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适应性策略研究

2017-06-06 10:15杨红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

杨红梅

[摘要]全球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大学英语的教学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密切的关联,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需要加强,为此针对以下四点进行阐述:国际化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适应的迫切性;着力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精与专;着力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推进;着眼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推进。通过以上,以期取得实效。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大学生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58-02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适应的迫切性

从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来看:1985年订立的首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语言基础上”。这是着眼于教育现状对学生的英语程度的合理要求,在对学生英语阅读速度上仅定为17个单词/分钟,通过学生的学习,利用这一语言的工具性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准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了1999年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版提出的教学要求为“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进一步提升阅读的速度为70个单词/分钟,快速阅读速度达100个单词/分钟,在英语的学习方法上要求更科学的学,内涵上提升学生的文化养成,紧迫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要求上向英语专业有所靠拢。又经历几年发展,在2007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更加注重实际的交流效用,强调自我发展提升语言能力,内涵上提升学生文化养成的综合性,进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日趋国际化的形势。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上看,对大学生的语言要求提高的同时也提出使学生拥有国际化的素养。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以高考为目标的毕业生需掌握的词汇量约3300个,即八级水平,优秀高中毕业生需掌握的词汇量达4500个,即九级水平,这一要求紧迫CET-4。这样看来,高中和大学的英语要求就显得过于接近,在有关的调查中也显示了大学英语学习针对的内容中有一半与高中相仿。因而大学新生的英语程度得到提升,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形同鸡肋,得不到更大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与日趋国际化的形势不匹配,与培养更具国际化视野的大学生不相适应。

2016年12月15日,安徽省宣布2017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注意PET非CET)停止考试,这使安徽成为国内首个取消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省份。人民日报微博藉此发起“停止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你支持吗”的调查,超半数的人支持对英语测评体系进行改革。但我们要注意到时超半数的网友认为英语测评体系需改一改,而非认为英语不重要,更多人能明晰英语之重要性。这正是契合了国务院在2014年9月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多元的现代化外语测评体系。在此表明,我国在2020年前,将逐步推生—个新的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模式,以适应对英语学习发展的需要,来代替眼下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和四、六级考试。我国几十年的开放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得到空前的发展,各专业英语人才需求量大,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形成挑战,彰显了国际4Lk.,T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适应的迫切性。

二、着力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精与专

社会上、学校里常会有人抱怨大学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学习英语,将来有多大的用处?当然不排除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了与国际交流不多的行业。但反思一下,更多的应是大学英语教学本身之不足,如内容与高中的英语学习有所重叠;英语学习内容为了打基础学习了不实用的内容;专业需要的英语内容少而老等等。这也就是此处要谈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精与专”。

精于大学英语的价值取向。我们需要考虑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最终是为了大学生英语利用能力的提高,在于对英语知识的应用、对英语文化背景的建构。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向以英语为英语的纯语言教学,应试教育的印痕明显,这与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是相悖的,因此要取其精、去其悖。

教学内容国际化和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是教学能够出成效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学内容的容量一方面要加大,另一方面内容要有效。加大是着眼于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拉开与中学的差距,使得大学英语学习更具挑战和激励性;有效是着眼于精选符合时代的英语素材和语言学习的要求。国际化人才离不开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之一,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对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合理对待文化的差异与碰撞。英语教师教学时要自觉不自觉地嵌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素材,突出与我国文化的差异与对照,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自然、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宗教、饮食习俗等。

加强英语课程与专业的契合度。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上强化与学生专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关注专业的国际化发展与趋势,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利用英语的文化背景培养其探索创新、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师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对专业英语的教材也需注重实效性,过于久远的教材不选,进一步多选择原版教材。英语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关联专业知识,能够用双语授课进而用英语授课,融合英语与专业的差异与对立,以进一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难度,化解英语教师教学的纯粹度与专业学习发展的纯粹度界限,使两者相容相惜、共同促进发展。

三、着力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推进

大学英语教学最终要落脚于学生能不能用,故“要坚持能力为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特别是提高大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切实扭转部分大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看不明的状况”。以专业的眼光安排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学习,即大学英语的学习向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方向靠拢。教学上安排高级听力、高级口语、高级阅读、高级习作、高级翻译、中西方文化比较等英语专业内容,当然这些不可能全部以独立课程的形式来进行,设想可以缩减传统大学英语内容的教学,增加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量,或者安排部分作为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教学,通过这些课程或课程内容的扩展,使得大学生对于英语专业方面的诸如有关听力中的常用载体CCTV-9.VOA.BBC、CNN等以及西方影视媒体赏析;有关口语中的多种演讲或记者会,如公众性的、商务性的、学术性的、竞选性的、辯论性的等;有关阅读中的西方报刊阅读、文学欣赏等;有关写作中的各种文体写作;有关英语翻译中的公众翻译、科技翻译、专业翻译以及同声口译;有关文化比较中的中华文化之英语表达、西方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专业和深入,使得大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国际化视域,产生对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的感悟,使其同样成为涵盖更多的大学生进一步熟悉、适应、融入国际化的砝码。

教学形式上,大学一般都有外教,只是都用于英语专业和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去了,学校在此可以发挥作用协调这些外教为更广的大学生上一部分课时,或者做一些讲座或选修课等,切实让大学生感受更加地道纯正的英语环境,通过与外教的交流互动锻炼口语、听力及其文化内涵更是难得。还可以利用留学归国的人才开展以上活动。

当然开展以上工作还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学生有了更为具体的自主性,无需强求一致,对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课程设计可以选择发挥。

四、着眼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推进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国际化的助推力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走向国际化的媒介和方式。现阶段,大学英语的教师教学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上建设不足,利用网络教学、对英语教授及学习软件的接受上不对等,对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处于忽视状态,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重视不足。大学生的生活、交流等环境因信息技术而变,我们不能将其视若对立面,应以疏为主。大学英语的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需要跟随信息化时代的脉搏,来对接校园、对接课堂、对接大学生,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表述“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模式。”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推进,互联网、手机网络技术的提高,大大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学习方式,学习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升扩展。大学英语的教师教学在此背景下要将多媒体、网络与课堂协调融合,产生出促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的化学效应。

总之,回顾前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脉络,始于1985年发展到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再到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中可见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的日益迫切性。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有责任和担当为将青年才俊锻造成优秀国际化专业力量的能力,让我们的大学毕业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
山东高星级酒店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