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老年口腔疾病就医行为的社会统计学因素研究*

2017-06-05 14:20田宏伟张凯强张思宇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口腔卫生口腔疾病中老年人

刘 璐 刘 洋 田宏伟 吴 伟 张凯强 张思宇 李 健

影响中老年口腔疾病就医行为的社会统计学因素研究*

刘 璐1△刘 洋1田宏伟2吴 伟3张凯强1张思宇1李 健1

目的 研究中老年口腔疾病就医行为与习惯及相关社会统计学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分配有限的口腔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法抽取1188例中老年人,面对面询问收集资料并记录。用SPSS 13.0中的χ2检验、Ridi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就医行为及相关社会统计学因素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年就医需要高于老年。城市老年人就医需要高于农村。Ridit检验显示经济收入与中老年的口腔就医行为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户口是容易发生就医行为的阻碍因素(中年:OR=0.565,95%CI:0.393~0.799;老年:OR=0.561,95%CI:0.351~0.881)。结论 中老年口腔就医率低下,口腔资源利用率不高。社会统计学因素分析显示:经济收入与中老年的口腔就医行为相关;农村户口是容易发生就医行为的阻碍因素。

中老年 口腔就医行为 社会统计学

人类机体的老龄化过程可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口腔疾病的危险性[1-2]。相对于青少年,中老年人群患龋病和牙周病的危险性[3-4]及患龋的活跃性更大[5]。中老年人群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利用卫生保健服务存在障碍的情形十分普遍[6]。随着中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和其口腔中天然牙保留率的增高,中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治疗有着更迫切的需求[7]。为了探讨影响中老年口腔就医行为的社会统计学因素,本课题组按照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原则,对辽宁省1188名35~74岁的中老年人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就其口腔疾病就医状况、行为与习惯进行深入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分配有限的口腔卫生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13年7~9月,按照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原则在辽宁省内进行样本抽样[8]。第一阶段为城乡分层。城市地区按人口规模分层,大、中、小城市各随机抽取一个。农村地区按GDP高、中、低水平分层,每一层抽取一个县(市)。第二阶段城市每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农村每县(市)随机抽取3个乡镇。 随机抽取1188名35~74岁中老年常住人口,被调查者从调查当月在当地居住达半年以上,男女各半。

2.方法

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1188名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询问的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记录。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户口类型、性别、民族等)、口腔卫生习惯、含氟牙膏使用、饮食习惯、就医行为、口腔保健知识及态度等。

3.质量控制

选2名问卷调查员,均为高年资口腔医生,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通过标准一致性试验。各调查现场条件一致,问卷由专人询问、记录并回收。

4.统计学处理

收回问卷用Epidata 3.0整理、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与就医行为问卷中的有序等级分组资料进行Ridit检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户口类型等社会统计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筛选有意义变量;再以就医行为为因变量,将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会统计学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

结 果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收回有效问卷1188份。1188名中老年中35~44岁792人,65~74岁396人。男女比例为1:1。

2.中老年城、乡牙病就医需要(见表1)

中年就医需要高于老年(P<0.01);城市老年就医需要高于农村(P<0.01)。

3.中老年口腔健康与就医行为问卷中的有序等级分组资料分析

(1)经济收入与就医状况的关系(见表2)

经济收入高的中老年,其就医状况明显优于经济收入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接受口腔健康知识信息途径上的城乡区别

城市中老年信息途径明显多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1 中老年城乡牙病就医需要,n(%)

*:中老年相比。

表2 中老年人群经济收入与就医状况的关系(n=1188)

*:Ridit检验:u=2.69,P<0.01。

表3 城乡中老年人群在接受口腔健康知识信息途径上的区别(n=1188)

*:Ridit检验:u=6.17,P<0.001。

4.中老年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χ2检验(见表4)

表4 中老年人群就医行为的社会统计学因素分析

*:Univariateχ2检验:中年:χ2=7.577;老年:χ2=5.451;与农村比较*P<0.01。

如表4所示,户口类型、性别、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中,只有户口因素在中年和老年的就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就医行为为因变量,将不易发生就医行为(看牙时间距今2年以上或从未看过牙者)取值为0;将易发生就医行为(上次看牙时间距今2年内)取值为1。将户口类型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年人和老年人群中,农村户口是发生就医行为的保护因素(中年:OR=0.565,95%CI:0.393~0.799;老年:OR=0.561,95%CI:0.351~0.881),见表5。

表5 影响中老年人群就医行为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城乡对比。

讨 论

社会统计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状况、户口类型等众多因素[9]。 在口腔健康方面,个体口腔状况受社会统计学因素的影响很大[10-11]。在社会层面,社会统计学因素影响为大众提供口腔公共保健服务的程度。在个体层面,其影响个体对社会所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的利用,影响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这些因素的变化会改变口腔环境,最终决定是否产生口腔疾病。因此,社会统计学因素是口腔疾病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整体分析本调查结果,中年就医需要高于老年;城市就医需要高于农村,尤其能定期检查及接受牙周治疗的比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辽宁省中老年口腔医疗服务总体利用率低下,就医状况不容乐观。本调查中,选择“如果条件允许,认为需要看牙”的人仅为受检人群的60%~70%,而实际过去一年看过牙的人仅占不到20%。中老年牙周健康人数极少,对牙周疾病认识不足,仅有10%左右的人选择牙周治疗,大多数会根据自己主观症状,选择拔、补、镶牙。这些现象明显反映了辽宁省中老年口腔医疗服务需要与需求间的巨大矛盾。

Ridit检验显示:中老年的经济收入与中老年的口腔就医状况相关。这与Chaves SCL[12]结论一致。然而,将这种社会统计学因素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后,发现其对于就医行为并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经济收入水平虽是口腔健康行为和就医状况的相关因素,但它并不能对中老年居民的就医行为起到决定性影响。这与Zhou Y[13]等的研究结果不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辽宁省经济体制转变,其发展逐渐滞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减缓,制约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14],使经济收入因素对当地中老年口腔就医行为的总体影响并不明显。

本研究发现,农村户口是中老年人群就医行为的制约和阻碍因素,这与Vargas CM等多位学者的结论一致[15-18]。首先,从数据上看,城市中老年接受口腔知识途径明显多于农村(P<0.05)。在城市,有41.14%的中老年能接受到至少2种口腔知识途径。多渠道地获取正确的自我口腔保健知识,不但可增强个体的口腔保健意识,更能显著增高自我感知的口腔治疗需要。其次,城市中年和老年的医保普及率分别为20.0%和29.3%,而农村中老年的医保普及率仅为2.6%和1.0%,城乡差异显著(P<0.05)。在农村,有95.9%的中年和97.0%的老年居民需自费看牙。医疗保险的低覆盖率直接影响了农村中老年居民的就医行为,因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不及城市居民,导致其即使有口腔问题也不愿看牙或看不起牙,从而影响就医状况。

另外,卫生服务可及性也是影响就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18-20]。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口腔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城乡口腔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差异。2009年我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21],辽宁省城市牙医数约为农村牙医数的8倍。80.5%的口腔卫生机构和87.8%的人力资源多集中在城市,使城市出现口腔卫生资源供大于求的现象[21]。相反,农村的口腔卫生资源供给不足,农村口腔医疗服务的提供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民的口腔保健需求,从而在客观条件上限制和滞约了农村中老年的自主就医行为。

总之,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口腔就医总体状况不佳,口腔资源利用率低下。如能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逐步普及包括预防保健项目在内的口腔医疗保险制度,方可缩小社会统计学因素在城乡间的不均衡性,从而在根本上改善中老年居民的口腔就医行为与现状,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口腔卫生资源,提高中老年居民的口腔健康水平。

[1]刘璐,张颖,程睿波.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抽样调查分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2(1):97-98.

[2]刘璐,张颖,程睿波.辽宁省35~44,65~74岁年龄组人群根面龋调查分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0(1):603-605.

[3]Chalmers J.Geriatric oral health issues in Australia.Int Dent J 2001;51:188-199.

[4]Wright C,Hudson S(eds).A Strategic Impact Project:Improved Oral Health for Older People-Final Report.Melbourne,Australia:Dental Health Services Victoria and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2001.

[5]Walls AW,Steele JG.Geriatric oral health issues in the United Kingdom.Int Dent J,2001,51(Suppl.3):183-187.

[6]Petersen PE.The world oral health report 200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7]Kiyak HA.Successful aging:implications for oral health.J Public Health Dent,2000,60:276-281.

[8]The Thrid National Oral Health Survey Epidemiology Group(2005)Mannual for the Thrid National Oral Health Survey.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9]Freeman R.Barriers to accessing dental care:patient factors.Br Dent J,1999 14,187(3):141-144.

[10]Reid BC,Hyman JJ,Macek MD.Race/ethnicity and untreated dental caries:the impact of material and behavioral factors.Community Dent and Oral Epidemiology,2004,32(5):329-336.

[11]Antunes JL,Narvai PC,Nugent ZJ.Measuring inequaliti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dental caries.Community Dent and Oral Epidemiology,2004,32(1):41-48.

[12]Chaves SCL,Vieira-da-Silva LM.Inequalities in oral health practices and social space: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study.Health Policy,2008(86):119-128.

[13]Zhou Y,Zhang M,Jiang H,et al.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older adults in Central China.Community Dent Health,2012,29(3):219-223.

[14]Liu L,Zhang Y,Wu W,et al.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ental carie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in northeast China.Plos One,2013,8(11):e78723.

[15]Lo ECM,Lin HC,Wang ZJ,et al.Utilization of dental services in Southern China.J Dent Res,2001,80:1471.

[16]Kengne Talla P,Gagnon MP,Dramaix M,et al.Barriers to dental visits in Belgium: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2004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J Public Health Dent,2013,73(1):32-40.

[17]Vargas CM,Dyc BA,Hayes KL,et al.Oral health status of rural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 Dent Assoc,2002,133(12):1672-1681.

[18]Vargas CM,Yellowitz JA,Hayes KL,et al.Oral health status of older rural adults in the U.S,J Am Dent Assoc,2003,134(4):479-486.

[19]Rodrigo Marińo,Victor Minichiello,Michael I MacEntee.Understanding oral health beliefs and practices among Cantonese-speaking older Australians.Australasian Journal on Ageing,2010,29(1):21-26.

[20]宋慧,蔡卿卿,丁伟洁,等.新疆伊犁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5,5(10):591-593.

[21]路振富,张颖,程睿波,等.辽宁省口腔卫生机构及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上海口腔医学,2010,19(2):136-139.

(责任编辑:刘 壮)

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No.81400571)

1.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教研室 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预防研究室辽宁省口腔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110002)

2.辽宁省锦州市口腔医院

3.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通信作者:刘璐,E-mail:an_lann@sina.com

猜你喜欢
口腔卫生口腔疾病中老年人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