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17-06-06 11:58刘克君姚晓腾荆国杰李毅毅胡栋曾春生匡健郑定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定向

刘克君 姚晓腾 荆国杰 李毅毅 胡栋 曾春生 匡健 郑定柯

广东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州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惠州 516000

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刘克君 姚晓腾 荆国杰 李毅毅 胡栋 曾春生 匡健 郑定柯

广东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惠州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惠州 516000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4-02—2016-01间收治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将同期实施内科保守治疗的45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脑出血率及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再发脑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发展,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致死率及致残率高。2014-02—2016-01间,我院对收治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患者入院后经CT等影像学检查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48~76岁,平均60.20岁。入选标准:(1)首次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2)血肿量:20~40 mL。(3)出血至治疗时间:6 h ~3 d。(4)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血肿破入脑室,脑疝发生。(2)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及可能的肿瘤性出血。(3)其他系统性严重疾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 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对照组实施内科保守治疗:均予以吸氧、硝普钠泵入及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甘露醇及呋塞米脱水降颅压。血凝酶及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做好营养神经并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剃除头发,常规头皮消毒,局部麻醉。取坐位或半坐位,安装立体定向框架(安科公司生产),戴头架转运至放射科行头颅CT 扫描检查。要求CT扫描范围包括立体定向框架,CT 成像标定血肿面积最大处,定位图像血肿的内侧中后1/3处。检查扫描图像正确后用光盘刻录CT扫描数据,随后进入手术室。将扫描数据导入安科专用手术计划系统内,确定适血肿穿刺靶点及入颅路径,避开脑部重要功能区。穿刺方向和置管位置尽量与血肿长轴平行,使接触面积增大,以利抽吸和引流。脑穿针引流出暗红色血液后,测量置入深度,将10号硅胶引流管导入血肿腔中。有新鲜出血者可注入凝血酶500 U(溶入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止血。小心而缓慢地抽吸血肿(清除血肿总量的60%~70%即可)后于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通过引流管将2万IU尿激酶与生理盐水2 mL混合自引流管低位注入血肿腔。一般闭管1~2 h后排出。之后每隔8 h尿激酶灌洗血肿腔1次,直至血肿清除达到80%,拔除引流管。2组治疗后均常规复查头颅CT,动态观测脑血肿吸收情况、脑水肿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意识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用量。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再发脑出血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指标。临床效果根据治疗后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分)评分。随访调查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NHISS分。并采用NHISS分[3]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价。优:治疗后患者NHISS评分降低≥75%;良:NHISS评分降低25%~74%;无效:NHISS评分降低<25%。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优+良)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住院时间及治疗后脑出血再发率情况 观察组住院时间(13.92±1.86)d,术后发生再出血1例(2.22%);对照组住院时间(20.76±2.94)d,治疗后脑再出血发生4例(8.8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NHISS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 2组治疗前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NHISS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常位于基底节区,可占脑出血50%以上。血肿形成后不仅产生占位效应,直接破坏脑组织,同时血肿凝结、液化分解释放降解物可造成继发性脑损伤。临床对血肿量超过30~40 mL的患者常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当血肿量≤30~40 mL时(尤其是基底节部位的出血),通常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虽然有效避免了常规开颅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但神经功能预后效果一般。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通过CT结合立体定向仪定位,定位精确度高、引流管放置位置理想,可显著减少脑组织误伤发生,并能及时清除血肿,解除脑占位效应,减少继发性损害。同时局麻下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减少反复抽引的危险性,降低再出血概率,为术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4]。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术后脑再次出血发生率低,且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应用效果满意。为提高治疗效果,我们认为:(1)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时间是影响血肿质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绝对因素。对无活动性出血、有脑受压表现的患者应早期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病后6 h内出血量控制在20~40 mL为宜,但对部分意识障碍较浅,无脑疝发生的患者可适当放宽适应证。(2)治疗期间合理控制血压,以有效防止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1] 郑虎, 张红波, 袁辉胜,等. 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5):386-388.

[2] 王轶, 陈宏朝, 张宗杰,等. 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 15(5):424-426.

[3] 汤永洋.CT 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5(6):79.

[4] 陈维杰, 张俊功, 徐厚池,等. 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8):1 026-1 028.

(收稿 2017-02-11)

R651.1+1

B

1077-8991(2017)03-0017-03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定向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头面部撕脱伤创面临床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