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供给背景下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7-06-06 10:40姜洋蒋月静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实践教学

姜洋 蒋月静

[摘要]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关乎高校转型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文章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整体转型为契机,结合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供给模式趋同、方式单一、资源薄弱,保障措施匮乏等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精准供给、精准培养,为构建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精准供给;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76-02

为了服务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精准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总结现行本科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注重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机融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改革和创新应用本科实践教学模式,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立足中职本科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海洋情怀、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应用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作为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创新的系统工程。201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引领、推进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方案启动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问题突出,集中表现为:(1)政府迷惑,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和普通本科实践教学概念认识不清,没有形成经典案例供政府参考,政府难以制定相关的政策,调动各方资源建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2)社会疑惑,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无法同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对需求侧调研不够,供给侧改革力度不强,实践教学模式趋同,“重说教、轻实践”、“重过程、轻实效”,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认同感不强。(3)学校困惑,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应用本科实践教学要求,“双师双能”标准尚存不足;实践教学体制依然沿用普通本科的管理模式,教学过程监督不严,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因此,如何科学、准确界定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的内涵,构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供给途径,拓展供给平台,最终实现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的“精准供给”,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作为学校在转型中的试点学院,承接着学校分型发展的重要任务。学院以“坚持一个中心、三个注重、四个定位、五个体现”为指导思想,从解决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人手,运用跨界思维,改变原有模式,提高供给侧的精准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个性化、差异化、思想和行为任性化的特点,推动供给侧教育改革理念,提供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明确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定位,教学组织和制度建设定位,考核方式和成果定位;体现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构建一个以新课程、新师资、新环境、可选择的供给结构,为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1.研讨职业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应用本科学生实践技能较强,不能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运行方案。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实行“分层培养、逐层递进、稳步提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即本科实践教学标准研讨一生源学校调研—行业企业调研岗位需求——中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中职本毕业生及高职本毕业生的岗位定位及发展趋势一岗位及发展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一储备所需的培养体系框架—构建适合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育人体系级各个环节设计——行业、企业、学校、专家共同论证——实践教学体系方案成型——学校审批的路线运行——运行成果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体系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专业将实践教学内容按目标要求划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集中实践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逐层深入。根据主干模块的要求确定子模块的设定,按照专业要求将实训内容划分成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一个具体操作项目。实训项目设计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年度技能大赛的标准,对子模块进行结构调整。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模块中,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训练项目有不同要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包括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项目,其中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至少考取对应职业的中级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参与到创业类项目中去;公共集中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突出培养学生的解决突发问题和组织协调能力。

3.创新考核标准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废止原有与现行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的教学文件。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和有技能经验的师傅引导学生由感知到熟练掌握,最终能够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技能大賽全面接轨,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例如金工实习,加入学生互评环节,提出以实物成品为最终考核结果,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4.筑梦精准供给、保障体系运行

(1)“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对“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师的思想转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管理办法》,按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两个方面培养师资力量,一个方面是请进来,另外一个方面走出去。即请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另外学院按专业需求整体规划教师的培养,做到“精准培养、精准帮扶”,让青年教师按计划去企业接受实践岗位的训练,让教学和实践充满弹性和能量,实现“精准供给”。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实践教学
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