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5年温州市鹿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2017-06-05 14:20温州市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5000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标化死因死亡率

温州市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5000)

郑 纲 张沛绮△ 陈 茜

2010-2015年温州市鹿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温州市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25000)

郑 纲 张沛绮△陈 茜

目的 了解温州市鹿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系统中监测报告数据,对鹿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鹿城区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189.44/10万,标化死亡率140.93/10万,标化死亡率全人群和男性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4.40%、-5.62%;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786.40,P<0.01);前五位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食管癌。其中男性胃癌呈下降趋势,APC=-7.84%,女性乳腺癌呈上升趋势,APC=9.46%;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0~19岁组以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主,20~44岁和45~60岁组肝癌居首位,65岁以上组肺癌居首位。结论 鹿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仍处于较高水平,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恶性肿瘤 死亡率 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居民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恶性肿瘤已成为温州市鹿城区居民的第1位死因[1]。为掌握鹿城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现对2010-2015年鹿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鹿城区公安局。标化死亡率计算中的标准人口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统计分析

死因分类由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ICD-10进行编码分类。应用excel 2010及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010-2015年鹿城区人口没有频繁迁移,持续稳定,各类肿瘤死亡年度病例数变化持续稳定。故用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判断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率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y,以年份为自变量x,拟合线性模型y=α+βx+ε,以回归系数β估计APC,APC=100×(eβ-1)。假设率的趋势没有改变,即APC=0(无效假设),则APC的统计学检验可以通过回归系数β是否等于零来实现[2]。

结 果

1.总体死亡水平及年度变化

2010-2015年鹿城区累积人口数4331605人,其中男性2153479人,女性2178126人。共报告死亡25685人,其中恶性肿瘤死亡8206人,年均粗死亡率189.44/10万,标化死亡率140.93/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1.94%,居全死因第1位。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786.40,P<0.01),分别为248.48/10万和131.08/10万。粗死亡率女性保持相对平稳,而全人群和男性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PC=-2.13%(t=-1.89,P=0.132),APC=-3.23%(t=-2.10,P=0.104)。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全人群和男性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PC=-4.40%(t=-4.05,P=0.015),APC=-5.62%(t=-3.92,P=0.017),见表1。

表1 2010-2015年鹿城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年度变化

2.前5位恶性肿瘤死亡率顺位和年度变化

2010-2015年鹿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食管癌。其中男性前5位恶性肿瘤与全人群一致,女性除乳腺癌取代食管癌外与全人群一致。男性全部前5位恶性肿瘤和女性肝癌、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仅有男性胃癌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7.84%(t=-2.99,P=0.040)。女性肺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仅有女性乳腺癌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9.46%(t=4.60,P=0.010)。见表2。

表2 2010-2015年鹿城区前5位恶性肿瘤死亡率顺位和年度变化

3.年龄别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0~19岁组死亡率为5.16/10万,至60岁以上组高达755.49/10万。0~19岁组以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主,占该年龄段死因的56.10%;20~44岁组前三位死因为肝癌、肺癌、胃癌,占该年龄段死因的55.03%,其中肝癌居首位,占31.82%,远高于其他恶性肿瘤;45~59岁组前三位死因为肝癌、肺癌、胃癌,占该年龄段死因的57.55%;60岁以上组肺癌超越肝癌居首位,其次为肝癌、胃癌,三种死因占该年龄段死因的55.53%,见表3。

表3 2010-2015年鹿城区主要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及构成比

*:0~19岁组中,其他恶性肿瘤主要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31.71%,肾恶性肿瘤占9.76%。

讨 论

2010-2015年鹿城区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89.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0.93/10万,均高于2012年全国及我省城市地区平均水平[3-4]。其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与我省其他县区有关报道一致[5],粗死亡率略有下降但未出现下降趋势,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6]。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粗死亡率仍可能出现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工作。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社会中承受的压力较大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7]。

2010-2015年鹿城区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食管癌,与2012年全省一致[4]。肺癌死亡率居男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8]。胃癌死亡率在男性中呈下降趋势,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9]。乳腺癌死亡率在女性中居第5位且呈上升趋势。其危险因素有激素替代疗法、口服避孕药等,而保护因素有母乳喂养等[7]。随着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女性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应积极倡导母乳喂养、避免使用雌激素以及减少使用口服避孕药等进行预防。

0~19岁组以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主,应予以重视。20~44岁和45~60岁组肝癌居首位。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应酬多、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60岁以上组各类肿瘤死亡率高达755.49/10万,特别是肺癌随着年龄的增加上升十分明显,成为该组的首位死因。鹿城区年龄别恶性肿瘤死亡构成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10-11]。提示要根据各年龄组的特点关注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鹿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应进一步普及主要恶性肿瘤的前期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谢海斌,郑纲,陈茜.鹿城区2007-2011年居民死因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13,25(2):46-48.

[2]项永兵,张薇,高立峰,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方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73-177.

[3]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等.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中国肿瘤,2016,25(1):1-8.

[4]王悠清,杜灵彬,李辉章,等.2012年浙江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中国肿瘤,2016,25(1):9-19.

[5]李秋月,陈玲硎,谢开婿.2006-2010年桐乡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状况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5,32(4):666-668.

[6]方博,韩明,杨青,等.上海市郊区1974-2007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1-3.

[7]吴扬,喻华芝,郑伟,等.浙江省常见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肿瘤,2012,21(4):258-263.

[8]王宁,陈万青,祝伟星,等.北京市城区1998-2007年肺癌流行趋势及病理特征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3):249-254.

[9]岳文,宫献升,李兆军,等.高密市2004-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23):1856-1861.

[10]钟恩德,黄建萍,顾志兰,等.2007-2011年南通市港闸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59-1061.

[11]王临池,陆艳,胡一河,等.2004-2013年苏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302-1305.

(责任编辑:郭海强)

温州市卫计委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2016A09)

△ 通信作者:张沛绮

猜你喜欢
标化死因死亡率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2005~2015年中国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黄岩长潭水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