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7-06-06 11:58冯金妹罗小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分级危险年龄

冯金妹 罗小平

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中山 528403

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冯金妹 罗小平

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中山 528403

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015-01—2015-12间,我院共实施外科手术368例,发生切口感染36例。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制定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8例患者中,男216例、女152例;年龄6~72岁,平均46.2岁。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36例切口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332例未感染患者作为非感染组。

1.2 研究方法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医学、重庆维普等文献数据库中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各文献中涉及的可能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整理。经咨询专家确认后,确定初始危险因素,构建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初始量表,包含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刻、手术分级、手术季节、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有无基础疾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切口引流、是否为急诊手术、是否输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17项。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和记录。

1.3 数据处理方法 回收量表数据,将量表中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等计量资料转化为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分级、部位、地点等11个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存在关联性(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为校正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排除混杂因素干扰,选择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切口是否感染作为因变量(0=非感染,1=感染),纳入Logsit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1]。结果显示,年龄≥60、体质量指数≥30 kg/m2、手术时间≥2 h、手术分级Ⅲ级、非层流室、急诊手术、输血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分级、手术部位、手术地点、基础疾病、切口长度、急诊、输血等11个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其中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30 kg/m2、手术时间≥2 h、手术分级Ⅲ级、非层流室、急诊手术、输血是引起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的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多与其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有关。李支腾等[2]认为,皮下脂肪较厚给术中止血造成困难,易引起死腔、局部组织变性、缺血等。手术持续时间长,切口暴露时间久,亦增加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急诊手术多数创伤面较大,术前基础治疗时间短,术后切口感染亦增高[3]。赫盛楠等[4]认为非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率高与外源性感染因素有关。手术室中细菌可直接掉落至切口内引起感染,全麻或局部麻醉中加入肾上腺素也会增加切口感染危险,输血与手术分级也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有关报道的结果一致[5-7]。

表1 术后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2 术后切口感染Logsit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1)制订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团队配合熟练程度,缩减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切口暴露时间,有利于减低切口感染率。(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监督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术前滥用抗生素,规范手术中麻醉药品使用。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将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患者分开。严格控制探视人员,集中换药时间避免与家属探视时间相重叠。 预防和减少医源性及交叉性感染。(3)针对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术前全面评估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合理控制基础病变,并增加营养摄入,以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4)加强患者及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宣教和指导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患者对切口感染的认识。

[1] 谷晔,高鸣燕,李娴彧.胚胎停止发育危险因素Logsitc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820-822.

[2] 李支腾,林井冈,洪献飞. 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Logsitc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2 234-2 236.

[3] 何启芳.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 254-1 255.

[4] 赫盛楠.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57-958.

[5] 胡晨姣.急诊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的Logsitc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111-112.

[6] 李杰,吴剑文,钟丽群,等.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 178-3 179.

[7] 戴江峰,林智宏,胡月明.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 503-4 504.

(收稿 2016-12-09)

R473.6

B

1077-8991(2017)03-0107-02

猜你喜欢
分级危险年龄
变小的年龄
喝水也会有危险
分级诊疗路难行?
年龄歧视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算年龄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