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7-06-06 11:58袁付成白文晶侯思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固定架腕关节桡骨

袁付成 白文晶 侯思远

河南确山县人民医院骨科 确山 463200

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袁付成 白文晶 侯思远

河南确山县人民医院骨科 确山 463200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后单纯石膏外固定与经皮克氏针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手法复位后对照组给予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随访6~18个月,再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疼痛缓解及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再移位发生率低,效果可靠。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占前臂骨折的79.6%[1]。若未及时治疗,易导致腕关节僵硬及疼痛,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2015-02—2016-02 间,我们选取78例桡骨远端骨折,在手法复位后分别给予单纯石膏外固定与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现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9~68岁,平均43.52岁。摔伤45例,暴力击打伤19例,坠落伤10例,车祸4例。均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AO分型:A型24例,B1型22例,B2型4例,C1型20例,C2型6例,C3型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8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法复位后对照组给予单纯石膏外固定,观察组行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

1.2.1 手法复位 仰卧位,将患肢置于操作台上,以束缚带将其固定。臂丛阻滞麻醉,常规消毒、铺巾。肩外展90°,肘关节屈曲。第一助手一手握住患侧拇指,另一手握住其他手指,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第二助手握住肘部和前臂近端持续作反牵引3 min。术者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于骨折近端掌侧,握住骨折远端。依据骨折类型及X线片检查结果,矫正骨折端重叠及成角。根据侧移方向实施桡侧挤压复位或远端尺侧挤压复位,石膏给予暂时固定。C形臂摄片显示尺偏角与掌倾角正常、桡骨长度恢复后,手法维持复位状态,实施石膏塑型固定,范围为拇指指关节至肘关节前端。2周后更换石膏夹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加强功能康复锻炼。

1.2.2 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 手法复位满意后,第二助手将2枚2.0 mm克氏针由桡骨茎突向骨折近端钻入固定骨折。C形臂透视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克氏针固定牢固后,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和固定。6~8周后可去除外固定架。

1.3 观察指标 统计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

1.4 评定标准 (1)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无疼痛感及活动受限,握力正常,尺偏角与掌倾角度数无减少,桡骨短缩<3 mm。良:偶有疼痛感,无法剧烈运动,关节面错位<2 mm,桡骨短缩3~6 mm。可:常有疼痛感,日常活动受限,关节面错位2~4 mm,桡骨短缩7~11 mm。差:持续疼痛,无法进行劳动,关节面错位>4 mm,桡骨短缩>12 mm。优良率=(优+良)/39×100%。(2)依据VAS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定,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2]。(3)随访6~18个月,观察2组再移位率。

2 结果

2.1 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2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7.76±2.37)分和(7.80±2.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4.11±0.96)分和(6.52±1.55)分,2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例数(%)]

2.3 2组再移位率比较 观察组5例(12.8%)发生再次移位,但无需再次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12例(30.7%)发生再次移位,其中6例再次行手法复位石膏夹外固定、6例接受钢板内固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成功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及桡骨的长度,骨折愈合良好。(2)手及腕部功能恢复良好[3]。对未发生明显移位的关节内外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经典保守治疗措施,对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以及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伴有移位、背侧广泛粉碎、关节面移位距离>2 mm等患者时,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很难精确使关节面或桡骨复位并且固定,易引起桡腕与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克氏针固定不仅骨折复位效果较好,最大程度减小对周边软组织和局部血运的影响,且能减少桡骨远端长度损失,为骨折端提供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支撑作用。同时应用外固定架远离骨折断端,可保持肌腱、韧带一定张力,增强骨折稳定性,为患者术后及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奠定基础。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纤维化及手指僵硬的发生风险,促进骨折端软组织血液循环及血液回流,进而改善肌肉功能。本文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文献资报道相同[4],表明手法复位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疼痛缓解及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再移位发生率低,效果可靠。

[1] 吴晗,张鉴,李强,等.手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3 004-3 005.

[2] 徐文停,倪诚,喻任,等.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50-51.

[3] 杨国强,王世祥,殷武.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小切口切开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0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35):78-79.

[4] 李诗,耿玲. 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5):47.

(收稿 2016-11-02)

R683.41

B

1077-8991(2017)03-0028-02

猜你喜欢
固定架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无天于上2035(一)
KD407:悬挂器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