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破坏就业的观点大错特错

2017-06-06 10:08余丰慧
上海企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冲击服务业岗位

余丰慧

自动化是否破坏了就业成了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在特朗普炮轰贸易减少了美国制造业岗位之际,有经济学家“测算”称:贸易仅起到了四分之一的作用,剩余四分之三是由于科技进步及自动化造成的。

以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为主的自动化正在全球以几何速度发展。特别是工业4.0产业革命性的到来,不仅低端的工业生产重复操作的简单岗位被机器人替代,而且高端的金融分析师、律师、法官、医生等都将被智能机器人挤出。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新经济革命,正在对传统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这些挑战主要包括,经济活动全面机器人化或带来财富的重新分配或导致贫富差距继续拉大。逻辑是这样的:现有格局的分配关系是,劳动、资本、管理、国家四方成为分配的主要参与要素。劳动力作为生产第一要素从劳动中劳动者获得分配的收入,表现为薪酬薪资。资本在生产经营中获取资本投入的收益。国家即政府通过税收获取财政收入。管理者通过付出辛勤管理获取报酬,表现为年薪等。

另一个大问题是,机器人自动化的全面实施,对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冲击最大。工业机器人替代车间重复操作岗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目前智能机器人正在取代高端服务业的金融分析师等岗位,我们不难想象还有什么岗位不能被机器人取代呢?

就此,全球出现一股对机器人特别是智能机器人如临大敌的现象。一些政府试图阻止机器人的发展,其实是拒绝技术进步与革新。

对于机器人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与冲击就业岗位,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富豪科技精英都建议政府对机器人征税以缩小收入差距拉大,补贴实业工人以及金融分析师等白领。细细分析对机器人等自动化带来的就业冲击或有点放大了,或过度紧张了。其实对就业的冲击或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近日,有研究表明,从OECD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存量和制造业就业比例来看,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机器人自动化运用的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同时呈现的。

但是随着机器人从初始阶段向深度发展,其衍生与带动的产业增长、价值增长、其他岗位增加就会很快显现出来。然而,人们往往被开始初始阶段的阵痛所吓倒,所退缩,最终阻碍了新技术革命与进步。给予一个充足的观察期非常重要。制造业的自动化最后非但不会破坏就业,还能在其它部门创造更多就业:自动化提高了设计和使用机器人的“产业工人”的收入,这些收入将主要进入服务业,创造更多服务业就业;同时自动化进一步降低了产品价格,给全民带来了更大的购买力,继而创造更大的需求和就业。虽然新技术革命颠覆性扑面而来,但始终没有打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机器人自动化归根结底可以增加财富与收入,同时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的财富收入最终会转化为经济新的拉动力,降低成本最終提升的是购买力同时形成消费动力。归根结底成为拉动就业的新生动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猜你喜欢
冲击服务业岗位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色彩冲击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阅读理解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