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7-06-05 14:19吴松桂安和平
关键词:贵州省城镇化全省

吴松桂 安和平

(贵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吴松桂 安和平

(贵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当前贵州省处于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欲实现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破解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这一重要难题。以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从农村的生态现状着手,探讨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进行讨论。

贵州省;城镇化;生态文明

2016年,贵州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当前,贵州的发展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村生态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做到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贵州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1 贵州城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1 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表1 2006—2015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GDP

数据来源:《2006—2014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贵州省在2006—2016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仅为2 339亿元,城镇化率为27.5%;2015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 503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2.01%。以GDP为自变量,城镇化率为因变量,运用spss做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GDP与城镇化率回归模型

a.预测变量:(常量),城镇化率。

经过回归分析,GDP与城镇化率的相关系数R为0.984,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969。在排除个案影响后,对相关系数进行修正,最终的相关系数为0.965,说明自变量GDP对因变量城镇化率的影响很大,因变量的变化有96.5%的概率是由自变量引起的。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回归显著性达到0.001,可以说明回归直线是有意义的。

表3 方差分析表

a.预测变量(常量):城镇化率。 b.因变量:GDP

从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其中显著性达到0.001,可以说明回归直线是有意义的。综合以上分析,贵州省国民生产总值与城镇化水平呈现一致性,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在贵州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人口的集聚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压力仍是今后贵州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早在2005年,贵州省提出了“坚持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针,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2007年,贵州省把“保住青山绿水”写入了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了把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以及加大环保力度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毕节试验区、贵阳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走出了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并且成为落后地区发展的典型范例。试验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促进产业升级,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2 贵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2.1 农业生产模式落后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4年贵州省耕地面积为454.1万公顷,耕地面积仅占农用地的31%,人均耕地1.93亩。人地矛盾使政府加大了土地的使用力度,促使农户采取增量促产的方式。2014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101.3万吨,比2013年增加3.9万吨。全省2014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 458.4万千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较大。土地的分散不利于集约化生产,而且农业科技含量极低,缺乏科学的农业技术指导。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2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当前,贵州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基础设施投资向城镇倾斜,农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2014年,贵州农村住户固定投资额为247.3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入仅为全省总投入的2%。在贵州的广大农村,缺乏完善的供水系统,卫生环境状况差。2014年全省农田灌溉用水量达到4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0.4%,农田灌溉耗水量达到26.99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很低。2014年全省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仅为2 445.4万人,农村累计使用卫生厕所户数为413.8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48.9%,远远低于76.1%的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是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与农村居民提高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生态环境。

2.3 农业生产缺乏科技支持

农村发展落后不仅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同时受到农业科学技术的影响。农民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采用粗放的耕作方式,施肥不加节制,没做到因地制宜。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农民无法学习到科学的耕作知识,也无法有效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全省2014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 458.4万千瓦,比2013年增加217.6万千瓦,从增长量来看在全国属于落后水平。同时,大中型拖拉机较2013年增加200台,小型拖拉机较2013年增加9 400台,但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相比仍相去甚远。

2.4 城乡二元结构的负作用

目前的贵州省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农民的生活压力远大于城镇居民。农民往往只看重生活甚至生存,而忽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受到破坏,反过来又导致农业的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形成恶性循环。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生态建设的差距。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环境执法不严,这样使农村环境面临着进一步伤害。

2.5 城镇化的过度集中

人口的流动和聚集,带来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许多环境问题。人口集聚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和废弃物会堆积在城市边缘且靠近农村的位置,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城镇排放的污水中含有洗涤剂、尿素和各种病毒、细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贵州省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大量的废污水被直接排进江河,使水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流域水质。水资源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城镇和乡村的社会生态系统。

3 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3.1 农村土地污染严重

贵州省山地较多,农村可利用土地较少,荒漠化严重。化肥的过度使用增加了土壤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的含量,导致土壤硝酸盐累积,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化程度加深,减少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2014年,全省综合污染指数为2 181,全省所有地区都存在镉污染的情况。同时,受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全省化肥利用率低于全国35%左右的平均水平。土壤的内部特性和结构会因为农药的过度使用而受到严重破坏,而且会使粮食、牲畜、水产品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健康安全。

3.2 农村水污染程度加剧

农村的水资源污染也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难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企业的废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废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015年,农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达到5.69万吨,氨氮排放量达到0.74万吨。在贵州的一些山区农村,农民的饮用水质量不达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的安全保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贵州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居于发病率首位,其中70%是因饮用水受污染引起的。

3.3 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和盲目扩张威胁农村生态安全

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乡镇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城乡产业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乡镇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废气,严重危害到周边环境,同时也危害到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城镇企业的工业污染转移到农村,在短时间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对于长远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无法消除的副作用。2015年全省农用地相比2014年减少了13.62万亩,建设用地增加了26.38万亩。全省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建设用地逐年增加。过多的工业用地已经严重挤占了农业发展的空间,已经对农业耕地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4 水土流失严重

在贵州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山体植被大面积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乡村的农田和水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贵州国土资源部门的统计,2015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48 791.8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7.71%。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为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生态修复缓慢,2000—2010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仅减少17 909.6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0.17%。虽然从对比中可以看出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减少,但是剧烈水土流失和强烈水土流失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000—2010年增加了3 878.73平方公里。目前贵州省水土流失形势严峻,破坏农业耕地,引发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4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法制建设,以之引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守住发展和生态这两条底线,离不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先行构建起具有贵州特色、符合贵州情况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应在全省内推广贵阳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经验,推广《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推动各市州地方性生态文明建设法规的建设,构建起全省上下一体的生态法规体系。在全省内分流域出台河流保护管理法规,建立“河长制”,建立责任监管和问责机制。建立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土地利用规划,完善用地审批制度,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土地监测监控系统。

4.2 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贵州要想实现后发赶超,就要另辟蹊径,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第一产业转型,加快第二产业升级。把优势项目做大做强,发展山地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畜牧业等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发挥贵州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健康医药产业,建立供销与产研相结合的医药园区。利用贵州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交通运输和仓储物流,做大物流服务业。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应该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尤其是农家乐、农村旅社为代表的小城镇旅游。

4.3 发展绿色农业,打造绿色农村

发展绿色农业是贵州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贵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贵州省应该立足山地资源天然良好的自然禀赋,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根据贵州农村的实地情况,改变传统农业作物,发展核桃、水果、油茶、核桃等特色作物;继续发挥茶叶、辣椒、刺梨、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进农村林木工程和花卉苗圃的建设,整治水土流失,修复农村生态,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生态红利。

4.4 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础,以改善农村民生为切入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农村经济和民生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集中节约的供水系统,加快农村路网、电网和通讯网络体系的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向农村延伸,整合城乡医疗保障政策,加强城乡教育融合交流,建立农村养老院。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工作,建设好相应的配套设施,积极引导移民群众向第三产业就业。对农村受损山体水体进行修复,加强农村河道整治,做好农村亮化美化工程,让生态环境更好地融入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推动绿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

[1]张艳蕊.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6.

[2]陆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3]刘晓光,侯晓菁.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1):105—112.

[4]阴冰.21世纪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路径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李增华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WU Song-gui, AN He-ping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t present, Guizhou Province is in the key period of catching up and surpassing,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roblems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utstanding. Realizing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s economy, we must solve the important problem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we discus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discusses the path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Guizhou Province;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on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22

2017-03-20

吴松桂(1991—),男,贵州黎平人,人口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与区域发展。

F290

A

1674-6341(2017)03-0059-03

猜你喜欢
贵州省城镇化全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家乡的城镇化
全省已建成水库数量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