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县社区服刑人员EPQ个性调查研究

2017-06-06 11:01虎贵华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5期
关键词:社区矫正

摘 要 本研究利用专业个性心理测量工具—EPQ问卷,以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S县124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个性心理调查,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S县社区服刑人员整个群体个性心理与一般普通群体的差异和不同类别服刑人员个性心理的组间差异,并以此对矫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社区矫正 社区服刑人员 个性心理 心理矫治

基金项目:2015年度云南省司法行政课题;课题名称:农村社区矫正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石林县社区矫正调查为基础;课题类别:重点课题;立项编号:2015—02。

作者简介:虎贵华,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治部,讲师,研究方向:咨询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社区矫正。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347

本研究采用人格测验中常用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对S县124例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调查,试图通过定量的比较分析,为科学地解释、矫正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与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实施方法和程序

(一)施测对象

从S县现有社区服刑人员中按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服刑人员124名,服刑人员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社区服刑人员年龄从17-25岁有41人;26-40岁有61人;41-55岁有22人。

2.性别构成:其中女性8人,男性116人。

3.户籍,其中农村户籍102人,城镇户籍20人。

4.学历文化结构,小学及以下36人,初中为68人,高中或中专16人,大专及以上4人。

5.犯罪类型:危害公共安全35人,侵害人身权利56人,侵害财产权利15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14人,贪污受贿4人。

6.就业情况:就业98人,无业26人。

7.民族情况:汉族73人,少数民族51人。

本次调查研究所选样本各类人员构成比例情况和S县社区服刑人员总体人员构成比例情况相似,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施测工具

采用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教授编制的,经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进行团体施测,量表共包括88个条目,共有四个分量表: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

表1:社区服刑人员与一般成年男性常模EPQ各因子得分比较(x€眘d)

(三)施测程序及数据处理

在S县各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协助下,由专业人员主持团体测试。按文化层次分为两组。小学及以下为一组,由专业人员对用普通话每个题目缓慢念两遍,个别题目念三遍但不加任何解释进行测试。另一组为小学及以上者自行答卷。测试前专业人员统一讲解指导语,打消答题顾虑。测试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回避。问卷收回后,把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

(一)社区服刑人员总体个性特征与矫治策略探讨

通过表1可以看出,社区服刑人员与一般普通人群在EPQ的P和N两个分量表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社区服刑人员在这两个量表的得分上显著高于一般群体,这与以往大多数研究的结论趋于一致。这也说明,社区服刑人员这个群体个性上与一般群体确实存在较大差异,更容易出现更多的极端性格。具体在P维度上表现为大多数存在孤独、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等等特点;在N维度上表现为更容易处于焦虑、忧心仲仲、常郁郁不乐,有强烈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情绪不稳定等。

社区服刑人员的这些个性特点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条件密切相关,这提醒我们在制定社区矫正方案的时候,必须深入了解他们各自的生活背景和犯罪的原因,才能去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而根据不同个性特点的服刑人员,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在P和N两个个性维度上表现出的共性特点,可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团体教育和心理辅导方案。

(二)不同犯罪类型社区服刑人员个性分析与矫治方案探讨

1.不同犯罪类型社区服刑人员与一般群体差异及矫治对策分析。由表2可看出,侵害人身权和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社区服刑人员在P和N两个分量表上得分均高于普通成年人,且差异极其显著。这与社区服刑人员总体情况相一致,不同的是,这两类服刑人员在这两个维度上得分更高,这就说明这两个群体中不良极端性格个体更突出。经调查数据表明,这两类人员多属于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犯,且文化和年龄均偏低,这也和以往一些研究结论相一致。对这两个群体,适用于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有计划的干预方案 ,包括法律、极端思维等方面的认知训练,人际关系与情景适应能力方面的情绪能力训,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等。

通过表2还可发现,危害公共安全类型罪犯在N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成年人,且差异显著。这表明危害公共安全型的服刑人员与一般群体相比较主要区别在于更情緒化,更易冲动,不理智。根据调查数据表明,此类服刑人员过失犯居多,主要是交通肇事,且多与喝酒有很大关系。其本身情绪不稳定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就更容易出问题。对这类型服刑人员应该训练和增强他们的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多做一些模拟放松训练和认知干预。

另外,表2显示侵害财产权利型社区服刑人员在P量表上得分高于普通成年人,且差异显著。调查数据表明,该类服刑人员以盗窃犯居多,这类人员表现出缺乏同情心,胆大、冒险性强,喜欢刺激。对这个群体适宜通过团体游戏的方式,尝试建立其同理心,并通过法律的宣讲和学习,培养其对法律的敬畏。

2.不同犯罪类型社区服刑人员组间个性差异分析与对策讨论。由表3可以看出,侵害人身类社区服刑人员与其他类型人员相比,在N这个维度上得分偏高,表明这类人员情绪最不稳定;侵害财产型社区服刑人员与其他类型人员相比,情绪更为稳定,也即更冷静;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社区服刑人员相比,在P量表份上得分最高,表明这个群体更缺乏同情心,对人冷漠,也更胆大妄为。矫治方案可以参照上文所述方法。

(三)不同年龄段社区服刑人员个性分析与矫治策略探讨

由表4可以看出, 17-25岁年龄组社区服刑人员与其余两组社区服刑人员相比,在P、E、N三个分量表上得分都高,且差异显著。而数据调查也表明,这个群体主要以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盗窃和危害公共安全类罪犯居多,这个结果与上面的研究相一致,也符合年轻人这一个群体特点。总的个性特点表现为外向、情绪不稳定、易怒、缺乏同情心、胆大妄为等特点。通过对这个群体的部分人员进行走访调查,这类人员往往还伴随认知偏差较大,家庭关系不和諧等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建议在矫治方案中建立与其家人的沟通和联系,尝试改善其家庭人际环境,使家庭成为其进行矫治的重要支持,并结合心理辅导和个案咨询改善其认知特点,矫正认知偏差。

而25岁以后两个年龄组在E和N量表分上有差异,具体表现为41-55岁组比26-40更内向,情绪也更为稳定。经调查发现年龄大的社区服刑人员多数学历较低,大多社会接触面不广,统计分析结果也与这些情况相符合。另外,对这两个年龄段的人走访谈还发现,年龄越大的人员,认知方式更加偏执。针对大龄这一个群体,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尊重,因为性格内向,更适宜个体辅导和咨询。

(四)不同文化层次社区服刑人员个性分析与矫治策略探讨

通过表5可以看出,初中及以下社区服刑人员与高中及以上人员相比较而言,学历越低表现在个性上则越内向、情绪不稳定和容易焦虑、社会适应性差等特点。而高中以上组成员更多表现为性格外向,情绪更加稳定也更理性,暴力性低。笔者认为这表明更高的教育有利于人们习得更多的问题应对方式,而减少暴力冲突,也越容易习得外向开朗的性格。

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社区服刑人员宜采用不同的方法,低学历人员更适合采用个体辅导和咨询,也更适宜采用改善情绪和行为的矫治方法,如情绪宣泄和阳性强化法等。高学历的社区服刑人员可尝试更多的认知疗法,如合理情绪疗法等。

(五)不同户籍社区服刑人员个性特点分析与矫治策略探讨

由表6可以看出,农村户籍与城镇户籍社区服刑人员相比而言,在N量表上相比较得分高于后者,在E量表上得分低于后者,差异均达到显著。经数据调查发现,城镇户籍社区服刑人员多为学历较高者,处于第二年龄分段,这几个特点与上面研究结果相符合。具体来说,农村户籍服刑人员情绪稳定性更弱一些,也更内向。其社区矫治策略可以参照前述相似个性特点来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晟、郑毓枫.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探索.法制与社会.2012(18).

[2]沈海英.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6).

[3]魏然.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

[4]社区矫正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课题组、陈霄、邱佩钰.不同犯罪类型社区服刑人员316例心理差异调查分析.交通医学.2012.

[5]覃宁.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猜你喜欢
社区矫正
检察机关监督社区矫正的实践、问题和对策
循证矫正视角下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浅析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基层社区矫正资源整合探索和思考