的3.6倍,农村居民的AWPYLL比城市高0.24人年。自杀所造成的潜在工作损失年数为15377人年,农村居民因自杀死亡所造成的WPYLL是城市的2.9倍,但AWPYLL则是城市居民比农村高0.72人年。由此可见,交通事故和自杀对农村潜在工作损失年的影响明显大于城市。

(2)交通事故及自杀经济负担的性别比较

交通事故和自杀对男性潜在工作损失年的影响远远大于女性。监测点男女性居民因交通事故死亡所造成的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为 46300人年,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为17.05人年。其中男性为36370人年,占因交通事故死亡造成的WPYLL(46300人年)损失的79%,AWPYLL为17.78,女性为9930人年(占21%),AWPYLL为14.8人年,男性居民因交通事故死亡造成的WPYLL是女性的3.7倍,男性居民的的AWPYLL比女性高3.0人年,男性的AWPYLL是女性的1.2倍。因自杀导致的潜在工作损失年为15377.5人年,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为9.70人年,男性居民的WPYLL是女性的1.2倍,男性的AWPYLL比女性高0.12人年。

讨 论

伤害寿命损失的性别及城乡比较是差别死亡率研究的重要视角。本研究显示,伤害寿命损失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特点,且伤害的类型和各年龄段伤害的死亡谱表现不同,这一点对于解释差别死亡率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男性伤害死亡率高可能与男性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及体力劳动有关[7-8],农村的伤害死亡率高可能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及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有关。因此,男性及农村人群是需要重点干预人群。具体而言,在性别与年龄的分布上不同的伤害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0~14岁年龄组淹溺的死亡率最高,15~64年龄组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最高,65岁及以上年龄组自杀死亡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这与滕有明[9]、黄霜[10]及李亚丹[11]的研究报道一致。死亡率的这一分布状况决定了寿命损失的特征及性别差异,因此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

交通事故是造成潜在寿命损失的最重要死因。因交通事故死亡所造成PYLL为 82858年,占伤害PYLL损失的47.3%,且农村高于城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从死亡率分析看,意外伤害占据伤害的首位,公路交通事故是意外伤害的主要死因,与国内大多数报道类似,如滕有明[12]2013年报道运输事故为广西农村和城市居民首位伤害死因,远高于次位跌倒的死亡率。冯素青[13]2012年的研究显示交通事故对石家庄市居民潜在减寿年影响最大,占伤害PYLL损失的59.71%。与此相类似,王黎君[14]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明显,1991年自杀是全人群伤害的第一位死因,交通事故位居第二,至1996年起交通事故已上升为第一位伤害死因。说明伤害尤其是交通事故对居民寿命影响较大。交通事故对山东省农村地区造成的PYLL是城市的3.5倍,说明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平均年龄较小,即道路交通事故对农村居民造成的早死影响更大。探究原因,可能与农村地区近年来私家车数量剧增,交通拥挤,交通法规及交通管理上的不足及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关[15]。

交通事故和自杀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需要引起关注。从WPYLL来看,因交通事故死亡所造成的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为 46300人年,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为17.05人年,因自杀导致的潜在工作损失年为15377.5人年,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为9.75人年。从社会学角度看,交通事故和自杀多属于劳动年龄人口,对社会经济负担影响较大。 但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很多伤害所致的死亡和残疾都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而且可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6]。

综上所述,伤害是山东省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城乡和男女之间的伤害死亡状况和疾病负担存在差异。提示在伤害的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应根据山东省城乡、性别及年龄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1]钟鸣.青州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间接经济负担研究.山东大学,2013.

[2]刘佳,蔡亚平.2002-2009中国大陆城乡居民死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10-513.

[3] 王黎君,胡楠,万霞,等.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与变化趋势.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309-313.

[4] 乔良,邓颖,季奎,等.四川省居民2002-201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135-138.

[5 ]李宗政.高密市2006-2007年居民死因谱构成及疾病负担研究.山东大学,2011.

[6]郭宙翔,王清,钱仁天,等.甘肃省张掖市居民伤害死亡现状与损失分析.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1):67-69.

[7]张晓宇,赵国栋,侯斌,等.2004-2013年西安市居民伤害死亡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5,32(3):486-488.

[8]秦玲,刘杨.2006-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32-1034.

[9]滕有明.2008-2012年广西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和疾病负担分析.广西医科大学,2014.

[10]黄霜,黄民主,李成华,等.湖南省某县2004年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23-1126.

[11]李亚丹,段莹莹,刘晓丽,等.腾冲县2007-2013年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分析.卫生软科学,2015(3):167-171.

[12]滕有明,陈娜萦,黄颖,等.2011年广西城乡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和疾病负担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9):760-762.

[13]冯素青,蔡建宁,马志辉.石家庄市居民伤害死亡及疾病负担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012,(3):279-281

[14]王黎君,胡楠,万霞,等.1991-2005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状况与变化趋势.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309-313.

[15]马淑玲,张丽娜,赵清水.2003-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分析.疾病监测,2015,30(4):329-331.

[16]孙惠玲,杨念念,严亚琼,等.武汉市2009年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988-991.

(责任编辑:郭海强)

Status of Injury Death an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2

Fu Zhentao,Wang Yuanyuan,Guo Xiaolei,et al

(ShandongProvinci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250014),Jinan)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urden of injury death in monitoring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2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injury.Methods The surveillance data of death of inhabitants were analyzed by indicators such as mortality,index of early death,years of potentiallife(PYLL),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WPYLL) and average working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AWPYLL).Results The mortality of injury was 56.36 per 100000.Injury mortality of male residents(72.8 per 1000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residents(33.45 per 100000),and inrural in rural(57.64 per 100000) was higher than in urban(42.92 per100000).The leading causes of injury death were traffic accidents,suicide,other accident harm,falls,drowning and poisoning.Drowning was the main cause of injury death among the population from 0 to 14 years old,and traffic accident was the main cause from 15 to 64 years old.Traffic accident and suicide was the main cause of injury death among the population more than 65 years old,followed by falls.The untimely death of homicide and drowning index was the highest.Suicide is higher in the city and drowning in the countryside is higher.PYLL and WPYLL in traffic accident were 82858 years and 46300 years respectively.PYLL and WPYLL insuicide were 31710 years and 15377 years respectively.The PYLL and WPYLL in male was higher than in female,and in rural was higher than in urban.Conclusion Injury was the important disease burden leading to premature deathand life losses.The relate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social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he injury death.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should be formulated by different urban and rural areas,different gender and different age.

Injury; Statas of death; Burden of disease; PYLL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2013WS0168) ;“健康山东”重大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XT1403002);潍坊医学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K1301019)

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250014)

2.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通信作者:郭晓雷,E-mail:guoxiaolei@126.com

猜你喜欢
死因监测点交通事故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预防交通事故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质疑与反思 秦岭隧道交通事故的关键问题在哪儿?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死因
中国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