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束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2017-06-06 17:53关秋红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因素对策发展

关秋红

[摘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力开展的教育项目之一。其在传播中国文化,扩大国际交流,提高我国高校在海外的知名度,加快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集招生、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中,如何把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18-02

学生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内容之一,受到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接受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接受院校大量增加,接受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个中外双方都受益的双赢格局。同时,来华留学生的层次稳步提高,学科的专业化、差别化在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与目前的高等教育有共同之处,又存在需要积极面对的各种不确定性的环境和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发现问题,积极有效地调整工作思路,以适应国际留学教育市场的变化。

一、制约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国家政策调整相对滞后

教育部2016年初发布的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万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近十多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教育市场对外开放逐渐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同比出国留学生人数却相对增长缓慢。在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和方向制定等方面,国家的政策调整都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和开展留学生教育多年的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都存在着许多的空白,成为制约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革新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在政府集中控制和行政约束的制度环境中运行的。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高等教育隶属于政府,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科学研究、人才引进等等,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办事。目前,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它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影响深远的社会效益。但是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鲜有变化,接受西方教育的青年人往往在适应中国式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上需要一个过程。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运作方式制约着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产业是近些年来刚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还处于摸索和学习的过程。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使得教育体制上的每一点改革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投入,从而也束缚了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然而目前,尽管我国对教育经费的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高校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方面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高校在设立奖学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经费,从而制约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步伐。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认识起步比较晚,另一方面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各高校看来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补充和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从而导致对此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力度不足。

(四)缺乏宣传力度

十六大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留学工作精神。然而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酒香不怕巷子深”了,对宣传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海外的学生通过偶然途径得知国内某个院校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是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无法得知具体的申请程序以及更详细的专业情况而作罢。海外学子对我国高等教育不了解,对我国的高校及与留学生活相关的情况知之甚少,这是我们来华留学生工作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策和建议

“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一直是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导思路。教育部在2015年工作要點中特别提到:要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教育部部长同志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大来华留学工作力度。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设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吸引全世界优秀青年来华留学。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宏观引导,制定发展战略,发动全社会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

1.应尽快制定发展战略

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及主要保障措施。为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留学生教育市场体系,使高校自主权得到真正落实,能根据教育市场的需要和本校的实际制定和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等,从而以更灵活的方式适应国际教育市场经济的发展。

2.加大教育财政投入

加快出台留学生教育发展基金的相关规则,使用好有限的专项发展基金,突出重点,连续投入。扶持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支持重点课题研究。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改变这种认识,认真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除了依靠政府加大经费投人之外,逐步向国家、社会、学校、集体与个人多元投资方向转变。这也是解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必由之路。这种观念、思路上的转变,既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较好地解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此外,还要设立留学生奖学金,政府各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推动各校设立校级留学生奖学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留学生奖学金供给体系。

3.营造良好留学环境

进行国际化的留学生社会管理设计,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制定吸引优秀留学生在华就业的相关政策,给予一定奖励和优惠条件。

4.构筑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要提高我国高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必须重视和加强留学生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尤其在学校知名度有限的情况下,要打特色牌,采取措施,突出学校特色、专业特色、招生地区上的特色,同时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网络平台,让网页成为宣传学校和让海外学子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还可以通过国际教育协作组织发布招生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在海外进行高校教育宣传,这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过去那种仅仅靠学生带学生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足以提高我国高校的影响,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合作办学、举办夏令营、海外开办中国教育展等多种形式,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

5.形成各层次的教育发展

大力发展各种层次和各类形式的留学生教育。符合条件的有能力和相关资质的专科学校和民办学校也可开展留学生教育。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注重层次和质量的提高,大力发展留学研究生学历教育。

(二)从社会层面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1.建立支援机构

探索建立非盈利的社会性留学生支援机构,为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维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缓解和解决来华留学生对异地他乡的不适应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2.成立研究组织

成立各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问题研究组织,对在留学生教育中发生的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依托这些组织开展留学生培养体系的建设。

3.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协助市教委规范和指导留学生教育市场。在留学生教育研究组织的基础上,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留学生教育中介组织,对高校的留学生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导。

4.成立志愿者组织

积极吸收外国留学生参与奥运会、世博会等志愿者组织,运用他们的文化语言优势,积极发挥国与国,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从高校自身层面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留学生教育的能力建设

1.制定教育规划

各高校应充分认识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在大力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和多种形式留学生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学历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逐步提高其在留学生中的比例,以达到提高层次和扩大规模的目的。

2.加强教学管理

各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工作应当根据学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教学方面,继续推动教学改革。各高校应依托强势学科,设计特色精品课程。

3.拓宽联系网络

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积极与国外高校和专业中介机构建立联系,积极寻求与国外相关学校开展双向交流、合作科研、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等方式吸引留学生,鼓励骨干师资和学科带头人招收外国研究生,充分利用校际关系学校及相关学术合作伙伴渠道扩大生源。通过引进国外知名大学来华开设分校等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探索高校与在华著名跨国公司合作,建立高层次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

4.加大资金投入

学校应不断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资金投入,逐步改善留学生的教学、生活环境,提高教学、后勤服务与管理的质量。此外,应继续加大对国际课程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具体本学校专业特色的双语课程。

当前,各个国家都把留学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我国也越来越认识到了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克服制约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办学优势,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猜你喜欢
因素对策发展
诊错因 知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策
解石三大因素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